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乃亥鄉(Shi Nai Hai Xiang)位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縣境北端,距縣府駐地180千米。人口0.6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83%。面積319平方千米。轄切吉、鐵卜加、如龍、向公、尕日拉、魯色6個牧委會。1949年設石乃亥鄉,1958年併入黑馬河鄉,1961年分設石乃亥公社,1963年改為石乃亥鄉,1968年改為石乃亥公社,1984年復稱石乃亥鄉。
文化遺址
伏俟城遺址位於青海省共和縣石乃亥鄉政府所在地北部,是青海湖邊一座規模較大的古城遺址。遺址略呈正方形,其東西長220米,南北寬200米,城牆高12米,寬17米,保存基本完好。南面城牆有一寬10米的城門,城內自城門起,向西有一中軸線,中軸線兩旁各有隆起的兩排長50米、寬35米的房屋基址。
城內最西邊有一小方城,東西長70米,南北寬68米,城門朝東。小方城與南城牆之間有一長15米、高9米的土台,台上有房屋遺址。城內有通街。古城外周曾有長方形的外廓,現僅有南牆外廓,長約1400多米,其高度僅隆起地表。其餘三面外廓均遭河水沖刷而被破壞。 伏俟城,相傳為北魏時代的吐谷渾王伏連籌所建,距今約有1500多年歷史。當時北魏朝廷封伏連籌為征西將軍,西海郡開國公,並在此建築城池。公元540年,伏連籌之子夸呂在此建立起青海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國──吐谷渾王國,定伏俟城為都城。史書上有著這樣的記載:“夸呂立,始自號為可汗,居伏俟城。在青海西十三里,雖有城廓而不居。”
伏俟城遺址形制特殊,地理位置重要,它對研究吐谷渾族與中原漢族的文化聯繫及吐谷渾族的歷史,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