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極概況
無極縣地處河北省中部,東向平原,西倚太行,南鄰滹沱,北望京畿。總面積524平方公里。境內地勢平坦,西高東低,呈緩坡傾斜,綿亘數十里,膏壤沃野。氣候四季分明,光熱資源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是河北省糧、棉、油主要產區之一。2003年,全縣轄6個鎮、5個鄉、213個行政村,有漢、回、滿、蒙古等27個民族,248 個姓氏,總人口482799人(其中農業人口442751人,占總人口的91.7%),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921人,全縣耕地面積 529545畝。縣治無極鎮。
近年來,無極縣積極實施“工業立縣,項目興縣”發展戰略,全力推動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取得了輝煌的成就。2003年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4.2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2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1.8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3.2億元,財政收入1.53億元。
無極縣工業初具規模。已建成工業園區6個,擁有規模以上的企業40家,總資產13億元。已形成化工、醫藥、機械、輕工等四大行業。主要有苯胺、碳銨、硫酸、糠醛、糠醇、環己胺、環氧丙烷、明膠,膠囊、中西藥、編織地毯、飼料機械、白有光紙、聯合收割機等140餘種主導產品。個體私營經濟突飛猛進,已形成了以製革為主的產業帶,製革業成為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全國市場占有率4.9%,是全國最大的成革加工基地。
無極縣是傳統的農業大縣。種植業和畜牧業發展迅速。有耕地面積53萬畝,是河北省糧、油、棉主要產區,也是河北省首批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之一。無公害蔬菜認證面積達6.5萬畝。各類畜禽飼養量呈快速增長勢態,形成蛋雞、瘦肉型豬、肉牛、奶牛、肉羊五個主導產業。全縣建成畜牧養殖專業鄉4個,養殖小區18個,養殖專業戶2.8萬個。1992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首批秸稈養牛示範縣,1998年列入中國-歐盟奶類項目區,1999年成為國家商品瘦肉型豬基地縣。
無極縣第三產業發展較快,尤以交通、電力、電信等行業的發展最快。無極縣西臨京深高速公路和京廣鐵路兩條交通大動脈,南臨石黃高速公路,正饒線穿境而過;縣內公路四通八達,通車裡程540公里。無極縣的郵電通訊事業也得到快速發展。通訊已進入光纜、微波、數字程控時代。電力事業長足發展。全縣有22萬伏變電站一座,11萬伏變電站2座,3.5萬伏變電站6座,總容量32.1萬千伏安。與此同時,以城市統一供暖、城市綠化、垃圾和污水處理等為重點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環保治理工作已全面展開,城市面貌有較大改觀,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已被命名為“省級衛生城”。
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得到了全面發展。全縣各行業均有科技機構,科技隊伍不斷擴大,科普工作進一步加強;教育結構繼續最佳化,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協調發展,九年義務教育已通過省級驗收;文化事業健康發展;醫療衛生條件繼續改善,縣醫院已被國家衛生部列為“二級甲等醫院”。
展望未來,無極縣經濟發展的總體思路是: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積極實施工業立縣、項目興縣戰略,緊緊圍繞“一特三化”目標,突出農業結構的調整和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全面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和各項社會事業的進步。
1985-1993年劉日擔任任無極縣委書記期間,全縣實現了經濟和社會的大發展。著名報告文學作家王宏甲的一部長篇報告文學《無極之路》使無極和劉日在全國家喻戶曉。
[編輯本段]經濟發展
無極縣工業初具規模。已建成工業園區6個,擁有規模以上的企業40家,總資產13億元。已形成化工、醫藥、機械、輕工等四大行業。主要有苯胺、碳銨、硫酸、糠醛、糠醇、環己胺、環氧丙烷、明膠,膠囊、中西藥、編織地毯、飼料機械、白有光紙、聯合收割機等140餘種主導產品。個體私營經濟突飛猛進,已形成了以製革為主的產業帶,製革業成為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全國市場占有率4.9%,是全國最大的成革加工基地。
無極縣是傳統的農業大縣。種植業和畜牧業發展迅速。有耕地面積53萬畝,是河北省糧、油、棉主要產區,也是河北省首批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之一。無公害蔬菜認證面積達6.5萬畝。各類畜禽飼養量呈快速增長勢態,形成蛋雞、瘦肉型豬、肉牛、奶牛、肉羊五個主導產業。全縣建成畜牧養殖專業鄉4個,養殖小區18個,養殖專業戶2.8萬個。1992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首批秸稈養牛示範縣,1998年列入中國-歐盟奶類項目區,1999年成為國家商品瘦肉型豬基地縣。
無極縣第三產業發展較快,尤以交通、電力、電信等行業的發展最快。無極縣西臨京深高速公路和京廣鐵路兩條交通大動脈,南臨石黃高速公路,正饒線穿境而過;縣內公路四通八達,通車裡程540公里。無極縣的郵電通訊事業也得到快速發展。通訊已進入光纜、微波、數字程控時代。電力事業長足發展。全縣有22萬伏變電站一座,11萬伏變電站2座,3.5萬伏變電站6座,總容量32.1萬千伏安。與此同時,以城市統一供暖、城市綠化、垃圾和污水處理等為重點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環保治理工作已全面展開,城市面貌有較大改觀,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已被命名為“省級衛生城”。
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得到了全面發展。全縣各行業均有科技機構,科技隊伍不斷擴大,科普工作進一步加強;教育結構繼續最佳化,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協調發展,九年義務教育已通過省級驗收;文化事業健康發展;醫療衛生條件繼續改善,縣醫院已被國家衛生部列為“二級甲等醫院”。
展望未來,無極縣經濟發展的總體思路是: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積極實施工業立縣、項目興縣戰略,緊緊圍繞“一特三化”目標,突出農業結構的調整和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全面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和各項社會事業的進步。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春秋時隸鮮虞,戰國歸中山,秦建苦陘,漢置毋極,唐通天二年(公元697年)定名無極。
魯陰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大夫毋駭帥兵侵占極邑(今山東魚台縣極亭),極侯出奔燕。燕即封侯於此地(今無極縣境),此又稱此地為極邑,魯隱公二年大夫毋駭又帥兵北侵滅極,更名為毋極,取其滅極之意,唐武則天萬歲通天二年改毋為無,即無極至今。清雍正十二年屬正定府,民國二年(1913)年置范陽道轄無極縣,1928年廢道,無極縣直屬河北省。1949年8月1日無極縣劃歸河北省定縣專區,1954年4月改屬石家莊專區,1958年無極藁城合併為藁城縣,1962年三縣復置。
[編輯本段]鄉鎮簡介
無極鎮(Wuji Zhen) 面積57平方千米,人口76851人。鎮政府駐東關村,郵編052460。[區劃] 轄東中鋪村、西中鋪村、東關村、西關村、角頭村、高村、房家莊村、東合流村、中合流村、營里村、佛堂村、張村、高家莊村、姚村、正村、柴城村、里家莊村、安城村、柳見村、莊裡村、東羅尚村、西羅尚村、戶村、朱家莊。[沿革] 該鎮始建於北魏。北魏在此修建縣城,該村隨之出現,因為於縣城東門外,曾名東關廂、東中鋪,後改為東關。因鎮政府駐紮該村,故稱城關鎮。中華人民共和國前和建國後屬一區,1953年建小鄉,1956年並為大鄉,1959年為無極公社無極生產管理區,1962年建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鄉,1984年恢復城關鎮,1988年更名無極鎮。
郭莊鎮(Guozhuang Zhen) 位於縣城西北10千米處。面積43平方千米,人口43636人。鎮政府駐郭莊村,郵編052460。[區劃] 轄郭莊村村、資河店村、甄家營、王家營、張家營、姚家營、馮家莊村、西牛村、南牛村、北牛村、東牛村、北汪村、牛家莊村、崔家莊村、戶台營、馬村、前北焦村、李家莊村、穆家莊村、楊坊村、楊家莊村、張家莊村。[沿革] 該鎮始建於明代。明代“靖難之變”後山西洪洞縣居民來此定居,郭姓居多取名郭莊。因鎮政府在此村稱之郭莊鎮。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屬五區,建國初期屬三區,1953年建小鄉,1956年並為大鄉,1959年為郭莊公社郭莊生產管理區,1962年建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鄉,1985年恢復鎮建制。
張段固鎮(Zhangduangu Zhen) 位於縣城南8千米處。面積51平方千米,人口40916人。鎮政府駐張段固村,郵編052460。[區劃] 轄張段固村、北豐村、市莊村、田莊村、王呂村、齊洽村、東南豐村、西南豐村、賈家莊村、司家莊村、呂呂村、郭呂村、南汪村、萇家莊村、東驗村、西驗村、東兩河村、西兩河村、東辛莊村、耿家莊。[沿革] 唐代有張、段、固三姓首先在此定居,合三代之姓取名張段固村。因鎮政府在此村稱之張段固鎮。建國前屬二區,建國初期屬一區,1953年建小鄉,1956年並為大鄉,1959年為無極公社張段固生產管理區,1962年建人民公社,1983年復置鄉,1985年改為建制鎮。
大陳鎮(Daichen Zhen) 位於縣城9千米處。面積42平方千米,人口31297人。鎮政府駐大陳村,郵編052460。[區劃] 轄大陳村、趙戶營、趙戶村、王家莊、泊頭村、北侯村、小陳村、西郎村、石家莊村、高陵村、東東侯村、西東侯村、北家莊村。[沿革] 明代“靖難之變”後,從山西洪洞縣遷來一陳姓大夫在此立莊取名大陳,因鎮政府在該村稱之大陳鎮。民國時屬七區,建國初期屬五區,1953年建小鄉,1956年並為大鄉,1959年為大陳公社大陳生產管理區,1962年建人民公社,1983年復置鄉,1985年改為建制鎮。
北蘇鎮(Beisu Zhen) 位於縣城西14千米處。面積54平方千米,人口54639人。鎮政府駐北蘇村,郵編052460。[區劃] 轄北蘇村、南蘇村、史村、驛頭村、南焦村、大名莊村、東莊村、明秩寺村、新城村、費家莊村、東市莊村、西市莊村、林中村、寺下村、樓下村、馬橋村、彭家莊村、月旦村。[沿革] 唐代有蘇烈墳在此,該村興隆碑云:寺後有蘇烈墳,相傳“打開蘇烈墳,世上無窮人”,說墳內藏有當日谷,當日種當日收,蘇氏原系此地人,取名蘇村。唐後期一部分人遷往村南稱之南蘇,此村遂名北蘇。因鎮政府駐紮此村,名北蘇鎮。該鎮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前屬五區,建國初期屬三區,1953年建小鄉,1956年並為大鄉,1959年為高頭公社北蘇生產管理區,1962年建人民公社,1983年復置鄉,1985年改為建制鎮。
七汲鎮(Qiji Zhen) 位於縣城東6千米處。面積54平方千米,人口41584人。鎮政府駐西七汲村,郵編052460。[區劃] 轄西七汲村、東七汲村、甄家莊村、西流村、東流村、西小鎮村、東小鎮村、楊村、東漢村、西漢村、西莊村、泗水村、崔村、王現村、王村、小呂村、大漢村、大漢營村、蔡莊村、小漢村。[沿革] 相傳西漢時該村街內為一古河,人們分居兩岸,為便於相互往來,在河上建起七座小橋,以此取名七汲。因鎮政府駐在該村七汲稱之七汲鎮。建國前屬八區,建國初期屬五區。1953年建小鄉,1956年並為大鄉,駐地東漢村,1959年為無極公社東漢生產管理區,1962年建人民公社,駐地移至七汲。1983年建鄉,1985年改為建制鎮。
郝莊鄉(Haozhuang Xiang) 位於縣城西南16千米處。面積55平方千米,人口37786人。鄉政府駐中郝莊村,郵編052460。[區劃] 轄西郝莊村、西中郝莊村、北郝莊村、東中郝莊村、東郝莊村、西陳村、東陳村、裴里村、東北遠村、西北遠村、西東門村、東東門村、黃台村、固汪村、牛辛莊村、北店尚村、東店尚村、西店尚村、東門營村。[沿革] 明代郝、張兩姓在此定居,取名郝張村,後隨字音演變稱郝莊。1963年人民公社駐地遷至中郝莊,1983年改稱郝莊鄉。建國前屬三區,建國初期屬二區,1953年建小鄉,1956年並為大鄉,1959年為高頭公社陳村生產管理區,駐陳村,1963年公社駐地遷至中郝莊。 1983年改為郝莊鄉。2000年公社新駐地遷至裴里村.
里城道鄉(Lichengdao Xiang) 位於縣城北偏西7.5千米處。面積44平方千米,人口40411人。鄉政府駐里城道村,郵編052460。[區劃] 轄里城道村、里貴子、周家莊、北合莊村、祁村、東池陽村、西西侯村、東東侯村、南侯村、東東丈村、西東丈村、北里尚村、蘇村、趙正寺村、北沙窩村、南沙窩村、東北牛村、東大戶村、西大戶村。[沿革] 唐代有一姓李官員在此修建通往縣城大道,故取名李城道,後演變為里城道,鄉政府駐地該村,定名里城道鄉。歷史沿革 建國前屬六區,建國初期屬四區。1953年建小鄉,1956年並為大鄉,1957年為郭莊公社裡城道生產管理區,1962年建人民公社,1983年社改鄉至今。
南流鄉(Nanliu Xiang) 位於縣城東北11.5千米處。面積30平方千米,人口24802人。鄉政府駐南流村,郵編052460。[區劃] 轄南流村、呈現村、固現村、大召村、彭村、南俱佑村、江仁村、東宋村、西宋村、西南流村、大中郎村、小東郎村。[沿革] 南流原座於沙河故道,地勢低洼,排水不暢,人稱南“難流”,清朝興修水利,引水向南,改“難”為“南”稱南流。因鄉政府在該村稱之南流鄉。建國前屬七區,建國初期屬五區,1953年建小鄉,1956年為大陳公社南流生產管理區,1962年建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鄉。
東侯坊鄉(Donghoufang Xiang) 位於縣城西6千米處。面積56平方千米,人口48665人。鄉政府駐東侯坊村,郵編052460。[區劃] 轄西南汪村、武家莊村、西池陽村、南池陽村、羅莊村、南馬村、北馬村、馬古莊村、北朱村、南朱村、北東陽村、西東陽村、東東陽村、曹家莊村、東豐村、東豐莊村、甄村、東朱村、西馬村、東馬村、東侯坊村、北侯坊村、南侯坊村、古莊村。[沿革] 清光緒載:“漢侯坊陵高聳如山,傳為古蹟。在縣西13華里《環宇記》中山靖王劉勝七代孫封資亭侯,彌子(外甥)葬於此,號為侯坊陵……”,冠以方位陵以東取名東侯坊。因鄉政府駐東侯坊村,稱之東侯坊鄉。建國前屬五區,建國初期屬三區,1953年建小鄉,1956年並為大鄉,1959年為郭莊公社東侯坊生產管理區,1962年建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鄉。
高頭回族鄉(Gaotou Huizu Xiang) 位於縣城西南10.5千米處。面積32平方千米,人口33722人。鄉政府駐高頭一村,郵編052460。[區劃] 轄高頭一村、高頭二村、高頭三村、談下一村、談下二村、談下三村、馬坊村、西王家莊村、西朱家莊村、劉家莊村、西高村、北虎村、南虎村、北虎莊村、小西門村。[沿革] 相傳,明代原有白氏三兄弟居於北蘇,後來一遷郭莊,一遷高頭,一留北蘇。高頭村址地勢低洼,常受水災,人們嚮往高地,其意而名曰高頭。因鄉政府駐此高頭村,名高頭鄉。建國前屬三區,建國初期屬二區,1953年建小鄉,1956年並大鄉,1958年曾稱民族鄉,1959年為高頭公社高頭生產管理區,1962年建人民公社,1983年改鄉,同年改稱回族鄉。
[編輯本段]民間藝術
無極剪紙藝術由來已久。每逢節日、婚禮,人們都用剪紙這種樸實的藝術形態表達情感。東侯坊、南侯坊、北侯坊等村的家庭婦女都愛好剪紙。 隨著傳統剪紙藝術的復興,不少剪紙藝人還創造性地發展了這一藝術。西南汪村的牛士民在繼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已有多幅作品在民博會上獲獎,還有20多幅作品被美國、菲律賓、加拿大等國的客人收藏。春節前夕,喜慶的剪紙更是供不應求。三里五鄉的民眾都拜他為師。無極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張彩珍介紹說,為繁榮剪紙藝術,該縣已成立了專門的研究機構,建立了展室,並成立了無極剪紙藝術公司,逐步形成“政府扶持,部門引導,民營為主”的剪紙產業發展機制。規劃到2020年,全縣從業人員達到3000人,實現產值2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