嬤嬤幢東側有懸崖,崖上有石廟,叫石大夫廟。廟前有碑碣,高5尺,寬2尺半,厚一尺。立廟年代和碑碣年代不詳。根據碑碣記載,嬤嬤幢懸崖之上原有巨石一塊,高數丈,粗三圍。有一年晴空中出響雷,巨石開裂,生出一人形石。該人形石受日月之精華,又得天齊嬤嬤之神道,成為靈石,最能治病救人,且有求必應,十分靈驗,人稱石大夫。後人在嬤嬤幢懸崖之上建石廟供奉靈石,即石大夫廟。
石大夫廟位於王蒲松齡故居之東約3公里處,是《聊齋志異》中多次記載的“邑之東山(郭生)”或“淄邑東山(蛇人)”。在《聊齋志異•韓方》中,蒲松齡對此石大夫廟有詳細記載:“明季,濟郡以北數州縣,邪疫大作,比戶皆然。齊東有農民韓方,性至孝。其父母皆病,因具楮帛,哭禱於孤石大夫之廟。”
石大夫經常幻化為人,到各地為人治病,有求必應,十分靈驗,深受世人愛戴,所以在各地都留有石大夫廟。立於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的萊蕪《楊家橫南北麻峪三莊創修牛王廟碑記》就講到石君祠的情況。據村民介紹,石君祠中供奉的石大夫老爺是山東淄川人,他的兩個老婆也是淄川人。
解放後嬤嬤幢石大夫廟碑被毀,靈石不翼而飛,破落不堪的石大夫廟被山下村民修復後成了護山人的擋風避雨的小石房。
相關詞條
-
大夫
大夫是一個多義詞,大(dài)夫現代指醫生,大(dà)夫,古代官名。西周以後先秦諸侯國中,在國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級。大夫世襲,有封地。後世遂以大夫為...
詞語概念 歷史記載 基本含義 唐代官銜 清代官銜 -
石大夫碑碣
石大夫碑碣位於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東五松山之嬤嬤幢。
-
石塘廟碑記
浮石塘廟碑共二通,位於高橋鎮新莊村東浮石塘廟大廳東壁上,廟祀唐它山善政侯王元暐,今廟堂建築破壞嚴重,二碑保存完好。
碑記簡介 -
孤石大夫碑碣
孤石大夫碑碣 碑高140厘米,寬70厘米,厚18厘米。 石碑保存完好。
-
晉竇大夫祠
晉竇大夫祠又稱英濟祠、烈石神祠,位於太原市西北20公里的上蘭村,在汾河峽谷左側;北靠二龍山,左傍烈石寒泉,右臨趙戴文祠,是祀奉春秋時晉國大夫竇犨(chō...
簡介 文化特色 歷史背景 景觀 -
貝子廟
貝子廟是內蒙古四大廟宇之一。位於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北部的“額爾敦陶力蓋”敖包南坡下,蒙古語名“班智達葛根廟”,漢名“崇善寺”。
景點簡介 建築特點 歷史沿革 典藏文物 活佛世系 -
石家洞
石家洞位於湖南寧遠縣東北部,地處瑤漢兩地分界處山區,往外10多里為寧遠鯉溪鎮雷玄村,往裡20多里為寧遠荒塘大壩村,往東20里為新田縣城龍泉鎮,其東臨新田...
前沿 序言 熱心人芳名 石曼卿祠 寧遠石氏考 -
歷代帝王廟
歷代帝王廟俗稱帝王廟,位於北京市西城區阜成門內大街131號。明嘉靖十年(1531年)始建,其原址為保全寺。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建,清雍正七年(17...
簡介 位置 歷史沿革 展覽展示 祭祀 -
竇大夫祠
竇大夫祠又稱英濟祠、烈石神祠,位於太原市西北20公里的上蘭村,在汾河峽谷左側;北靠二龍山,左傍烈石寒泉,右臨趙戴文祠,是祀奉春秋時晉國大夫竇犨(chōu...
簡介 特點 楹聯 相關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