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6

直6

直-6(Z-6),是中國哈爾濱飛機工業公司在直-5基礎上改型設計的以空降為主的多用途直升機。該機1969年12月15日首飛。後由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負責,1970年轉至常州飛機製造廠和昌河飛機工業公司進行生產,1977年設計定型,共生產了15架,未能大量生產。

研製過程

直-6直-6

新中國在五十年代仿製生產了直-5式直升機,由於該機型採用活塞式發動機,功率低、高原性能差,導致載荷較小,服役之時已經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不能完全滿足部隊的需求。為此,1966年8月,哈爾濱飛機製造廠設計師提出採用792渦輪發動機(即渦輪5,由湖南株洲航空發動機設計研究所和哈爾濱發動機廠研製生產)的直-5改進型設計方案,希望取代直-5,改進型直-5後來被稱直-6。

在方案論證過程中,進行了一些可行性試驗,如模型樣機的試製、模型風洞試驗、全機靜力試驗等。方案提出後,立即生產了協調樣機,確定直-6是在直-5基礎上改型設計和換裝發動機的以空降為主的多用途中型直升機,這架協調樣機利用直-5的後機身,接上手工生產的改進型前機身組合而成,1967年3月完成裝配。

1968年直-6的研製計畫獲上級批准,正式列入國家項目。由直升機設計研究所負責設計,哈爾濱飛機廠負責製造。經過一年多的試製,6001號試驗機完成10個項目60個狀態的試驗,試驗結果表明直-6的機身、操縱系統、發動機架、起落架、減速器等結構部件的強度性能符合靜力試驗大綱的要求,在靜力試驗中出現的個別問題後來也得到解決。

6002號機於1969年12月初完成裝配,1969年12月15日,飛行員王培民駕駛這架直升機進行了成功首飛,為了首飛成功,王培民曾預先在直-5直升機上做了三次模擬發動機空中突然停車,利用旋翼自轉著陸的試驗飛行。

直-6採用自由渦輪發動機,發動機的功率為1618千瓦(2200馬力),較之直-5發動機的1250千瓦的最大功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布置形式上,該機也採用了將動力艙安置在機身上部的傳統布置形式,克服了直-5不適應高溫、高原使用的缺點,用途要比直-5廣泛得多。

該機儀表比較安全,各系統工作安全可靠,可以適應四種氣象條件飛行。和裝活塞式發動機的直-5相比,直-6起動迅速,起飛功率大,外型設計流暢,而且在操縱性和靈活性上兼具了直-5的優點,試飛證明其噪音和振動明顯小於直-5。

哈爾濱飛機製造廠共製造了4架直-6。1970年,原三機部決定由昌河飛機製造廠繼續生產直-6,同年年底該廠利用哈爾濱飛機製造廠提供的散裝部件組裝了1架直-6,試飛後性能指標完全合格。

1970年,受文革的衝擊,地方興起"大辦航空"影響下,直-6的研製生產轉至江蘇,由江蘇承擔繼續研製和定型任務。江蘇省以常州飛機廠為總裝廠,組織400多個工廠協作,至1976年共試製11架直-6直升機和18台渦輪5發動機。直-6直升機累計試飛362小時,台架試機5000小時。

1972年8月7日上午,2架直-6(02、03號機)從哈爾濱起飛,和常州生產的1架直-6會合後前去參加高溫、高原地區的試飛,結果02號機於上午9時32分在吉林公主嶺附近的劉房子公社迫降時起火,飛行員傅貴法等6人全部遇難,造成一等飛行事故。經過對墜毀的直升機殘骸分析,設計單位得出結論-事故是因發動機體內減速器抱軸卡死而引起的。設計單位吸取了這次血的教訓,對直升機及發動機進行了11項技術改進。

03架直升機在完成高溫、高原試飛任務後返回哈爾濱,途經唐山附近,輸油管突然在空中斷裂,直升機迫降自轉著陸,機頭觸地,造成三等事故,機上10人全部負傷住院。後經調查,輸油管斷裂的原因是操縱油路接嘴管壁太薄所致。

1977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正式批准直-6機設計定型。但最終的飛行和使用測試表明,該機的發動機功率仍然不足,尤其是單發動機的布局使得直升機的飛行安全性大大降低,部隊最終放棄了用直-6替換直-5的計畫。1978年,直-6獲全國科學大會科技成果獎,但在1979年停止生產。

直-6的研製邁出了中國直升機從活塞式走向渦輪化的關鍵一步,但由於發動機選型不當,單發動機不安全等原因,直-6最終未能正式投產,單發動機的設計布局最終葬送了直-6。

結構布局

直-6直-6

直-6採用單旋翼帶尾槳式布局,機體為變截面全金屬半硬殼式鉚接結構,機身由前艙、中段、尾斜梁組成。前艙由起整流罩作用的前罩、上部駕駛艙和下部設備艙組成,機身中段為機身的主要組成部分,由2號油箱、上構件及尾門組成。尾門為左右開啟式,供裝載重型貨物和抬送傷病員使用,關閉後,與機身後部構成完整的氣動外形。

動力裝置位於機身頂艙上部,整個動力艙為鉚接結構。尾梁由呈圓錐形的薄壁結構的尾梁和斜梁組成,尾傳動軸、中間減速器和尾減速器都裝在尾梁內部,尾梁後下方裝有尾撬,以防著陸時尾梁著地。尾梁兩側裝有水平安定面,以保證直升機的縱向穩定性和消除自轉下滑時的低頭力矩。

直-6的主旋翼系統由槳轂和四片矩形金屬槳葉組成,槳葉為全金屬膠接結構,旋轉方向為仰視左旋。槳轂為鉸接式,與主減速器的旋翼軸構成一個整體,槳轂上裝有揮舞鉸以及帶摩擦減速器的搖擺鉸,在飛行時,槳葉繞揮舞鉸和搖擺鉸作揮舞和搖擺運動,槳轂上還有變距鉸和變距搖臂,用以改變槳葉的安裝角。尾槳採用T6A-G8,由3片玻璃鋼槳葉組成,是推進式尾槳,尾槳安裝在減速器延伸軸的法蘭盤。 直-6的傳動系統由彈性軸、主減速器和中間減速器、尾減速器和尾傳動軸組成,發動機功率通過彈性軸經過主減速器行星齒輪降低轉速,傳遞給旋翼軸,驅動旋翼旋轉。發動機位於貨艙頂棚上面,發動機連同附屬檔案重量低於700千克,發動機長度為2.87米。

駕駛艙內有正副駕駛員座椅和複式操縱系統,飛行儀表包括全套航行駕駛儀表、發動機工作檢查儀表、傳動系統監測儀表以及表明各系統正常工作的指示燈,還有用於導航通信任務的無線電設備,包括CT-1超短波無線電台、WL-5自動無線電羅盤,WG-2A無線電高度表和TT-5A型機內通話器等。左右兩側有可以應急拋放的滑動式駕駛艙門,設備艙門內裝有電氣、無線電設備,貨艙左側裝有側艙門,可裝載15立方米的貨物或9名傷病員。

性能數據

直-6直-6

動力系統:機身上部安裝1台渦軸-5發動機,功率1618千瓦。最大載員12人。

基本數據:機長20.962米,機高5.593米;旋翼直徑21米;空重482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7600千克;

性能數據:最大速度192千米/小時;最大航程651千米;載重1200千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