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到做到

知到做到

知道做到作者:(美)肯·布蘭佳,(美)保羅·梅耶,(美)迪克·盧赫 著,劉祥亞 譯。布蘭佳,暢銷書作家,肯·布蘭佳公司首席精神官,最偉大的商業管理思想家之一。肯·布蘭佳以善於“把看似複雜的問題簡單化”而著名,他與斯賓塞·詹森合著的《一分鐘經理人》已成為美國20多年來最暢銷的管理學著作,27種語言全球發行,銷量突破1500萬冊。他還與人先後合著了40多本書,累積銷量逾1800萬冊。

知到做到

作 者: (美)肯·布蘭佳,(美)保羅·梅耶,(美)迪克·盧赫 著,劉祥亞 譯
出 版 社: 廣東經濟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9-1
字 數: 80000
版 次: 1
頁 數: 147
開 本: 大32開
印 次: 1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807289050
包 裝: 平裝
分類: 圖書 >> 管理 >> 一般管理學 >> 經營管理

編輯推薦

美國20年來最暢銷的知行合一作品。知道——告訴你高效學習的方法;做到——得到你最終想要的結果。
前程無憂總裁,甄榮輝。葛蘭素史克副總裁:張國維;通用磨妨人力資源總監:陸志勇;格蘭仁集團執行總裁:梁昭賢;蒙牛集團冰激凌總經理:張榮;聯合推薦。

內容簡介

《知到做到》旨在改進人們的學習方法、提高人們的學習技能、幫助人們改正錯誤的學習習慣。
《知到做到》是肯·布蘭佳商務暢銷書籍中一則傳統的教學寓言。一位著名作家被人們所擁有的Know-How與其實際行動之間的鴻溝所困擾,他發現每當人們套用Know-How的時候,問題就出現了。這裡說的Know-How,包括從書籍、研究和學習中所得到的一切,以及所有好的建議與忠告,等等。
書中指出人們無法完成從Know-How到行動的飛躍主要有三個原因:
1.所擁有的Know-How過多—— 知識量超負荷
2.消極性過重—— 不恰當的過濾系統
3.壞習慣—— 不適當的學習方法

作者簡介

布蘭佳,暢銷書作家,肯·布蘭佳公司首席精神官,最偉大的商業管理思想家之一。肯·布蘭佳以善於“把看似複雜的問題簡單化”而著名,他與斯賓塞·詹森合著的《一分鐘經理人》已成為美國20多年來最暢銷的管理學著作,27種語言全球發行,銷量突破1500萬冊。他還與人先後合著了40多本書,累積銷量逾1800萬冊。

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章 問題
第2章 缺失的一環
第3章 重複的力量
第4章 原因1:信息超載
第5章 套用“少而精”哲學
第6章 原因2:消極過濾
第7章 積極聆聽
第8章 使用綠燈思維
第9章 原因3:缺少跟進
第10章 強調積極面,幫助人們取得成功
第11章 提供更多指導、支持和問責
尾聲
致謝

關於作者

肯·布蘭佳獲得的榮譽
肯·布蘭佳集團獲得的榮譽
肯·布蘭佳集團榮譽客戶

媒體評論

肯·布蘭佳的商業及個人管理理念正影響著全球幾千家知名企業和組織中的數千萬人,他們來自:
IBM、蘋果電腦、惠普、康柏、愛立信、諾基亞、埃克森石油、默克、通用汽車、寶馬、本田、雪佛龍、輝瑞等。
學習是一種個人行為,也是企業行為。《知道做到》強調以企業目標為導向的學習,從“能夠做到”的結果出發,強調好的學習習慣對執行的重要性。文章用字非常淺顯易懂,案例生動普遍,閱讀輕鬆,很有示範和啟發效用。
——甄榮輝前程無憂51job執行長
《知道做到》這本書從根本上剖析了“知與行”之間存在的鴻溝。我認為可以將書中講到的三個問題,運用到提高個人和組織執行力的層面上,與其誇誇其談,不如有效行動。
——段冬新浪公司人力資源總監
人們通常知道的往往是“道理”,而要真正做到卻需要“方法”,所以掌握如何做(How)比知道應該做什麼(What)更重要。這本書的價值就體現在給大家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高建華中國惠普公司前助理總裁及首席知識官

書摘插圖

第1章 問題
有一位成功的作家,寫了一些簡單的真理。他寫書的目的是為了幫助自己和其他人用一種更有效的方式管理和激勵身邊的人。
所有讀過他的書的人都喜歡他的故事和他所傳達的信息。他的書大受歡迎,賣了成百上千萬本。但有個問題卻一直在困擾著他。
每當有人告訴他“我讀過你所有的書,真的非常喜歡它們”時,這個問題便開始在他的腦海中浮現。
多年來,這位作家的學習經歷讓他懂得,真正的學習一定會改變自己的行為。事實上,在他看來,學習本身就是一段從“知道”到“做到”的旅程。所以每當聽到有人表揚他的作品,並大談自己最喜歡的某個理念時,他通常會問:“這些知識和理念到底對你的行為方式產生了哪些影響呢?”
大多數人都很難回答這個問題。於是,他們最終常常會轉而談論另外一個理念,或是作家創作的其他書,以此來轉換話題。
這種類型的溝通最終讓作家得出結論,一個人所知道的東西,他們從書本、錄音、錄像、研討班上學到的東西,與他們的實際做法(他們是如何套用自己學到的東西)之間存在著一條非常巨大的鴻溝。作家意識到,時至今日,科技發展已經達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所有人都可以輕鬆地接觸到大量知識,這就讓這種鴻溝變得尤為巨大了。他發現,人們往往會用大量的時間去獲取新信息,而不是想辦法將自己新學到的知識套用到日常生活中。
在他的研討班上,作家想盡辦法讓人們變成真正的學習者,能夠將自己想要教會他們的知識進行實際套用。在讀研究生時,作家曾經從一位多年研究“學習問題”的教授那裡學到了三樣東西,在他的研討班裡,作家督促所有人學會這三樣東西。
第一樣是:堅持記筆記。除非一個人能夠擁有一對照相機般的耳朵(這種人只占人口總數的0.0001%),否則他根本不可能僅靠聽來完成整個學習過程。事實上,研討班結束30小時之後,那些僅靠聽來學習的人就能記得不到50%的內容。24小時之後,他們會忘記一半自己學過的東西。而1個月之後,他們所能記得的新知識就不到5%了。
每次受邀在公司的年度會議上發表演講時,作家都會強調這一點。他總是問大家:“去年是誰為你們做的演講?”這時大家就會大撓頭皮。
“那位演說家都說了什麼呢?”接著他又會問,這時聽眾就會絞盡腦汁去回憶,可他們真的記不起自己到底聽過了什麼。所以作家總是強調前來參加研討班的學員一定要記筆記。
作家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督促學員們在24小時之內重讀筆記,總結那些讓自己“啊哈”一聲(即有恍然大悟的感覺。——譯者注)的東西,或者是一些重要的理念。他建議他們將之清楚、整潔地寫在一個筆記本上,或者把它們儲存在計算機里。為什麼一定要清楚、整潔地記錄呢?因為他發現,在參加完研討班之後,大多數做了筆記的學員都會立刻把筆記歸檔,而不是複習。過了一段時間,當有人問:“你去參加過那個研討班了——到底說了些什麼啊?”這時他們就會打開自己的檔案,左看右看,可他們甚至認不清自己的筆跡了。這樣的筆記毫無意義。
最後,作家督促學員們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傳達給別人。他建議,在結束培訓回到家裡一個星期之內,他們最好能預定一間會議室,邀請自己工作中比較重要的夥伴來待上半天時間,和他們分享自己從研討班上學到的那些讓自己“啊哈”一聲的東西。作家知道,要想開始套用新知識,最好的途徑之一就是把它傳授給別人。
但只有很少的學員能夠真正聽從這些建議。只要一回到辦公室,他們似乎就重新忙碌起來。這就凸現了一個問題:讓人們套用自己剛學到的知識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雖然有些失望,但作家似乎並沒有因此灰心,他開始尋找填補這一鴻溝的方法。他前往大學校園,向教授請教;拜訪公司,向培訓主管請教;他還拜訪了基金會,向那些學習專家們請教。結果他發現,大家都遇到了同樣的問題,但卻沒有一個人能夠找到有效的答案。一段時間後,作家開始懷疑自己是否能找到真正的答案了。
一天吃完晚飯後,作家突然在一期《財富》雜誌上看到了一篇關於傳奇商人菲爾·莫雷(Phil Murray)的文章。他知道菲爾·莫雷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旗下擁有多家獲利豐厚的公司,他也了解了莫雷的創業史,但吸引作家的並不是這一點。真正讓他感興趣的,是他發現莫雷原來早已在個人培訓行業取得了巨大成功。其中最讓作家感到興奮的,是莫雷公司學員的評論。作者在這篇文章中引用了大量案例,受訪者都談到自己在莫雷的項目中學到的東西已經改變了他們的生活。
“真的!他們真的學以致用了!”作家大叫了起來。
第二天早晨,作家找到了菲爾·莫雷的網站,撥通了他公司的電話。幸運的是,作家發現,菲爾公司的總部距離自己只有一個小時的路程。一位名叫艾弗林(Evelyn)的行政助理告訴作家莫雷不在,“他和妻子正在北卡羅萊納州的度假小屋休假”。了解了作家的情況後,艾弗林堅持要他給正在度假的莫雷先生打個電話。
“我不想讓工作上的問題打擾他的休假。”作家說。
“不用擔心。”艾弗林大笑著說,“菲爾對工作和休假之間的區別並不清楚,他生活的主要內容就是幫助別人。我相信他會很高興接到你的電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