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一安培的電流相當於每秒通過6.24×1018個電子。利用電場和磁場,能按照人們的要求控制電子的運動(特別是在真空中),從而製造出各種電子儀器和元件,如各種電子管,電子顯像管
詳細
正電子的質量和電子相等,它的電量的數值和電子相等而符號相反,即帶正電。一個電子和一個正電子相遇會發生湮沒而轉化為一對光子,即一對正負電子,常稱為正負電子對(電子偶)。能量超過1.02MeV(兆電子伏特)的光子穿過鉛板時,會產生電子一正電子對,這個反應表示為
電子的運動質量m與靜止質量m0的關係為
這裡v是電子運動速度,c是光速,這就是相對論的公式。
【原子】組成單質和化合物分子的最小粒子。不同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的平均質量和原子結構。原子是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圍繞核運動的、與核電荷核數相等的電子所組成。原子的質量幾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在物理化學反應中,原子核不發生變化。只有在核反應中原子核才發生變化。
【湯姆遜的原子核模型】湯姆遜的原子核模型是最早提出的原子核模型,他認為:構成原子的正電荷是均勻分布於球狀原子內,原子大小乃是此正電荷球之大小,電子則埋藏於此正電荷中,當電子受到外界激勵時,它即以平衡位置為中心作振動而發射光。當a粒子穿過此原子時,a粒子將受到散射,因電子質量很小,這項散射之主要原因是正電荷之斥力作用。由電磁理論預示加速的帶電物體如振動的電子等會發射電磁輻射,故根據湯姆生模型,便可了解受激原子會發射電磁輻射的性質。在實際計算其可能發射的輻射能譜,即發現此模型所導致的結果,與實驗觀察到的能譜在數值上並不相符。1911年盧瑟福對原子核散射a粒子的實驗加以分析之後,便得出湯姆生模型不正確的結論。盧瑟福分析的結果表明,正電荷並非布滿在整個原子內,而是集中在原子中心的極小區域,或原子核內,就此,湯姆生的原子模型便被廢棄了。
【a粒子的散射】 1911年盧瑟福等人用a粒子(He的原子核)射擊重的金屬箔,結果大部分a粒子穿過了金屬箔而很少改變其運動方向,一少部分a粒子被分別散射到不同的方向上。他們測定了不同散射角中a粒子的數目,加以分析後,得出如下結論:原子是由一個很小的核心(原子核)和圍繞著它運動的電子構成(原子行星模型),原子核所帶電荷量為Ze(Z為該金屬的原子序數,e為電子的電荷),其線度約為原子的十萬分之一,一般為10-13~10-12厘米,a粒子散射,又稱為盧瑟福散射,它是原子物理髮展中最早期的重要實驗之一。圖5-1所示描述了a粒子通過重金屬箔的散射情況。假設距原子核很遠的地方,a粒子沿直線ab以速度V運動,以P表示直線ab與原子中心O(即原子的正電荷E所在的地方)的最短距離。P被稱為“瞄準”距離,可由理論力學套用電學知識計算證明,在a粒子與電荷E之間存在著庫侖相互作用力的情況下,a粒子沿雙曲線運動。而a粒子軌道的偏轉角θ(雙曲線的漸近線之間的角)為下式決定:
式中M是a粒子的質量,重金屬原子核的質量和a粒子的質量相比較,可以看作是無窮大。由上式可知,“瞄準”距離P愈小,偏轉角θ愈大。對於不同的“瞄準”距離,a粒子的軌道形狀可有如圖5-2所示
能被彈回。這種情況往往稱為a粒子背向散射。假定一束平行的a粒子穿過金屬箔,並設單位時間內通過單位橫截面的粒子數為n0。我們可以計算單位時間內有多少個粒子的偏轉角是在給定的θ與θ+dθ之間。設偏轉角θ與“瞄準”距離P對應,而偏轉角θ+dθ與“瞄準”距離P—dP對應。在此情況下,偏轉角在0~θ+dθ之間的粒子,是那些穿過以A為中心,以P為半徑所作的寬為dP的環的面積中的粒子如圖5-3所示。這樣的粒子數目等於n。dS,式中dS為環的面積。如果金屬箔每單位面積有N個原子,則單位時間內其偏轉角在θ與θ+dθ之間的a粒子的總數為
dn=n0NdS
此關係式是在每一個a粒子只偏轉一次的條件下才正確,而這個條件在金屬箔足夠薄時是能夠實現的。環的面積dS近似地等於2πPdP。所以有
dn=2πn0NPdP
式中Z是原子核的電荷數(原子序數)。dn表示單位時間內散射角在已知值θ與θ+dθ之間的粒子數目。換句話說dn是單位時間內在開放角為2θ和2(θ+dθ)的二錐體之間的空間內飛行的a粒子數目。如果我們以這兩個錐體的頂點c為球心,作一半徑為r的球,則這兩個錐體在球面上截出的面積為2πrsinθ·rdθ=2πr2sinθ· dθ的區域,如圖 5-4所示的陰影部分。所有dn個粒子都射在這區域的面積上。因而落在單位面積上的粒子數目
實驗的結果完全證實了理論的這一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