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人夼村

石人夼村,位於山東省煙臺市所轄海陽市西南部,隸屬行村鎮。位置為東經120°52′、北緯36°45′。東與齊格莊相鄰,西與萊陽市韓格莊相連,南與牟格莊交界,北與臥龍村接壤。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村落,成村於明代宣德年間(1426-1435年)。原屬趙疃鄉,2000年撤趙疃鄉,劃歸行村鎮。南距鎮政府駐地10公里,東距市政府駐地35公里。全村國土總面積約3平方公里,擁有耕地246.7公頃,全村有農戶662戶計1821人。

基本信息

概況簡介

石人夼村地理位置石人夼村地理位置
石人夼村,位於山東煙臺市所轄海陽市西南部,隸屬行村鎮。位置為東經120°52′、北緯36°45′。東與齊格莊相鄰,西與萊陽市韓格莊相連,南與牟格莊交界,北與臥龍村接壤。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村落,成村於明代宣德年間(1426-1435年)。原屬趙疃鄉,2000年撤趙疃鄉,劃歸行村鎮。南距鎮政府駐地10公里,東距市政府駐地35公里。全村國土總面積約3平方公里,擁有耕地246.7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地瓜、花生、芋頭、沙參、蘋果、桑等。全村有農戶662戶計1821人(2002年統計)。村民均為漢族,有姜、趙、辛、馬、尹、曲、李、孫、高、呂、劉、張、於、由等14姓,其中趙姓人口較多。

歷史沿革

明朝宣德年間(1426-1435年),有姜姓人家落戶始建村于山夼,由於山夼處有人形巨石,故命村名石人夼。同期,趙姓自趙疃遷居此地,後陸續又有辛、馬、尹、曲、李、孫、高、呂、劉、張、於、由等姓先後自外地遷來定居。石人夼村原屬趙疃鄉,2000年,政府裁撤趙疃鄉,將石人夼村劃歸行村鎮管轄。石人夼村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1938年5月,姜深河成為本村第一名黨員,並相繼成立黨小組、黨支部,領導村里成立互助組,開展反奸、反特、反惡霸鬥爭,組織支前隊支援淮海戰役。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中,石人夼村有38人獻出了寶貴生命(據1988年《海陽縣誌》)。

農村建設

石人夼村重視教育,早在1944年,就成立了石人夼國小。1961年,石人夼完小成立;1969年改稱石人夼聯中。1987年,又改為石人夼國小。新中國成立以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不足100公斤,過著半年糠菜半年糧的艱苦生活,村內街道不整,破爛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為主,人均居住面積不足6平方米。新中國成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糧食300公斤;1975年,人均糧食455公斤;2002年,全村收入1964.5萬元,人均存款1000元。據統計,村內有各種運輸車輛100輛,機車50輛,電話155部,電視600台,電冰櫃50台。1990年起,村統一規劃了新房區,原有舊房都改建成了新瓦房。村內的街道加以整修,保障了道路暢通。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5平方米。1981年村里還購置電影放映機1台,為村民自放電影。1984年投資10萬元,全村用上了電網供電。

組織建設

1938年5月,共產黨員孫純令以走親戚為名,從西小灘村來石人夼村發展姜深河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名黨員。同年6月,成立了黨小組,姜深河任組長。同年7月成立黨支部,趙學典任黨支部書記。在黨支部領導下,村里先後成立了互助組,開展了反奸、反特、反惡霸鬥爭,組織支前隊20餘人,支援淮海等戰役。1949年10月黨員身份公開,全村有黨員50餘人。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11個,黨員73名。自1938年成立黨支部以來,先後有趙學典、曲作寶、趙洪訓、趙洪樂、馬振田、趙永年、馬振禮、趙永先、辛丕迪、馬光親、辛文德擔任黨支部書記。村黨支部多次被中共海陽市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1941年,石人夼村設立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大隊管委會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下設民政、調解、治安、民兵、婦女等組織。曾擔任村主要行政負責人的有姜協升、趙洪樂、姜敬德、姜協本、馬振南、趙洪臻、姜同恕、馬豐雲、趙永年、趙永強、馬振禮、趙永明、辛丕迪、馬金令、辛文芬、趙永先、馬振主、趙明文、辛文德、姜要連。1999年5月,黨支部書記辛文德當選為首任直選村委會主任。2002年3月,姜要連任村委主任(代理)。

烈士名錄

烈士墓園烈士墓園
辛丕賢:於19432月仁兆戰鬥中犧牲,23歲,生前任膠東軍區南海獨立團排長。
姜先林:於1946年6月西蘭村戰鬥中犧牲,28歲,生前任膠東5師15團3營7連連長。
辛鐵甲:於1945年7月即墨靈山戰鬥中犧牲。31歲,生前任獨立營副營長。
姜協建:於1948年12月淮海戰役中犧牲,26歲生前任華野9縱25師輪訓對教導員。
辛丕作:於1950年12月在朝鮮戰場犧牲,31歲,生前任志願軍32軍94師280團連長
英雄山公園英雄山公園

辛月更:膠東軍區南海獨立團偵察隊戰士,1941年9月平度戰鬥犧牲,年32歲。
趙洪同:膠東軍區南海獨立團戰士,1942年10月萊陽西泊子戰鬥犧牲。年33歲。
趙學典:中共石人夼村黨支部書記,1941年2月在本村被趙匪殺害年62歲。
曲鳳瑞:中共石人夼村黨組織委員、職工會長,1941年2月,漢奸告密被捕,受盡了酷刑,在東村莊被敵殺害,年37歲。
姜敬喜:大眾日報警衛營戰士,1940年12月隴海線運物資遇敵犧牲,年34歲.
姜堯升:膠東軍區南海獨立團戰士,1941年6月平度九六夼戰鬥犧牲。年僅15歲。
辛丕奎:膠東軍區南海獨立團班長,1943年2月平度仁兆戰鬥犧牲,年25歲。
馬振西:村民兵隊長,1942年6月在萊陽卓格莊被敵殺害。年34歲。
曲好武:膠東軍區南海軍分區偵察隊戰士,1945年6月在平度偵查犧牲。年33歲。
呂學東:膠東軍區16團戰士,1945年2月在萊陽萬第戰鬥中犧牲,年僅19歲。
趙洪勉:青島市政府警備營戰士,1947年10月往棲霞護送物資遇敵犧牲,年30歲。
姜同武:華野9縱27師戰士,1947年8月平度三合山戰鬥犧牲,年僅18歲。
姜有春:華野9縱25師75團2營四連戰士,1948年12月淮海戰役中犧牲,年30歲。
孫善雷:膠東軍區南海獨立團戰士1941年3月魯南戰鬥犧牲,年33歲。
趙洪忠:華野9縱25師75團2營戰士,1948年12月淮海戰役中犧牲,年僅18歲。
於洪高:華野9縱27師80團戰士1948年12月淮海戰役中犧牲,年24歲。
姜深海:膠東軍區16團戰士,1942年11月乳山“馬西山慘案”戰鬥犧牲。年30歲。
由明日:膠東軍區16團3營8連戰士,1943年12月留各莊戰鬥犧牲,年23歲。
由明月:膠東軍區16團3營8連戰士,1942年8月萊陽小院戰鬥犧牲,年21歲。
趙永欣:山東縱隊5旅戰士,1941年5月海陽榆山會戰犧牲,年21歲。
辛寶善:膠東軍區13團班長,1941年9月平度城戰鬥犧牲,年僅19歲。
辛丕業:華野13縱38師戰士,1947年11月招遠城戰鬥犧牲,年20歲。
趙永平:華野9縱25師75團特務連戰士,1948年4月淮縣戰役犧牲,年21歲。
趙洪全:37軍79師236團1營2連戰士1949年5月浙江嘉善城戰鬥犧牲,年22歲。
辛樂喜:志願軍27軍79師戰士1950年11月在朝鮮戰場犧牲,年20歲。
呂學孔:華東軍政大學戰士,1948年7月壽光戰鬥中犧牲,年22歲。
李德友:志願軍27軍81師242團班長,1950年11月朝鮮戰場犧牲,年20歲。
趙永山:志願軍26軍戰士,1950年11月朝鮮戰場犧牲,年僅22歲。
趙永有:膠東軍區南海獨立團戰士,1943年2月平度仁兆戰鬥中犧牲,年22歲。
趙洪芳:膠東軍區南海軍分區警衛營戰士,1944年平度甄家莊戰鬥犧牲,年26歲。
於長江:膠東行署幹事,1947年於萊陽王村溺水而死。
於洪勝:支前大隊民工,1949年1月病故。
趙洪香:膠東軍區南海獨立團排長,1945年7月病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