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拐河鎮位於方城縣北部,東鄰葉縣,北鄰魯山縣。人口4.2萬人。轄西關、權莊、黃土崗、楊家莊、西大麥溝、姚店、韓家、白灣、養馬口、王家營、南王莊、溫莊、崔莊、趙莊、石門、胡莊、徐溝、東關、曹莊、二郎廟、東大麥溝、荊莊、辛莊嶺、郭溝、杓留、白秀溝、順店、各莊、橫山馬、許良莊、聚合莊、史家莊、果木莊、河套圓、韓溝35個行政村。鎮政府駐西關村。方(城)拐(河)公路過境。
沿革
1949年設魯南區,1958年建拐河公社,1983年改鄉,1986年建鎮。1996年,面積180平方千米,人口4萬人,轄權莊、黃土崗、楊家莊、大麥溝、姚店、白灣、韓家、養馬口、王家營、南王莊、崔莊、南張莊、石門踐、胡莊、徐溝、溫莊、澧陽東、澧陽西、曹莊、織紡溝、東大麥溝、白秀溝、溝劉、紅旗、新莊嶺、郭溝、順店、葛莊、許良莊、聚合莊、橫山馬、史家莊、果木莊、河套園、韓溝35個行政村。
歷史
1934年11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長征經過於此;
1947年11月拐河解放,中共魯南縣委、魯南縣人民政府成立,現坐落在澧河南岸的革命烈士陵園銘記著為拐河解放事業英勇獻身的將士們;
1949年3月撤縣建鎮,隸屬方城縣;
1987年撤鄉設拐河鎮。
行政區劃
拐河鎮現轄35個行政村、33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2萬人,耕地4.2萬畝,總面積198平方公里。行政代碼:411322103。
西關村 | 權莊村 | 黃土崗村 | 楊家莊村 |
西大麥溝村 | 姚店村 | 韓家村 | 白灣村 |
養馬口村 | 王家營村 | 南王莊村 | 溫莊村 |
崔莊村 | 趙莊村 | 石門村 | 胡莊村 |
徐溝村 | 東關村 | 曹莊村 | 二郎廟村 |
東大麥溝村 | 荊莊村 | 辛莊嶺村 | 郭溝村 |
杓留村 | 白秀溝村 | 順店村 | 各莊村 |
橫山馬村 | 許良莊村 | 聚合莊村 | 史家莊村 |
果木莊村 | 桃園村 | 韓溝村 |
歷史文化
拐河歷史悠久,文化厚重。西周時期,拐河屬繒國領地,蠶絲業初始。唐代,拐河手工業、冶煉業興起,留有白秀溝、銀錢洞采鉛煉丹遺址,詩人李白曾在此遊覽漢代著名文人高風故居,並留《將進酒》詩作五首。明清時代,這裡絲織業興盛,陝、晉、魯、豫等地商賈雲集,陝、晉商人建有會館,為方城縣境內四大集鎮之一。1934年11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長征經過與此;1947年11月拐河解放,中共魯南縣委、魯南縣人民政府成立,現坐落在澧河南岸的革命烈士陵園銘記著為拐河解放事業英勇獻身的將士們;1949年3月撤縣建鎮,隸屬方城;
自然資源
拐河鎮是一個山區鄉鎮,地處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區,雨量適中,年平均氣溫15度,平均降水量960毫米,境內有18座中小型水庫,澧河橫穿鎮區,水資源豐富,為生產生活提供便利的水資源環境。
礦產資源豐富。拐河鎮主要礦產品有螢石、滑石、白雲岩、石煤、石英、鐵礦石等20多種。其中,白雲岩、滑石、石英儲量均在億噸以上,螢石、石煤、鐵礦石儲量均在千萬噸以上,為發展礦石加工業創造了條件。
旅遊資源豐富。拐河鎮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甚多,著名的有牛心山、江豆山、金花姑娘廟、七峰水簾洞、諸葛石像、孤石灘庫區等景點,尤為壯觀的“拐河五景”更是聞名遐邇,有七峰雪霽、泉涯瀑布、唐山幽居、神仙洞、寶泉寺等。拐河鎮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七峰山下,澧河兩岸,到處都是桃、丹參間作園,早春時節,桃花盛開,參花飄香,景色迷人。2003年,七峰山景區被命名為省級森林公園稱號。
畜牧資源豐富。拐河鎮有畜牧草場5萬畝,加上林間草地和作物桔桿,年飼草可達1億公斤以上。拐河鎮大力發展以南陽黃牛、山綿羊為主的畜牧業,湧現出了15個畜牧專業村。黃牛年存欄3萬頭,出欄2萬頭。山綿羊存欄3萬隻,出欄1.5萬隻。
中草藥資源豐富。拐河鎮有藥材百餘種,主要有丹參、桔梗、柴胡、棗仁、夏枯草、車前籽、全蟲、蜈蚣等。拐河鎮發展起來的丹參、紅藥、山楂、山茱萸等藥材種植逐步形成規模。丹參種植已達1.2萬畝,封山育參3萬畝,紅藥、板蘭根、山楂、山茱萸等共0.3萬畝。成為伏牛山區最大的藥庫。特別是所產丹參完全按照GAP要求進行種植,產品地道,質量上乘。所產裕丹參為全國丹參行業的免檢產品,獲得了國家技術監督檢驗檢疫局裕丹參原產地認證。
食用菌產品豐富。拐河鎮地處山區,櫟木資源豐富,為食用菌生產提供了條件。所產食用菌,主要有野紅菇、黑木耳、香菇、雞腿菇、白靈菇等十餘種。其中香菇味道鮮美、香氣濃郁、富含蛋白質和胺基酸,對促進兒童骨骼和牙齒髮育、預防佝僂病、抗癌降壓有顯著功效。黑木耳營養豐富,脆嫩可口,富含蛋白質、胺基酸及多種維生素,有益氣強身、降低血脂、強筋補血的功效。年產菌類近千噸,產值近億元。產品遠銷福建、香港、廣州和日本、東南亞等國。
拐河鎮確立了發展“龍頭企業、民營企業、外向企業和現代企業”的思路。把發展企業放在了重要位置,凡來拐河鎮開辦工礦企業和加工業的外來商戶,一律給予最優惠的政策。
農業產業
拐河鎮地處山區,三多地少。20世紀90年代以前,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山民們過著“望天收”的日子。為祈求豐收,不少村民在村邊地頭的向陽處,選擇一塊兒“風水寶地”,砌一個高台子,壘一個小屋子,裡面供奉一尊神像,逢年過節,燒香拜佛,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拐河鎮黨政一班人馬改變工作思路,既大力發展以香菇、木耳為主的食用菌;以天麻、黃姜、“裕丹參”為主的中草藥;以板栗、油桃為主的林果業。鎮黨委組織農民參觀學習,調動他們的種植積極性。與省科研機構聯姻,聘請專家教授深入田間地頭手把手教技術。聯繫金融機構為農民提供小額貸款,解決農戶資金困難。
拐河鎮已成為全縣食用菌生產專業鎮、中草藥基地鎮、林果業示範鎮。投資300萬元興建的食用菌交易市場,年交易額超過5000萬元。以自然產地而著名的“裕丹參”已通過國家認證,全鎮種植“裕丹參”2萬畝,封山育參3萬畝,成為宛東最大的丹參生產基地鎮。全鎮特色農業年產值達6000多萬元,農民人均年收入2300多元。
方城縣拐河鎮人大主席團把發展丹參產業作為轉變幹部作風、加強機關效能建設、為民辦實事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增收。該鎮丹參種植面積在5000畝以上。
為了加快發展丹參產業,拐河鎮人大主席團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民眾認識,把發展丹參作為一條長、快的增收產業,從粗放型逐步轉化為集約型。拐河鎮人大還邀請縣科技局專家及河南省農大技術人員到各村舉辦培訓班8期,培訓農民8000多人次;組織縣、鎮人大代表及村幹部和參農代表到千畝連片種植丹參基地示範園視察,促使農民掀起了種植丹參熱情;建議鎮政府制訂獎勵措施,積極扶持丹參產業發展,確定丹參產業發展模式,樹立市場品牌。
科技致富
方城拐河鎮位於鷹宛二市結合部,方城、魯山、葉縣三縣交界地,是典型的山區鄉鎮,全鎮198.2平方公里,35個行政村,黨員1164名,村組幹部283人,人口4.2萬人。拐河鎮遠程教育起步於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全鎮35個行政村全部配備了遠程教育設備並聯了網。拐河鎮黨委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注重硬體配置與管護、人員配備與培訓、收看內容與效果,與實際、實踐、實事緊密結合,使全鎮遠程教育工作步入經常化、制度化、規範化良性發展軌道。多次迎接市、縣檢查驗收,得到了上級主管部門的肯定,有效地推動了全鎮思想政治文化和農村信息化建設。
拐河鎮遠程教育工作分兩批進行,2005年10月份,拐河鎮對35個行政村進行了一次全面考核,主要以支部戰鬥力、陣地建設、黨員素質,綜合治理等,經過細心篩選20個村支部做為第一批遠教安裝試點村,從一開始就按照上級要求高標準建設。在這些試點村的帶動下,第二批遠教安裝工作在2006年7月份,剩下的15個村一次性完成。
教育概況
全鎮35個行政村,53個自然村,333個村民小組,8958戶,4.2萬人。全鎮共有中學5處26班,國小27處136班,幼兒班24班,共有學生6223人,教師408人。拐河鎮政府制定優惠政策、完善教師福利待遇,吸引更多優秀了師範畢業生到農村工作;實行教師資格制度和教師聘任制度,徹底消除農村中國小大量民辦教師的現象;實行和堅持一定行政區域內(如市或縣)的教師交流制度,城市學校每年接受一定數量的農村教師進修培訓,城鎮高級教師、骨幹教師、教壇新秀定期到農村中國小任教。教師流動實行類似球員的“轉會費”制度,對流向城鎮、民辦、私立學校的教師,流入學校應向流出學校繳納一定的培養費,保障農村中國小的利益;每年安排一定數量農村教師脫產進修,實行農村教師終身教育制度。
城鎮建設
拐河鎮圍繞“生態大鎮、旅遊文化名鎮、區域性中心集鎮”的發展目標,重點打造以菌果藥為特色的生態產業,致力於將拐河打造成生態、文明、美麗、宜居、旅遊城鎮。緊緊圍繞“大城鎮”格局,努力在宜居宜業上下功夫。在中心集鎮建設上,按照“新區建設高標準、街道整治促提升、老區改造變新貌、澧河治理出靚景”的思路,基本完成全鎮總體規劃修編,拉大了鎮區框架,鎮區面積由原來的2平方公里擴大到3.5平方公里,鎮區人口集聚能力提高到3萬人,鎮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已實現全覆蓋。累計投入資金3000多萬元,實施了澧陽大道徽派風格改造、澧河治理主體工程、文化廣場升級改造、道路改擴建等工程,擴大了鎮區規模,提升了集鎮品位。
同時,以鞏固市級衛生城鎮創建成果和人居環境整治活動為載體,新栽植行道樹近4000棵,新增綠地3000平方米;將管理和保潔隊伍擴大到20人,推行格線化管理,紮實開展污水、垃圾、占道經營、車輛亂停亂放、違章建築治理的“五治”活動,進一步完善了集鎮功能,提升了集鎮品位。堅守耕地紅線,加大“雙違”整治力度,保護了有限的耕地資源,維護了發展的形象。在構建“大城鎮”格局的同時,拐河鎮全面推進鎮村一體化建設,山水特色小集鎮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沿鎮區道路東北方向,5分鐘車程就到了新莊嶺村,新莊嶺原來叫辛莊嶺。辛莊嶺是一道名副其實的嶺。嶺東是條溝,溝東是座山;嶺西也是溝,倚溝的走勢是個水庫。這裡土地貧瘠、資源匱乏,到處都是石頭,是遠近聞名的“光棍村”、“爛攤子村”。10多年的發展,讓辛莊嶺變了新模樣——地里種了優質林果,村里修了水泥路,農民住上了小洋樓。遠遠望去,辛莊嶺的一排排房屋掩映在綠樹叢中,宛如一幅寫意水墨,村民強烈要求把村名改成“新莊嶺”。
拐河名片
拐河鎮河南省著名的“生態大鎮、旅遊文化名鎮、區域性中心集鎮"。
河南省中州名鎮
河南省文明集鎮
南陽市50強鄉鎮
南陽市四星級小城鎮
首批河南省美麗宜居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