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然

瞭然

瞭然(1076——1141),女性,號智涌,俗姓張,臨海人。瞭然一生著述頗豐,有《止觀圓宗記》五卷,《釋南嶽止觀樞要》二卷。世稱虎溪尊者,母曾祈祝禱於臨海章安(今椒江章安)山兵寺(即灌頂出家之攝靜寺)石佛像前,夢見在佛殿一高僧持蓮花命其吃下,且對她說:“汝生子當出家”。瞭然回答說:“華嚴大論,是死法門。” 《大明熹宗哲皇帝寶訓卷之四·安屬國》:“天啟三年十二月(初八)癸巳,禮部尚書林堯俞等言朝鮮廢立之事,……臣部據閏十月內登萊撫臣(袁可立)揭送彼國公結十二通,十一月內毛帥呈送彼國公揭十二通,自宗室以至八道臣民合詞一口,皆稱暉為悖逆,倧為恭順,人情如此。

人物信息

簡介

瞭然瞭然

瞭然(1076——1141),號智涌,俗姓薛,臨海人。世稱虎溪尊者,母曾祈祝禱於臨海章安(今椒江章安)山兵寺(即灌頂出家之攝靜寺)石佛像前,夢見在佛殿一高僧持蓮花命其吃下,且對她說:“汝生子當出家”。十三月後遂有孕。宋熙寧九年(1076),瞭然出生,七歲時出家,師事祥符道中。十六歲進具,學台教於法真處鹹之徒之徒安國元慧,後侍元慧遷臨海白蓮寺。元慧歿後,至寧波延慶寺謁見明智大師,明智問:“華嚴十法界,大論三世間,法華十如縣,三處文義共成三千,荊溪柯雲指的妙境出自法華”。瞭然回答說:“華嚴大論,是死法門。法華十如是,是活法門”。時居士晁說之,也謁明智,與瞭然討論此道,如同同學。四明講者道如,勇猛強厲,時號如虎,與瞭然問難,不覺折服。明智乃舉薦瞭然主廣岩寺,六年後遷臨海白蓮寺,此後居山二十四年,學者歸之約五六百人。紹興八年(1138),台州寧海(今屬寧波)建大全,邀請瞭然為之說法。紹興十一年(1141),卒於白蓮寺,年六十五歲,葬東掖山之東崗。

一生著述

瞭然一生著述頗豐,有《止觀圓宗記》五卷,《釋南嶽止觀樞要》二卷。《虎溪集》八卷及《釋十不二門》等行世。嗣法弟子澤山與鹹、白蓮智圓、白蓮妙璘、白蓮子侔、覺雲智蓮、赤城中益、山堂元性、白邊清悟、虛堂本空等九人。

詞語信息

詞語信息

【詞目】瞭然【拼音】liǎo rán

詳細解釋

瞭然瞭然

1、明白;清楚。 唐 白居易 《睡起晏坐》詩:“瞭然此時心,無物可譬喻。”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周繇》:“考其時變,商其格制,其邪正瞭然在目,不能隱也。” 《大明熹宗哲皇帝寶訓卷之四·安屬國》:“天啟三年十二月(初八)癸巳,禮部尚書林堯俞等言朝鮮廢立之事,……臣部據閏十月內登萊撫臣(袁可立)揭送彼國公結十二通,十一月內毛帥呈送彼國公揭十二通,自宗室以至八道臣民合詞一口,皆稱暉為悖逆,倧為恭順,人情如此。固不待勘報至,而已瞭然矣。”《紅樓夢》第一回:“待在下將此來歷註明,方使閱者瞭然不惑。”魯迅 《華蓋集·忽然想到(四)》:“但如看野史和雜記,可更容易瞭然了,因為他們究竟不必太擺史官的架子。”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二部分九:“我聽了,心裡到底瞭然點。”《新唐書·韋嗣立傳》:“臣願陛下廓天地之施,雷雨之仁,取垂拱以來罪無重輕所不赦者,普皆原洗,死者還官,生者沾恩,則天下瞭然,知向所陷罪,非陛下意也。”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若吾子之高明,自當一語之下便瞭然矣。” 姚華 《論文後編·目錄中》:“自晉以來,文筆有別,判而益彰。劉勰所云:‘有韻曰文,無韻曰筆。’塗轍瞭然。”2、全然。 唐 牟融 《游報本寺》詩:“瞭然塵事不相關,錫杖時時獨看山。” 宋 梅堯臣 《題刁經臣山居》詩:“散帙理舊學,瞭然無俗喧。”《紅樓夢》第二九回:“我就時常提這‘金玉’,你只管瞭然無聞的,方見的是待我重,無毫髮私心了。”3、眼明貌。 唐 張仲方 《贈毛仙翁》詩:“方口秀眉編貝齒,瞭然炅炅雙瞳子。” 宋 蘇軾 《書林逋詩後》詩:“我不識君曾夢見,瞳子瞭然光可燭。”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