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會介紹
正月初八廟
是石家莊村西七里灣廟(今市政府西院東側)廟會。廟中有個閻王殿,農曆正月初八這天為閻王過生日。附近二三十個村子的善男作女,手捧香紙、打著纓幡,非常虔誠地到閻王殿來燒香。小伙子們則敲鑼打鼓前進香。休門和粟村等村莊的人們還敲著特製的大鼓(直徑2米多,由20多人拉走)前來進香。廟會只半天,所以沒有大商販來參加,只有一些小商販臨時擺攤售貨,下午就結束了。
正月二十五趙莊嶺火神廟會
農曆正月二十五,石家莊市井陘縣小作鎮趙莊嶺村都要舉辦“趙莊嶺火神廟會”,當地也稱其為“二十五廟會”,這是一個有一鎮兩鄉25個會員村同時參加的傳統藝術節目的大聯歡,屆時會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趙莊嶺皇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桃林坪花臉社火”、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趙東嶺竹馬”、“趙西嶺旱船”等傳統節目上演
謝雨戲廟會
每逢夏季天旱,人們就到龍王廟裡(龍王廟位於現在北后街和西橫街交叉點的西北角)去求雨。有進把龍王抬出來遊街,抬著整豬整羊到滹沱可邊去禱告。求雨多在農曆六月間;此時華北地區瀕臨雨季,即便是旱上一段時間,終究是要下幾場雨的,下雨就算龍王顯靈了,所以秋後就得唱“謝雨戲”。謝雨戲的會場上設有主持人辦事的地方,村里百姓都按地畝多少去交錢,作為廟會的開銷。大多是一台戲,戲台周圍設有一些商販攤點,說書的、賣唱的、馬戲團等也都在會場周圍演出。這種廟會沒有香火。
打醮本是道士設壇做法事的宗教儀式,到清末民初,演變成一種廟會,在石家莊周圍盛極一時。比較有名的是振頭打醮和三簡良打本醮。
振頭打醮舊曆二月初鋪壇,初五結束。會場設在振頭村東北,規模很大。趕廟的民眾,滿街塞巷。打醮所酬謝和供奉的神像,人們稱為全神,布面彩繪,儒釋道各種神像,卷捲成軸,能裝數十箱,平時由一人保存,用時請出張掛。
1924年振頭的打醮活動,轟動了整個獲鹿縣,影響波及到附近各縣,以至正太、京漢鐵路,在四天裡,定期定時地開列專車,運載趕廟逛會的人。會場上的九台大戲,聽到鳴放鐵炮,一齊敲鑼開場,台前的觀眾,擠得水泄不通。四天裡,每日清晨,不下百十來村的社火雜耍,陸續地沿街表演,最後到達會場神棚前面。鬧到黃昏才散場,鼓鈸齊鳴,歡天動地。這次打醮,後來有藝人編成快板,在大戲上演唱,來反映它的紅為熱鬧。
三簡良打醮 即東、西、南三個簡良村的聯合打醮。時間的舊曆二月十二日,前後共四天。這三個村都坐落在石家莊市大郭村飛機場的南邊,三個村相距各三四里,中間形成了一個三角形的空曠地帶,打醮的會場就職設在這裡。1926年的活動三簡良人們揚言,一定要蓋過振過,振頭是九台大戲,我們要擺上十台大戲,會場上的全神大棚和村內的各個落駕棚,各種布置和擺設,也不次于振頭。果然,會期一到,十齣大戲扇面形地擺在了全神大棚的前面。參加廟會的各村社火中,有留營村多年不演的活動大花燈(如劈山救母、斬顏良誅文丑的花燈),還有南新場面的大糧船(高長各有三丈,外面罩以彩繪的布質船艙,下邊用人力小車推動)。可是畢竟是軍閥混戰的年頭,三簡良的打醮,規模是比振頭多了一台大戲,會場面積也大一些,但是顯著太空曠,各村的社火不如振頭多,趕廟逛會的人,更不象振頭村那新擁擠不堪。
四月廟
是農曆四月初六到四月初九的“七里灣廟”廟會,仍是為十大閻羅進香。閻王殿里熙熙攘攘,一些老人前來磕頭燒香,虔誠地禱告。廟會上,商販難點特別多。賣洋廣貨的、賣玩具的、賣日用雜貨的、賣綢緞布匹的,還有的賣估衣的,一行行一排排到處都是。農曆四月初,正是準備麥夏的時候,廟會上農具生意異常興隆
二月廟
從農曆二月十七到二月二十,二月十九廟是正日子,所以又叫“二月十九廟 ”。這個廟叫“老母廟“。廟不大,”送子觀音“雕塑得栩栩如生,全身披紅,穩坐蓮花瓣內,童男童女並立兩旁,屋頂和四壁全是彩雲。這裡的香火常年不斷,尤其是二月廟會這四天,煙火熏人,上供的饅頭糕點一盤接一盤,油錢大把大把地往簸籮里扔。廟頭必須不斷地把供品和油線收走。附近村莊的農民經常到這裡來“套小子”,孩子到了十二歲那年,還要到廟裡來上供、燒香、送油錢,這叫“圈鎖”。
“二月廟”會場有時在石家莊村西空地(現在清真寺街西邊),有時在村北空地(現在興凱路北邊鐵路四十五宿舍附近)。戲只有一台,但是雜耍和攤販特別多,還有大馬戲團,酒棺、飯館和茶館到處都是。白天有各村的會班子到街上演出,一天不下幾十場,最多時達到二三百場。方圓50里,村村都出會班子。農曆二月十九晚上還有大型的花燈會。有大盆蓮花燈、荷花燈、菊花燈、臘梅花燈。有花燈船,有十幾個耍的龍燈,有獅子滾繡球,有火龍。附近留營村技術高超的紙糊匠,獻出絕技,扎出的花燈,會唱會動作,裝有活動機關,如關公斬蔡陽,一刀下去,人頭就削下去了;又如木蓮僧救母,一刀劈下,山崩地裂,焰火中出現了他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