石拐

石拐

石拐是蒙古語“什桂圖”的音譯,其意為“有森林的地方”,是包頭市的主要煤炭、陶瓷原料基地和重要的旅遊景區。石拐區位於包頭東北38公里處,鐵路、公路暢通便捷,交通發達。全區面積618平方公里,轄一鎮、五個街道辦事處、人口約6萬,其中城鎮人口約4萬人,產業工人2萬餘人。由漢、蒙、回、藏、維、朝鮮、滿、達斡爾、羌、錫伯等10個民族組成。

基本信息

石拐石拐
石拐是蒙古語“什桂圖”的音譯,其意為“有森林的地方”,是包頭市的主要煤炭陶瓷原料基地和重要的旅遊景區。石拐區位於包頭東北38公里處,鐵路、公路暢通便捷,交通發達。全區面積618km2,轄一鎮、五個街道辦事處、人口約6萬,其中城鎮人口約4萬,產業工人2萬餘人。由漢、蒙、回、藏、維、朝鮮、滿、達斡爾、羌、錫伯等10個民族組成。

簡介

煤炭採掘業一直是石拐地區的主要產業,煤炭稅收占全區財政收入的85%以上。從清乾隆至今,開採時間達300年,從1958年包頭礦務局成立至今,共產原煤1.2億噸,為國家上繳稅收4億元。隨著國家煤炭產業政策的調整,關井壓產政策的實施,地區煤炭資源的枯竭,地區經濟轉型勢在必行。近兩年,石拐區大力發展工業開發區,建成2個工業園區,兩年時間引進和建成50多家企業,形成了以矽系合金工業矽粗銅生產新的產業群,年可生產矽系合金100萬噸,銅10萬噸,形成了世界級工業矽生產基地、中國北方最大的銅生產基地和以五當召為主的著名旅遊勝地.

地理位置

石拐區位於內蒙古陰山山脈大青山腹地,地處東經110°14′~110°28′,北緯40°37′~40°45′,東與武川縣相鄰,南與土右旗隔山而居,西與九原區相連,北與固陽縣相接。

石拐區位於陰山山脈大青山腹地,屬山丘地帶,四面環山,中部為溝壑相間的黃土山丘。境內最高山峰海拔1856米,最低點1150米。地勢北緩南陡,地域狹長。

自然資源

石拐石拐
本轄區內的礦產資源有:煤炭探明儲量7.2億噸,工業可采儲量3.4億噸,煤種齊全,煤質優良、低磷、高熱的汽、肥、焦、瘦等不同類型的優質工業煤。除此以外,還有石灰石、硬質粘土、白雲岩、油頁岩、石英、石棉、雲母、冰洲石、鈮、鉭等。動、植物有:狐狸、青羊、野兔、石雞、松鼠、腹蛇山鷹、鷂子、針松側柏、柞、桑、山杏、山黃芪、甘草、柴胡、秦艽、百合、地黃、遠志、黃芩、狼毒、麻黃和各種灌木等。

石拐區屬溫帶大陸乾燥氣候。氣候特徵冬長而寒,夏短而熱,降水集中,小氣候為迎風多雨區,全年降水量375.7毫米,為包頭市多雨區。四季溫差明顯,晝夜沮差大,乾旱少雨。春末夏初,受風沙影響。夏短炎熱,受東南季風影響。秋季涼爽,雨後濃霧。冬長寒冷,受西北季風影響。日照長,無霜期短。氣溫:年平均氣溫5.2℃。7月氣溫較高,平均27.8℃,1月氣溫較低,平均-13.5℃。極端最高溫36.8℃(1989年7月25日),極端最低溫-33.O℃。生長期:全年日照3077小時。年平均生長期206天。年平均無霜期270天。年日均氣溫O℃以上的時間為249天。降水量;年乾均降雨375.7毫米,8月降雨為394毫米。全年降雨日61~70天。暴雨持續時間,年均15小時,最長54小時,最短2小時,極端暴雨日最大量24.2毫米11.0分鐘(1971年7月23日)。年平均降雪38.3厘米,極端降雪年最大量94厘米,極端降雪年最小量13厘米,全年降雪日7~19天。

水文

石拐區境內河流屬季節性河流,大多數為乾涸河溝,平時無水,大雨後山洪暴發。主要河溝有:石拐西溝,雨季最大洪流量約900立方米/秒;五當召溝,區境內大發窯以上為乾溝,以下有細流,雨季最大洪流量約1200立方米/秒,後五當溝,郊區西圪堵以上為乾溝,以下有細流,雨季最大洪流量約500立方米/秒;李家溝,雨季最大洪流量約800立方米/秒。全區各河(溝)的洪水都匯入五當溝而南流出沙爾沁,注入黃河。年均洪流量800立方米/秒,最大1200立方米/秒,最小500立方米/秒。極端最大洪流量2000立方米/秒(1958年7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