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明學用語。三量之一。又稱現量。指由感官和對象(所量)接觸所產生的知識。關於現量,印度各哲學派別的說法很不相同。正理、勝論以及數論、彌曼差派將現量分為無分別的和有分別的兩種。文法學派和耆那教不承認無分別現量,以為一切現量都是有分別的。佛教則認為具有概念思惟成分的有分別現量是似現量,只有不加入思惟活動、不能用語言表述出來的純粹感覺,才是真現量。《因明入正理論》雲(大正32 ·12b)︰‘此中現量,謂無分別。若有正智於色等義、離名、種等所有分別,現現別轉,故名現量。’
真現量的另一條件是︰必須是無迷亂的,也就是感覺器官不發生錯亂。譬如患翳目者在視覺上發生錯亂,或將旋轉著的火光當作輪子等,就不能形成真現量。佛教邏輯家認為‘無迷亂’與‘無分別’是形成真現量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如果感官發生了迷亂,即使離開了名言、種類等所有分別,也不是真現量。反過來如果加入了名言、種類等思惟的分別活動,即使感官並不迷亂,仍然不能視為真現量。
因明用語。量,乃規矩繩墨準確刊定之義。因明論式中,凡構成知識之過程或知識之本身,皆稱為量。現量,即指由五官能力直接覺知外界之現象者;此一覺知乃構成知識之最基礎來源,例如吾人以眼而觀見花卉之鮮美,由鼻而聞得花卉之芳香,由是,吾人之心識中已對花卉構成一既定之概念。然於現量中,並非全為顛仆不破之事實,若因內在原因(感官之失常)或外在原因(外境之錯亂,如動搖、光線、距離等)則易導致五官覺知之偏誤、似是而非之錯覺,稱為‘似現量’;反之,所覺知者不動不搖,符照前境,毫無差爽者,則稱真現量。
相關詞條
-
現量
現量,為梵語(pratyaks!a-prama^n!a),因明學用語。三量之一。又稱“真現量”。另指當前一筆的成交量,並不是代表當前只有這么多股票可以買...
釋義 -
似現量
現量是指人的智力離開了分別,並且不錯亂,循著事物自相所得的知識。一般說來,佛家以‘無迷亂’、‘無分別’的純感覺知識為真現量。因此,迷亂的‘邪智’和有分別...
釋義 相關詞條 -
現量[宗教術語]
現量是因明用語。即感覺。商羯羅主《因明入正理論》云:“此中現量,謂無分別。”此即感覺器官對於事物個別屬性的直接反映,尚未達到思維的分別活動(未形成概念)...
抽象現量 真現量 -
現量相違過
但言聲非所聞,便違立、敵證智,故名現量相違。 全分相違過有:違自現非他、違他現非自、違共現、俱不違。 一分相違過有:違自一分現非他、違他一分現非自、俱違...
-
三量
現量又稱真現量,以簡別於似現量。即指對所緣之境無任何分別籌度之心,各各...之流類,但非真,故有似比量之稱。立量者甚多據《入正理論疏》所載,或有立現量...)︰‘現量,謂無分別。若有正智,於色等義離名種等所有分別,現現別轉,故名現量...
現量 比量 非量 定義 所謂似比量 -
順真
張連順(筆名順真),男,漢族,祖籍山東,1962年生於吉林樺甸。延邊大學文學學士、中山大學文學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博士。歷任中山大學中文系講師、副教...
順真:貴州大學哲學系教授 主要著作 近期研究項目 -
因明論
)、似能立、現量(又稱真現量)、比量(又稱真比量)、似現量、似比量、能破...:(一)量。指對事物的認識,有現量(知覺)、比量(推理)、聲量(類比...)和“現量”(不含比知推度,僅以感官直覺進行的認識作用);後書總破正理派...
詞語信息 引證解釋 -
唯識二十論
極微,與現代科學不謀而合。所以,外境無實的主張不是迷信。破現量證成立唯識外人從能緣方面,舉出三量中的現量,五塵色境是現量所得分明顯現,大小乘皆共極...不必外境(註:破經部)。又,五識現量緣五塵境得法自相,不帶名言,無籌度心...
介紹 譯本 思想體系 原文 頌文 -
《涅盤經》
,大乘“空”的思想出現在前,大乘“有”的思想出現在後,從真空到妙有是大乘...》掃除八倒。《般若》之遮詮,即以表《涅槃》之真際。明乎《般若》實相義者,始...者。2如貧女而懷聖胎。3如大價寶,垢衣所纏。4如摩尼珠落在深廁。5如真...
作品簡介 作品版容 木刻《涅盤經》稀有文物 《涅槃經》與禪宗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