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州[10]

語出:(1).樂府商調曲名。唐李商隱《代贈》詩之二:“東南日出照高樓,樓上離人唱《石州》。”清納蘭性德《菩薩蠻》詞:“人在小紅樓,離情唱《石州》。” (2).舞曲名。《樂府詩集·近代曲辭·石州》宋郭茂倩題解:“《石州》,商調曲也,又有舞《石州》。”宋歐陽修《浣溪沙》詞:“翠袖嬌鬟舞《石州》,兩行紅粉一時羞。”

地名

境內主要河流有北川河、大東川河、小東川河等,均於縣城附近匯入三川河,經柳林縣注入黃河。離石市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8.7度,一月均溫--8.2度,七月均溫22度 ,年均降雨量550毫米 ,霜凍期為九月下旬至次年五月上旬,無霜期為100至170天。

行政區劃

離石區位於山西省中部西側,呂梁市中部。總面積1323平方公里。總人口24萬人(2004年)。區人民政府駐交通路。轄7個街道、2個鎮、3個鄉:濱河街道、鳳山街道、蓮花池街道、城北街道、田家會街道、交口街道、西屬巴街道、吳城鎮、信義鎮、紅眼川鄉、棗林鄉、坪頭鄉。

歷史沿革

春秋屬晉地,戰國為趙之離石邑,為三晉西部重鎮。西漢置縣,自東漢永和五年 ,西河郡移治於離石。靈帝末,郡縣俱廢。三國魏黃初三年(222年)復置縣,晉屬西河國,劉淵據縣而起兵後,縣遂廢。後燕置離石護軍,北魏明帝置離石鎮。北齊天保三年(552年)置昌化縣,北周建德六年改離石,為離石郡治。唐、宋、元、明皆屬石州,明初離石縣併入石州,隆慶元年知州李春芳以石、失同音改名為永寧州。民國元年改州為縣,三年改稱離石。1941年析置離東縣,1946年併入離石,1954年與方山縣合為離山縣,1958年與中陽縣合併稱離石,1959年復置縣。1971年後為呂梁公署所在地。1996年撤縣建離石市,2003年10月23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3]112號)撤銷呂梁地區,設立地級呂梁市,呂梁地區改呂梁市,離石市改呂梁市離石區。以原離石市的行政區域為離石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交通路。

自然資源

離石農作物主要有穀子、小麥、玉米、高粱、薯類、豆類等,經濟作物胡麻、荏乾、蓖麻、芥子、小麻子等。近年來蠶桑、果類等也有較快發展。
離石主要礦藏有煤、鐵、鋁、石棉、石英、白雲母等,其中煤的比重較大,儲量約27億噸。儲量為17億噸的四號優質主焦煤被稱為“世界少有的珍貴煤種”。工業主要有煤炭 、電力 、水泥、機械加工等。
離石交通方便,孝柳鐵路經該市交口鎮通往柳林穆村鎮。307國道過境,公路縱橫交錯,貫穿全境。
位於離石城西12公里的安國寺。始建於唐貞觀11年,1983年省撥款對該寺進行了修葺,現在安國寺已是遊人駐足之處。位於城東南25公里九鳳山麓的白馬仙洞,洞內怪石嶙峋,尖石如劍,方石如床,再進洞則有柱石自洞頂倒懸而下,離地三尺,擊之鏗鏘有聲,洞內還有若干池潭,水深清澈。這裡洞中有洞深不可測,曾有人進洞探險,但均不得全貌而返。為呂梁山脈少見的大型溶洞。東部山嶺,北齊稱黃壚嶺,曾為北齊長城的原始點,明末李自成與明軍大戰黃壚嶺,明軍潰敗。黃壚嶺林木茂密,視野開闊,夏天氣候涼爽,山花似錦,秋日萬山紅遍,十分壯觀。

歷代名人

高金,自號"孟門先生",明代石州孟門鎮南鄉高家塔高氏第七代族人。嘉靖五年(1526年)高中頭榜進士,授官兵科給事中。史書稱他"直道彰於諫垣,仁政流於畿捕,持正不阿,撫台監司交章累薦,且為大用"。石州專為他建起"科第名家坊"。因直言不諱,令嘉靖皇帝畏憚,而被稱為" 天下直臣"。 于成龍(1617-1684)字北溟,號于山,清代山西永寧(今呂梁離石)人。謚"清端"、贈太子太保。于成龍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舉副員,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歷任知縣、知州、知府、道員、按察使、布政使、巡撫和總督、加兵部尚書、大學士等職。在20餘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舉"卓異",以卓著的政績和廉潔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愛戴和康熙帝讚譽,以"天下廉吏第一"蜚聲朝野。

樂府商調曲名

唐 李商隱《代贈》詩之二:“東南日出照高樓,樓上離人唱《石州》。” 清 納蘭性德《菩薩蠻》詞:“人在小紅樓,離情唱《石州》。”大多為描寫相思情感的詩詞曲調,後人把石州作為了相思的代名詞。

舞曲名

《樂府詩集·近代曲辭·石州》 宋 郭茂倩 題解:“《石州》,商調曲也,又有舞《石州》。” 宋 歐陽修 《浣溪沙》詞:“翠袖嬌鬟舞《石州》,兩行紅粉一時羞。”

《元和郡縣圖志》記載

石州,昌化。下。開元戶九千二百六十二。鄉三十二。元和戶五千二十。鄉三十二。
《禹貢》冀州之域,虞及周屬并州。春秋時屬趙。亦為白狄之地,今步落稽其胄也。在秦為西河郡之離石縣。靈帝末,黃巾大亂,百姓南奔,其郡遂廢。魏黃初三年復置離石縣,晉惠帝末劉元海起於河西,攻陷郡縣,其離石又沒於賊。
石勒時改為永石郡,後魏明帝改為離石鎮。高齊文宣帝於城內置西汾州,周武帝改為石州。隋大業二年,又為離石郡,武德元年改為石州,五年置總管,七年改為都督,貞觀六年復為石州。
州境:東西一百九十里。南北三百三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二百五十里。東南至東都一千九十里。東南至汾州一百六十里。西渡河至綏州二百三十里。正南微東至隰州二百五十里。北至嵐州二百五十里。
貢、賦:開元貢:胡女布三端,龍鬚席五嶺,麝香,蜜蠟。賦:麻,布。
管縣五:離石,平夷,定胡,臨泉,方山。
離石縣,中。郭下。開元戶二千七百七十三。鄉五。本漢舊縣也,屬西河郡,縣東北有離石水,因取名焉。漢末荒廢,魏黃初復置,後陷劉元海。石勒改為永石郡。高齊文宣帝於此置昌化縣,屬懷政郡。後周復為離石,屬石州。隋氏不改,皇朝因之。
離石山,今名赤洪嶺,在縣西五十步。高歡大破爾朱兆於赤洪嶺,蓋此處也。
盧城,在縣東二十里。晉并州刺史劉琨所築,以攻劉曜。
平夷縣,中。東至州五十一里。開元戶一千五百七十一。鄉四。本漢離石縣地,周宣帝割縣西五十一里置平夷縣,屬石州。隋氏不改,皇朝因之。
黃河,西去縣一百四十五里。
寧鄉水,在縣西南一百五十步。
定胡縣,中。東至州九十五里。開元戶二千六百九。鄉五。本漢離石縣地,周宣帝大象元年於此置定胡縣,隋因之。武德三年於縣置西定州,貞觀二年廢州置孟門縣,七年廢縣為孟門鎮,八年廢鎮復為定胡縣。
黃河,去縣西二百步。
孟門鎮,在縣西一百步,河東岸。
臨泉縣,中下。南至州一百七十里。開元戶一千五百九十六。鄉五。本漢離石縣地,周大象元年,於此置烏突郡烏突縣。隋開皇元年改為烏突郡為太和郡,烏突縣為太和縣。三年廢郡,以太和縣屬石州。武德三年,改太和縣為臨泉縣。
臨泉水,在縣北一百步。縣因此水為名。
黃河,在縣北二十里。
方山縣,中。南至州九十里。開元戶一千三百五十三。鄉四。本漢離石縣地,高齊文宣帝於此縣北六十八里置良泉縣,屬離石郡。隋大業三年移就今縣南三十五里方山置,故名方山。貞觀十一年移於今理。
赤洪水,在縣南五十里。
三角戍,在縣北七十三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