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來(食指的詩歌)

《相信未來》一詩,由詩人食指作於1968年。該詩以其深刻的思想、優美的意境、朗朗上口的詩風讓人們懂得了在逆境中,怎樣好好地生活,怎樣自我鼓勵,怎樣矢志不渝地恪守自己對明天的承諾。該詩曾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會上廣為流傳,並迅速傳頌於一代青年人的口中。

詩歌全文

作者 食指

出自《食指的詩》

當蜘蛛網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台,

當灰燼的余煙嘆息著貧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執地鋪平失望的灰燼,

用美麗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

當我的紫葡萄化為深秋的露水,

當我的鮮花依偎在別人的情懷,

我依然固執地用凝露的枯藤,

在淒涼的大地上寫下:相信未來。

我要用手指那湧向天邊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起太陽的大海,

搖曳著曙光那支溫暖漂亮的筆桿,

用孩子的筆體寫下:相信未來。

我之所以堅定地相信未來,

是我相信未來人們的眼睛——

她有撥開歷史風塵的睫毛,

她有看透歲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們對於我們腐爛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悵,失敗的苦痛,

是寄予感動的熱淚,深切的同情,

還是給以輕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諷。

我堅信人們對於我們的脊骨,

那無數次地探索、迷途、失敗和成功,

一定會給予熱情、客觀、公正的評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著他們的評定。

朋友,堅定地相信未來吧,

相信不屈不撓的努力,

相信戰勝死亡的年輕,

相信未來,熱愛生命。

1968年

節奏劃分

當 蜘蛛網/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台 當灰燼的余煙/嘆息著/貧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執地/鋪平/失望的灰燼 用美麗的雪花寫下:/ 相信/未來

當我的紫葡萄/化為深秋的露水 當我的鮮花/依偎在別人的情懷 我依然固執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淒涼的大地上寫下:/相信/未來

我要用手指/那湧向天邊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陽的大海 搖曳著曙光/那枝溫暖漂亮的筆桿 用孩子的筆體寫下:/相信/未來

我之所以堅定地/相信未來 是我相信/未來人們的眼睛 她有撥開歷史風塵的睫毛 她有看透歲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們對於我們腐爛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悵、失敗的苦痛 是寄予/感動的熱淚、深切的同情 還是給以/輕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諷

我堅信/人們對於我們的脊骨 那無數次地探索、迷途、失敗和成功 一定會給予熱情、客觀、公正的評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著他們的評定

朋友,堅定地相信未來吧 相信不屈不撓的努力 相信/戰勝死亡的年輕 相信未來,熱愛/生命

作者簡介

食指,本名 郭路生(1948— ), 山東 魚台人。 朦朧詩代表人物,被當代詩壇譽為“朦朧詩鼻祖”。高中畢業。被稱為新詩潮詩歌第一人。

食指之所以取名為“食指”。一是因為:“郭路生的母親名叫石維元故有 “石之子”之意。二:在中國,作為詩人,無論是寫作還是生活都存在無形的壓力。但別人在背後的指指點點絕損傷不了一個人格健全的詩人。三:食指先生少時尊師,“師”與“食”諧音。]

詩歌分析

詩一開頭就用“蜘蛛網”“爐台”“余煙”“灰燼”等幾個意象,給人們描繪出了那個荒蕪、窮困、艱難的時代。無論是否經歷過那個時代,人們都會在心底湧起苦不堪言的強烈感觸。而詩人卻“用美麗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雪花”既象徵純潔、質樸,也傳遞著清楚、明了的意識;把不屈於現實的堅定,表現得格外真切:這是從艱難生 活中升起的信念!第二詩節,用“紫葡萄”“深秋的露水”“鮮花”“別人的情懷”“凝霜的枯藤”寫出了生命由鮮亮到黯淡,由熱情到失意,由飽滿到枯竭的經歷,激起了人們對人生中一切失意、落寞、不快的聯想,而詩人“在淒涼的大地上寫下:相信未來”的人格力量又不能不強烈震撼每一個人的心靈:這是從人生苦難中升起的信念!第三詩節,“我要用手指那湧向天邊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陽的大海”, 力量之大,範圍之廣,氣勢之猛,表現了詩人的滿腔豪情。“搖曳著曙光那枝溫暖漂亮的筆桿”一句,把“曙光”比擬成“筆桿”,富有想像力,“用孩子的筆體寫下:相信未來”,表達的是詩人的真摯和坦誠思想:這是由真實內心升起的信念。這三個詩節,一詠三嘆,“相信未來”就像一首樂曲的主旋律,奏出了詩人心底的最強音。在那個陰雲密布、精神痛苦的時代,《相信未來》在人們心靈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我想,那個年代過來的大多數知青也可以說是一代人,在任何時候重讀《相信未來》都依然會產生強烈的共鳴!食指“相信未來”,那種殘忍的、固執的、痛苦的、傷痕累累的相信,就是一個人在痛苦現實中對未來堅定不屈的信念。也是這首詩最為動人的核心。

這首詩如果只有前面的三節,還不足以表現食指深刻的思想,而接下來的三節,食指將自己對“未來”的“相信”和對人類的清醒認識結合起來。首先,詩人相信 “未來人們的眼睛”能“撥開歷史風塵”,“看透歲月篇章”。“睫毛”“瞳孔”兩個意象承“眼睛”而來,形象地描繪出未來人思考的神情,而“撥開”和“看透”又歌頌了人類智慧的偉大,詩人“相信未來”的原因就寄託於這思考的形象中。其次,詩人不在乎人們對我們肉體和經歷的褒貶。“腐爛的皮肉”“迷途的惆悵”“失敗的苦痛”三個具體的形象或神情,傳遞著現實人們的種種苦態;“感動的熱淚”“深切的同情”“輕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諷”四個細節,呈現出人們對過去歷史種種評價的表情,形象傳神,用筆精當。再次,詩人堅信未來“人們對於我們的脊骨”“一定會給予熱情、客觀、公正的評定”,“脊骨”就是不屈的信念和探索的精神,“那無數次的探索、迷途、失敗和成功”中體現出來的不屈的信念和精神。這三節,曲折地挖掘了人類內心深處對未來的共同信念,也正是基於這種認識,詩人才毫不懷疑地“相信未來”,並且“焦急地等待著他們的評定”。

詩的最後一節,用熱情的呼告,滿懷激情地鼓舞人們“相信不屈不撓的努力/相信戰勝死亡的年輕/相信未來,熱愛生命”。詩以無可反駁的氣勢,無所畏懼的精神,向苦難的現實宣戰。對“未來”的信念像大海上的太陽那樣噴薄而出,強烈地震撼著每一位讀者的靈魂。

這首詩構思巧妙。前三節寫我是怎樣“相信未來”的,後三節寫為什麼要“相信未來”,最後一節呼喚人們帶著對未來的信念去努力,去熱愛,去生活。用語質樸,而思想深刻;性格鮮明,又令人折服。全詩基本上遵從了四行一節,在輕重音不斷變化中求得感人效果的傳統方式;以語言的時間藝術,與中國畫式的空間藝術相結合,實現了詩人所反覆講述的“我的詩是一面窗戶,是窗含西嶺千秋雪”的藝術。通讀該詩,雖然我們感受更多的不是輕鬆而是壓抑;不是快樂而是痛苦。但從詩人那壓抑和痛苦的吟喔中,我們也真切地感受到了詩人那撼人心魄的信念——無時不在渴望和憧憬著光明的未來以及為理想和光明而奮鬥掙扎。

詩歌中的意象:

【蜘蛛網】黑暗的勢力。在生活中,“蜘蛛網”出現在人的活動長久消失的地方,這些地方往往落滿灰塵,給人以黑暗或者灰暗的色調,且毫無生機,死氣沉沉;而“網”這一意象中心語帶給人的切身感受是全身性的“束縛”,所以詩句中用了一個詞叫“查封”,顯然是對“束縛”這一意象信息的象徵性提升。所以“蜘蛛網”這一意象蘊含著“灰色調”、“毫無生機”、“給人以束縛”這樣三個符合語境的信息。

【我的爐台】產生希望的地方。之所以把“我的爐台”作為一個意象,是因為“我的”二字的加入更符合對“意象”的定義:融入了“詩人主觀情感”的客觀物象。《相信未來》寫於北方,食指也是北方人,在東三省,公曆十月一日就要下雪,取暖是北方人非常日常的生活方式之一。在沒有暖氣供應的時候,爐子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取暖的工具,帶給人的是一種日常的普世的溫暖。故“我的爐台”可以理解為帶給“我”內心以溫暖的一切生活,進而轉化性的理解為“我”內心對生活的熱情、希望甚至理想。而這一切,現在都被“灰暗的”、“毫無生機”且到處“給人以束縛”的外在社會給無情地“查封”了。

【灰燼的余煙】殘餘的希望。“灰燼”和“灰燼的余煙”帶給人完全不同的感受:“灰燼”是靜態的,黑沉沉的死寂;“灰燼的余煙”中心語在“余煙”,它是動態的,從“灰燼”之中裊裊升起,帶給人以些微的動感和可能燃燒的希望,所以“灰燼的余煙”顯示著死寂之中的希望。雖然生活有如“灰燼”般的死寂,但依然有“余煙”般的“嘆息”顯示著生命尚存的氣息和希望。

【美麗的雪花】指純潔與質樸。“雪花”在詩人內心首先是“美麗的”,構成心靈上的亮色和愉悅;其次,“雪花”的潔白和“蜘蛛網”的灰色調以及“灰燼”的黑色調構成色彩上的強烈對比,帶給人以愉悅和樂觀的情緒,給人以希望。再次,雪花可以覆蓋骯髒的大地,讓整個世界煥然一新,給人一個嶄新的未來。

【紫葡萄】成熟的果實。“葡萄”是夏季里甜蜜的收穫,最成熟的葡萄是紫色的,所以可以說“紫葡萄”是人生命力旺盛時最甜蜜的收穫。同時,紫色也是一種高貴的生命的顏色,這種高貴源自於苦難中不屈不撓的頑強的生命力。詩人寫《相信未來》時二十歲,時值生命力旺盛而有才華的季節,《相信未來》這首詩本身就是詩人在這個人生季節里最美的收穫,同時詩人也在人生的困境和磨難中生存著,所以這裡兩種關於紫色的分析都與詩人的寫作語境相吻合。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情感。秋主肅殺之氣,“深秋”更是萬物衰敗的季節,“露水”雖然清純,但對生命的滋養實在有限,在這個肅殺的季節,任何的風吹草動都可以抹殺它的存在,極易消逝。所以“深秋的露水”象徵極易消逝的事物甚至人脆弱的存在以與“紫葡萄”的內涵相照應。

【我的鮮花】美好的情感。“鮮花”在“情懷”的暗示下自然的指向了成功、榮譽以及獲得它們的機會或者平台,“我的鮮花”指原本屬於“我”的或者我原本應該有的機會、榮譽、成功等現在都成了“別人”的了。

【凝露的枯藤】遭受不幸,但有任性的不屈精神。“枯藤”顧名思義指枯乾的絕無生命力的藤,“凝露”雖已無法滋養枯藤的生命,但詩人選擇“凝露”的“枯藤”來書寫很好的表明了他內心的“固執”——固執於生命的希望,哪怕非常的微茫。

【淒涼的大地】黑暗的現實。“大地”是永遠的母體,是永遠的誕生和死亡之所。儘管現在“淒涼”,但反動的必將速朽死亡,正義的必將重見光明,大地的生命力是無法抹殺的。

【天邊的排浪】象徵著時代的暗流。 以作者當時的時代(1968年),可理解為時代的潮流曙光:象徵希望。排浪,定語是“湧向天邊的”,這是一種無限的氣勢和力量。

【大海】定語是“托住太陽的”,這是一種雄渾博大的氣度和胸懷。

【曙光】即清晨陽光。陽光是萬物生長的生命之源,而“清晨”的陽光又暗示了黑暗的過去和黎明的到來。詩人“搖曳”著這清晨的陽光,有著對美好生命力的確信,有著對黑暗時光必將消亡的確信。

【人們的眼睛】熱情,客觀,公正的評定。這是“未來”的人們的眼睛,“她有撥開歷史風塵的睫毛”,“她有看透歲月篇章的瞳孔”,即詩人相信未來的人們具有一種撥開歷史迷霧的理性。

【腐爛的皮肉】指“那些迷途的惆悵,失敗的苦痛”,在與後面的“脊骨”相對照之後可以知道,這些惆悵、苦痛是表面的創傷、暫時的困難。又指我們保守的思想。

【我們的脊骨】執著的追求和堅守的精神。指“那無數次的探索、迷途、失敗和成功”。“脊骨”支撐著人的軀體,一般用來象徵一個民族的脊樑。在這裡內化為一個群體“我們”的精神支柱,而這些精神上的“探索”無疑也是對一個處在困境中民族出路的探索。詩人相信“未來”的人們會用歷史的理性對他們受到的傷害、有益的探索“一定會給予熱情、客觀、公正的評定”。

作者介紹

食指(1948—),本名郭路生,著有詩集《相信未來》、《食指、黑大春現代抒情詩合集》、《詩探索金庫·食指卷》、《食指的詩》。

當時人們所處的文革環境,內心是比較灰暗的。文革期間幾乎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空白期,然而民間的創作卻頑強地生存著。食指就是其中一位傑出的民間詩人,一位填補了歷史空白的優秀詩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