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來[食指的詩歌]

相信未來[食指的詩歌]

《相信未來》是食指作於1968年的一首朦朧詩。該詩以其深刻的思想、優美的意境、朗朗上口的詩風讓人們懂得了在逆境中,怎樣好好地生活,怎樣自我鼓勵,怎樣矢志不渝地恪守自己對明天的承諾。該詩曾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會上廣為流傳,並迅速傳頌於一代青年人的口中,食指因此也擁有了“知青詩魂”的稱號。

基本信息

作品全文

當蜘蛛網 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台 ,

當灰燼的余煙 嘆息著貧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執地鋪平失望的灰燼,

用美麗的雪花 寫下:相信未來。

當我的紫葡萄 化為深秋的露水 ,

當我的鮮花 依偎在別人的情懷,

我依然固執地用凝霜的枯藤 ,

在淒涼的大地 上寫下:相信未來。

我要用手指那湧向天邊的排浪 ,

我要用手掌 那托起太陽的大海 ,

搖曳著曙光 那支溫暖漂亮的筆桿,

用孩子的筆體寫下:相信未來。

我之所以堅定地相信未來,

是我相信未來人們的眼睛 ——

她有撥開歷史風塵的睫毛,

她有看透歲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們對於我們腐爛的皮肉 ,

那些迷途的惆悵,失敗的苦痛,

是寄予感動的熱淚,深切的同情,

還是給以輕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諷。

我堅信人們對於我們的脊骨 ,

那無數次地探索、迷途、失敗和成功,

一定會給予熱情、客觀、公正的評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著他們的評定。

朋友,堅定地相信未來吧,

相信不屈不撓的努力,

相信戰勝死亡的年輕,

相信未來,熱愛生命。

詞語注釋

蜘蛛網:黑暗的勢力。在生活中,“蜘蛛網”出現在人的活動長久消失的地方,這些地方往往落滿灰塵,給人以黑暗或者灰暗的色調,且毫無生機,死氣沉沉;而“網”這一意象中心語帶給人的切身感受是全身性的“束縛”,所以詩句中用了一個詞叫“查封”,顯然是對“束縛”這一意象信息的象徵性提升。所以“蜘蛛網”這一意象蘊含著“灰色調”、“毫無生機”、“給人以束縛”這樣三個符合語境的信息。

我的爐台:產生希望的地方。之所以把“我的爐台”作為一個意象,是因為“我的”二字的加入更符合對“意象”的定義:融入了“詩人主觀情感”的客觀物象。《相信未來》寫於北方,食指也是北方人,在東三省,公曆十月一日就要下雪,取暖是北方人非常日常的生活方式之一。在沒有暖氣供應的時候,爐子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取暖的工具,帶給人的是一種日常的普世的溫暖。故“我的爐台”可以理解為帶給“我”內心以溫暖的一切生活,進而轉化性的理解為“我”內心對生活的熱情、希望甚至理想。而這一切,都被現實中“灰暗的”、“毫無生機”且到處“給人以束縛”的外在社會給無情地“查封”了。

灰燼的余煙:殘餘的希望。“灰燼”和“灰燼的余煙”帶給人完全不同的感受:“灰燼”是靜態的,黑沉沉的死寂;“灰燼的余煙”中心語在“余煙”,它是動態的,從“灰燼”之中裊裊升起,帶給人以些微的動感和可能燃燒的希望,所以“灰燼的余煙”顯示著死寂之中的希望。雖然生活有如“灰燼”般的死寂,但依然有“余煙”般的“嘆息”顯示著生命尚存的氣息和希望。

美麗的雪花:指純潔與質樸。“雪花”在詩人內心首先是“美麗的”,構成心靈上的亮色和愉悅;其次,“雪花”的潔白和“蜘蛛網”的灰色調以及“灰燼”的黑色調構成色彩上的強烈對比,帶給人以愉悅和樂觀的情緒,給人以希望。再次,雪花可以覆蓋骯髒的大地,讓整個世界煥然一新,給人一個嶄新的未來。

紫葡萄:成熟的果實。“葡萄”是夏季里甜蜜的收穫,最成熟的葡萄是紫色的,所以可以說“紫葡萄”是人生命力旺盛時最甜蜜的收穫。同時,紫色也是一種高貴的生命的顏色,這種高貴源自於苦難中不屈不撓的頑強的生命力。詩人寫《相信未來》時二十歲,時值生命力旺盛而有才華的季節,《相信未來》這首詩本身就是詩人在這個人生季節里最美的收穫,同時詩人也在人生的困境和磨難中生存著,所以這裡兩種關於紫色的分析都與詩人的寫作語境相吻合。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情感。秋主肅殺之氣,“深秋”更是萬物衰敗的季節,“露水”雖然清純,但對生命的滋養實在有限,在這個肅殺的季節,任何的風吹草動都可以抹殺它的存在,極易消逝。所以“深秋的露水”象徵極易消逝的事物甚至人脆弱的存在以與“紫葡萄”的內涵相照應。

我的鮮花:美好的情感。“鮮花”在“情懷”的暗示下自然的指向了成功、榮譽以及獲得它們的機會或者平台,“我的鮮花”指原本屬於“我”的或者我原本應該有的機會、榮譽、成功等現實中都成了“別人”的了。

凝霜的枯藤:遭受不幸,但有任性的不屈精神。“枯藤”顧名思義指枯乾的絕無生命力的藤,“凝霜”雖已無法滋養枯藤的生命,但詩人選擇“凝霜”的“枯藤”來書寫很好的表明了他內心的“固執”——固執於生命的希望,哪怕非常的微茫。

淒涼的大地:黑暗的現實。“大地”是永遠的母體,是永遠的誕生和死亡之所。儘管在現實中“淒涼”,但反動的必將速朽死亡,正義的必將重見光明,大地的生命力是無法抹殺的。

天邊的排浪:象徵著時代的暗流。 以作者所處的時代(1968年),可理解為時代的潮流曙光:象徵希望。排浪,定語是“湧向天邊的”,這是一種無限的氣勢和力量。

大海:定語是“托住太陽的”,這是一種雄渾博大的氣度和胸懷。

曙(shǔ)光:即清晨陽光。陽光是萬物生長的生命之源,而“清晨”的陽光又暗示了黑暗的過去和黎明的到來。詩人“搖曳”著這清晨的陽光,有著對美好生命力的確信,有著對黑暗時光必將消亡的確信。

人們的眼睛:熱情,客觀,公正的評定。這是“未來”的人們的眼睛,“她有撥開歷史風塵的睫毛”,“她有看透歲月篇章的瞳孔”,即詩人相信未來的人們具有一種撥開歷史迷霧的理性。

腐爛的皮肉:指“那些迷途的惆悵,失敗的苦痛”,在與後面的“脊骨”相對照之後可以知道,這些惆悵、苦痛是表面的創傷、暫時的困難。又指我們保守的思想。

我們的脊(jǐ)骨:執著的追求和堅守的精神。指“那無數次的探索、迷途、失敗和成功”。“脊骨”支撐著人的軀體,一般用來象徵一個民族的脊樑。在這裡內化為一個群體“我們”的精神支柱,而這些精神上的“探索”無疑也是對一個處在困境中民族出路的探索。詩人相信“未來”的人們會用歷史的理性對他們受到的傷害、有益的探索“一定會給予熱情、客觀、公正的評定”。

1.

蜘蛛網:黑暗的勢力。在生活中,“蜘蛛網”出現在人的活動長久消失的地方,這些地方往往落滿灰塵,給人以黑暗或者灰暗的色調,且毫無生機,死氣沉沉;而“網”這一意象中心語帶給人的切身感受是全身性的“束縛”,所以詩句中用了一個詞叫“查封”,顯然是對“束縛”這一意象信息的象徵性提升。所以“蜘蛛網”這一意象蘊含著“灰色調”、“毫無生機”、“給人以束縛”這樣三個符合語境的信息。

2.

我的爐台:產生希望的地方。之所以把“我的爐台”作為一個意象,是因為“我的”二字的加入更符合對“意象”的定義:融入了“詩人主觀情感”的客觀物象。《相信未來》寫於北方,食指也是北方人,在東三省,公曆十月一日就要下雪,取暖是北方人非常日常的生活方式之一。在沒有暖氣供應的時候,爐子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取暖的工具,帶給人的是一種日常的普世的溫暖。故“我的爐台”可以理解為帶給“我”內心以溫暖的一切生活,進而轉化性的理解為“我”內心對生活的熱情、希望甚至理想。而這一切,都被現實中“灰暗的”、“毫無生機”且到處“給人以束縛”的外在社會給無情地“查封”了。

3.

灰燼的余煙:殘餘的希望。“灰燼”和“灰燼的余煙”帶給人完全不同的感受:“灰燼”是靜態的,黑沉沉的死寂;“灰燼的余煙”中心語在“余煙”,它是動態的,從“灰燼”之中裊裊升起,帶給人以些微的動感和可能燃燒的希望,所以“灰燼的余煙”顯示著死寂之中的希望。雖然生活有如“灰燼”般的死寂,但依然有“余煙”般的“嘆息”顯示著生命尚存的氣息和希望。

4.

美麗的雪花:指純潔與質樸。“雪花”在詩人內心首先是“美麗的”,構成心靈上的亮色和愉悅;其次,“雪花”的潔白和“蜘蛛網”的灰色調以及“灰燼”的黑色調構成色彩上的強烈對比,帶給人以愉悅和樂觀的情緒,給人以希望。再次,雪花可以覆蓋骯髒的大地,讓整個世界煥然一新,給人一個嶄新的未來。

5.

紫葡萄:成熟的果實。“葡萄”是夏季里甜蜜的收穫,最成熟的葡萄是紫色的,所以可以說“紫葡萄”是人生命力旺盛時最甜蜜的收穫。同時,紫色也是一種高貴的生命的顏色,這種高貴源自於苦難中不屈不撓的頑強的生命力。詩人寫《相信未來》時二十歲,時值生命力旺盛而有才華的季節,《相信未來》這首詩本身就是詩人在這個人生季節里最美的收穫,同時詩人也在人生的困境和磨難中生存著,所以這裡兩種關於紫色的分析都與詩人的寫作語境相吻合。

6.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情感。秋主肅殺之氣,“深秋”更是萬物衰敗的季節,“露水”雖然清純,但對生命的滋養實在有限,在這個肅殺的季節,任何的風吹草動都可以抹殺它的存在,極易消逝。所以“深秋的露水”象徵極易消逝的事物甚至人脆弱的存在以與“紫葡萄”的內涵相照應。

7.

我的鮮花:美好的情感。“鮮花”在“情懷”的暗示下自然的指向了成功、榮譽以及獲得它們的機會或者平台,“我的鮮花”指原本屬於“我”的或者我原本應該有的機會、榮譽、成功等現實中都成了“別人”的了。

8.

凝霜的枯藤:遭受不幸,但有任性的不屈精神。“枯藤”顧名思義指枯乾的絕無生命力的藤,“凝霜”雖已無法滋養枯藤的生命,但詩人選擇“凝霜”的“枯藤”來書寫很好的表明了他內心的“固執”——固執於生命的希望,哪怕非常的微茫。

9.

淒涼的大地:黑暗的現實。“大地”是永遠的母體,是永遠的誕生和死亡之所。儘管在現實中“淒涼”,但反動的必將速朽死亡,正義的必將重見光明,大地的生命力是無法抹殺的。

10.

天邊的排浪:象徵著時代的暗流。 以作者所處的時代(1968年),可理解為時代的潮流曙光:象徵希望。排浪,定語是“湧向天邊的”,這是一種無限的氣勢和力量。

11.

大海:定語是“托住太陽的”,這是一種雄渾博大的氣度和胸懷。

12.

曙(shǔ)光:即清晨陽光。陽光是萬物生長的生命之源,而“清晨”的陽光又暗示了黑暗的過去和黎明的到來。詩人“搖曳”著這清晨的陽光,有著對美好生命力的確信,有著對黑暗時光必將消亡的確信。

13.

人們的眼睛:熱情,客觀,公正的評定。這是“未來”的人們的眼睛,“她有撥開歷史風塵的睫毛”,“她有看透歲月篇章的瞳孔”,即詩人相信未來的人們具有一種撥開歷史迷霧的理性。

14.

腐爛的皮肉:指“那些迷途的惆悵,失敗的苦痛”,在與後面的“脊骨”相對照之後可以知道,這些惆悵、苦痛是表面的創傷、暫時的困難。又指我們保守的思想。

15.

我們的脊(jǐ)骨:執著的追求和堅守的精神。指“那無數次的探索、迷途、失敗和成功”。“脊骨”支撐著人的軀體,一般用來象徵一個民族的脊樑。在這裡內化為一個群體“我們”的精神支柱,而這些精神上的“探索”無疑也是對一個處在困境中民族出路的探索。詩人相信“未來”的人們會用歷史的理性對他們受到的傷害、有益的探索“一定會給予熱情、客觀、公正的評定”。

英文譯文

When cobwebs relentlessly clog my stove

When its dying smoke sighs for poverty

I will stubbornly dig out the disappointing ash

And write with beautiful snowflakes: Believe in the Future.

When my overripe grapes melt into late autumn dew

When my fresh flower lies in another's arms

I will stubbornly write on the bleak earth

With a dry frozen vine: Believe in the Future.

I point to the waves billowing in the distance

I want to be the sea that holds the sun in its palm

Take hold of the beautiful warm pen of the dawn

And write with a child-like hand: Believe in the Future.

The reason why I believe so resolutely in the future is:

I believe in the eyes of the people of the future

Their eyelashes that can brush away the ash of history

Their pupils that can see through the texts of time.

It doesn't matter whether people shed contrite tears

For our rotten flesh, or our hesitancy, or the bitterness of our failure

Whether they view us with sneers or deep-felt sympathy

Or scornful smiles or pungent satire.

I firmly believe that people will judge our spines

And our endless explorations, losses, failures and successes

With an enthusiastic, objective and fair evaluation

Yes, I await their judgement anxiously.

Friends, please let us believe in the future

Believe in our unbending striving

Believe in our youth that can conquer death

Believe in the Future: believe in Life.

創作背景

《相信未來》這首詩是當時批判現實的代表作,寫於1968年,正值“文革”處狂熱的巔峰時期,詩人在經歷了初期的盲動,被政治浪潮沖向農村“廣闊天地”之後,對這場政治運動已有了一些較為清醒的看法,特別是對“文革”中個人命運的遭遇有了切身的感受,曾經有過的熱烈、單純的理想遭到了狂風暴雨的沖刷。內心充滿了失落、迷茫和悲哀,但他又不甘於輕易地放棄理想和希望,於是。希望與絕望的劇烈衝突,經由他的筆流淌出來。在這樣一個混亂、迷惘的年代,詩人和有相同境遇的人深深感到命運的悲劇性,隨即寫下這首詩來自我鼓勵,恪守自己對明天的承諾。

詩歌賞析

文學欣賞

詩一開頭就用“蜘蛛網”“爐台”“余煙”“灰燼”等幾個意象,給人們描繪出了那個荒蕪、窮困、艱難的時代。無論是否經歷過那個時代,人們都會在心底湧起苦不堪言的強烈感觸。而詩人卻“用美麗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雪花”既象徵純潔、質樸,也傳遞著清楚、明了的意識;把不屈於現實的堅定,表現得格外真切,這是從艱難生活中升起的信念。第二詩節,用“紫葡萄”“深秋的露水”“鮮花”“別人的情懷”“凝霜的枯藤”寫出了生命由鮮亮到黯淡,由熱情到失意,由飽滿到枯竭的經歷,激起了人們對人生中一切失意、落寞、不快的聯想,而詩人“在淒涼的大地上寫下:相信未來”的人格力量又不能不強烈震撼每一個人的心靈,這是從人生苦難中升起的信念。第三詩節,“我要用手指那湧向天邊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陽的大海”, 力量之大,範圍之廣,氣勢之猛,表現了詩人的滿腔豪情。“搖曳著曙光那枝溫暖漂亮的筆桿”一句,把“曙光”比擬成“筆桿”,富有想像力,“用孩子的筆體寫下:相信未來”,表達的是詩人的真摯和坦誠思想:這是由真實內心升起的信念。這三個詩節,一詠三嘆,“相信未來”就像一首樂曲的主鏇律,奏出了詩人心底的最強音。在那個陰雲密布、精神痛苦的時代,《相信未來》在人們心靈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我想,那個年代過來的大多數知青也可以說是一代人,在任何時候重讀《相信未來》都依然會產生強烈的共鳴。食指“相信未來”,那種殘忍的、固執的、痛苦的、傷痕累累的相信,就是一個人在痛苦現實中對未來堅定不屈的信念。也是這首詩最為動人的核心。

這首詩如果只有前面的三節,還不足以表現食指深刻的思想,而接下來的三節,食指將自己對“未來”的“相信”和對人類的清醒認識結合起來。首先,詩人相信 “未來人們的眼睛”能“撥開歷史風塵”,“看透歲月篇章”。“睫毛”“瞳孔”兩個意象承“眼睛”而來,形象地描繪出未來人思考的神情,而“撥開”和“看透”又歌頌了人類智慧的偉大,詩人“相信未來”的原因就寄託於這思考的形象中。其次,詩人不在乎人們對我們肉體和經歷的褒貶。“腐爛的皮肉”“迷途的惆悵”“失敗的苦痛”三個具體的形象或神情,傳遞著現實人們的種種苦態;“感動的熱淚”“深切的同情”“輕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諷”四個細節,呈現出人們對過去歷史種種評價的表情,形象傳神,用筆精當。再次,詩人堅信未來“人們對於我們的脊骨”“一定會給予熱情、客觀、公正的評定”,“脊骨”就是不屈的信念和探索的精神,“那無數次的探索、迷途、失敗和成功”中體現出來的不屈的信念和精神。這三節,曲折地挖掘了人類內心深處對未來的共同信念,也正是基於這種認識,詩人才毫不懷疑地“相信未來”,並且“焦急地等待著他們的評定”。

詩的最後一節,用熱情的呼告,滿懷激情地鼓舞人們“相信不屈不撓的努力/相信戰勝死亡的年輕/相信未來,熱愛生命”。詩以無可反駁的氣勢,無所畏懼的精神,向苦難的現實宣戰。對“未來”的信念像大海上的太陽那樣噴薄而出,強烈地震撼著每一位讀者的靈魂。

這首詩構思巧妙。前三節寫“我”是怎樣“相信未來”的,後三節寫為什麼要“相信未來”,最後一節呼喚人們帶著對未來的信念去努力,去熱愛,去生活。用語質樸,而思想深刻;性格鮮明,又令人折服。全詩基本上遵從了四行一節,在輕重音不斷變化中求得感人效果的傳統方式;以語言的時間藝術,與中國畫式的空間藝術相結合,實現了詩人所反覆講述的“我的詩是一面窗戶,是窗含西嶺千秋雪”的藝術。通讀該詩,雖然感受更多的不是輕鬆而是壓抑;不是快樂而是痛苦。但從詩人那壓抑和痛苦的吟喔中,也真切地感受到了詩人那撼人心魄的信念——無時不在渴望和憧憬著光明的未來以及為理想和光明而奮鬥掙扎。

名家點評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語言文學學科評議員、北京大學教授嚴家炎:《相信未來》有著最迷人的色彩,在當時是青年人心中最溫暖的乾柴。

作者介紹

相信未來[食指的詩歌] 相信未來[食指的詩歌]

食指(1948—),本名郭路生,因母親在行軍途中分娩,所以起名路生。筆名食指,中國著名詩人。國小開始熱愛詩歌,20歲時寫的名作《相信未來》、《海洋三部曲》、《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等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會上廣為流傳。阿城插隊內蒙古時托人抄錄了食指的全部詩作;陳凱歌考電影學院時曾朗誦食指的《寫在朋友結婚的時候》。1973年食指被診斷患有精神分裂症,入北醫三院就醫。出院後繼續寫作。1990年至今在北京第三福利院接受治療。2001年4月28日與已故詩人海子共同獲得第三屆人民文學獎詩歌獎。著有詩集《相信未來》、《食指、黑大春現代抒情詩合集》、《詩探索金庫·食指卷》、《食指的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