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明入正理論疏卷中(大四四·一一四中):‘現量體者,立敵親證法自相智,以相成宗,本符智境。立宗已乖正智,令智那得會真?耳為現體,彼此極成;聲為現得,本來共許,今隨何宗所立?但言聲非所聞,便違立、敵證智,故名現量相違。’
現量相違可詳分為全分、一分二類,每一類復各有四句之別。全分相違過有:違自現非他、違他現非自、違共現、俱不違。一分相違過有:違自一分現非他、違他一分現非自、俱違一分現、俱不違一分。[因明論疏明燈抄卷三末、卷四本、因明入正理論疏瑞源記卷四](參閱‘因明’2276、‘宗九過’3145)
相關詞條
-
比量相違過
《因明入正理論》舉例雲︰‘比量相違者,如說瓶等是常。 │ │
-
自教相違過
(二)違反他教而非違反自教,如佛弟子對聲論師立“聲無常”。 (三)違共教,如勝論師對佛弟子立“聲為常”。 一分相違者,有:(一)違反自教之一分而非違反他...
-
三十三過
三十三過,(名數)因明論理上,自宗因喻三支立量時,由種種配列次第生過誤。陳那數廿九過,天主(商羯羅主)更加四過,為所謂三十三過。即宗九過,因十四過,喻十過也。
概述 九過具體分析 -
因明論
的例證)。其中“似宗”有自語相違、自教相違、世間相違、現量相違、比量相違五種,稱為“似宗五過”;“似因”包括:四不成、六不定、四相違。陳那有“九句因...又被造於他,此因明所謂‘犯無窮過’者。”因明論因明,是古印度的邏輯學。它與...
詞語信息 引證解釋 -
藏傳佛教的因明入正理論
。如虛空者是遠離言。唯此三分說名能立。雖樂成立由與現量等相違故。名似立宗。謂現量相違。比量相違。自教相違。世間相違。自語相違。能別不極...過已說似宗。當說似因。不成不定及與相違。是名似因。不成有四...
-
漢傳因明
、宗九過①與現量相違現量:是現實知覺,不加任何推理。例如:你現在眼前見到的這些:書,椅子、桌子用眼睛直接能感知到。與現量相違:是宗與現量相互矛盾,相互違背。例如:蛇有腳。②與比量相違比量:通過推理,分析而獲得的信息...
概述 三支量式 宗 因 學習意義 -
印度邏輯史
、世間相違、現量相違、比量相違。似因有14種,其中不成 4種,即:兩俱不成...方法,它分為現量、比量、喻量、言量。現量是五種外感官與外部對象接觸而產生...從原來的位置轉換到另一位置,就可推知它曾移動過。現量和比量的區別是:現量直接...
古代的辯論術 正理論 新正理論 因明 相關資料: -
唯識二十論
極微,與現代科學不謀而合。所以,外境無實的主張不是迷信。破現量證成立唯識外人從能緣方面,舉出三量中的現量,五塵色境是現量所得分明顯現,大小乘皆共極...不必外境(註:破經部)。又,五識現量緣五塵境得法自相,不帶名言,無籌度心...
介紹 譯本 思想體系 原文 頌文 -
法稱
,所以將它從不定過中刪去。“相違決定”的謬誤,就是兩個相互對立的命題各具...,尚有疑問。要點其要點為:①強調現量“無錯亂”,是真實的、純粹的感覺,不是錯覺;②現量的認識對象——自相,“為勝義有”,是真實的存在,具有“起識...
簡介 要點 七論二注 《正理滴論》 《釋量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