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譯

直譯

直譯和意譯是重要的翻譯理論和基本的研究主題。直譯是既保持原文內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譯方法或翻譯文字。意譯,也稱為自由翻譯,它是只保持原文內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譯方法或翻譯文字。直譯與意譯相互關聯、互為補充,同時,它們又互相協調、互相滲透,不可分割。通過對直譯與意譯二者關係的正確研究,更多地認識了解到什麼時候採用直譯、什麼時候採用意譯,在運用直譯與意譯的時候所應該掌握的技巧、遵循的原則和應該注意的問題,最終達到提高翻譯能力及水平的目的。

概念角度區分

翻譯是指在準確通順的基礎上,把一種語言信息轉變成另一種語言信息的活動。美國翻譯理論家奈達認為,譯文讀者對譯文的反應如能與原文讀者對原文的反應基本一致,翻譯就可以說是成功的,奈達還主張翻譯所傳達的信息不僅包括思想內容,還應包括語言形式。譯者不能隨意增加原作沒有的思想,更不能隨意地刪減原作的思想。英語和漢語是兩種不同的語言。前者注重結構形式,而且往往利用緊湊的結構來體現思維的邏輯性;而後者強調的是觀點,並且用合理地調整語序來整體地反映思維的邏輯性。因此,當我們進行翻譯時,必須掌握原作的思想和風格,同時也必須把原作的思想和風格當作譯語的思想和風格。此外,原作的理論、事實和邏輯也應當作譯語的理論、事實和邏輯。我們不能用個人的思想、風格、事實、理論與邏輯代替原作的這些特徵。在翻譯過程中,譯語不要求等同於原語的數量和表現形式,但在內容方面要保持與原語一致。我們不能隨便增減原作的文字和意義,增減文字或意思要取決於表達方式和語言的特徵。這些原則都是直譯與意譯應該遵從的,也就是說,所有這些都是他們的共同點。所以,二者是相互聯繫、相互協調的。直譯出現於五四運動時期,它強調必須忠實於原文,這樣,翻譯才能實現“達”和“雅”。直譯並不是機械地逐字翻譯。由於英文和中文有著不同的結構,所以不可能都進行逐字翻譯。直譯就是既要全面準確地闡明原作的含義,又無任何失真或隨意增加或刪除原作的思想,同時還要保持原有的風格。有時甚至連原來的情緒或情感,比如憤怒或窘迫,挖苦或諷刺,喜悅或幸福都不應忽視。傅斯年、鄭振鐸都主張直譯。在近現代中國翻譯史上,直譯是壓倒一切的準則。魯迅和其弟周作人的作品《域外小說集》被視為直譯的代表。意譯則從意義出發,只要求將原文大意表達出來,不需過分注重細節,但要求譯文自然流暢。在翻譯時,如果不能直接採用原作的結構和表達形式,我們必須根據表達形式和特點改變句子結構和表達方式來傳達原作的內涵。由於原語和譯語在語序、語法、變化形式和修辭之間存在著許多差異,我們只能用適當的方式來傳達原作的意思和再現原作的效果。在翻譯過程中,要使語言清晰、有說服力,並且符合語言習慣,譯者必須儘量遵照所使用的語言習俗和正確的用法,而不是堅持原作的表達模式。趙景深先生曾經說過,“一個通順流暢的版本比只注重於忠實於原作的版本更好”。顯而易見,趙景深先生贊成意譯,嚴復先生也喜歡意譯。嚴復的許多經典作品都採用了意譯,例如《天演論》就是意譯典型的例子。在直譯中,忠實於原作的內容應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忠實於原作的形式,再次是翻譯語言的流暢性和通俗性;而在意譯中,忠實於原作的內容應放在第一位,翻譯語言的流暢性和通俗性位居第二,但意譯並不局限於原作的形式。可見,直譯與意譯都注重忠實於原作的內容。當原文結構與譯語結構不一致時,仍字字對譯,不能稱為直譯,是“硬譯或死譯”,即形式主義。憑主觀臆想來理解原文,不分析原文結構,只看字面意義,編造句子也不能稱為意譯,是“胡譯或亂譯”,即自由主義。由此可見,直譯和意譯各有所長,可以直譯就直譯,不可以直譯就採用意譯,甚至雙管齊下,兩者兼施,才能兼顧到譯文的表層結構和原文的深層意思。從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直譯與意譯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繫,相輔相成,互為補充,不可分割的。

套用方面區分

英、漢語的結構有相同的一面,漢譯時可照譯,即所謂“直譯”——既忠實原文內容,又符合原文的結構形式。但這兩種語言之間還有許多差別,如完整照譯,勢必出現“英化漢語”,這時就需要“意譯’,—在忠實原文內容的前提下,擺脫原文結構的束縛,使譯文符合漢語的規範。特別要注意的是:“直譯”不等於“死譯”,“意譯”也不等於“亂譯”。英語和漢語在文學形式上也存在著差異,不同文體有各自不同的特點。那么,在翻譯過程中,譯者如何選擇翻譯方法呢? 對於直譯和意譯,我們很難說孰優孰劣。事實上,這兩種方法都是必要的。

有時,可以使用直譯,有時可以採用意譯,有時必須把二者結合起來使用。

要解決上述問題,我們必須肯定,在翻譯中既有直譯存在的可能性也有意譯存在的必要性。使用直譯還是意譯,取決於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的規則。該直譯的要直譯,這樣才能忠實傳達原語的思想,反映原語的表達方式甚至作品的風格,做到形神兼備,否則譯品就會失去原作的精髓;相反,如果該使用意譯而採用直譯的話,這就是所謂的“硬譯”或“死譯”,譯文必定會佶屈聱牙,文理不通,讀者不知所云。事實上,在翻譯過程中,我們必須根據實際情況來運用直譯或意譯。直譯常常被用來翻譯一些術語和成語,有時局限於一些簡單句和科技術語翻譯。直譯可以完全保持原作的風格和民族特色。但直譯必須具有可讀性,也就是說,譯品不會引起讀者的誤解,並且也不違反表達方式。直譯還適用於含有修辭的句子。在某種程度上,直譯不僅能保持原作的特點,而且還可使讀者逐步接受原作的文學風格。例如:angel“天使”,dark horse“黑馬”,software“軟體”,cold war“冷戰”,等等。事實上,許多英語辭彙已經被廣泛地套用於漢語中了。同樣,許多漢語辭彙也被翻譯成英語。例如:鐵飯碗“the iron rice - bowl”,丟臉“to lose one’s face”,大鍋飯“big pot system”,等等。作為一種語言的社會功能,翻譯是兩種語言轉化和文化移植的過程。例如:英語:All the world is a stage.譯為:整個世界是個大舞台。

漢語:處理人民內部的矛盾必須堅持和風細雨的方法,堅持“團結一批評一團結”的方法。

譯為:It is essential to persist in using methods as mild as a drizzle and as Gentle as a breeze, and to adhereto the formula of “unity- criticism- unity” in dealing with contradictions among the people.

直譯有助於我們了解西方文化,同時,也有助於傳播我們的民族文化,使西方人了解中國。通過直譯,讀者更容易了解原作的思想和風格。在翻譯過程中,相當多的句子不能採用直譯來翻譯,因此我們必須採取意譯,特別是文學著作。因為語言基礎發生變化,所以大部分文學著作都要求採用意譯。例如:

英語:He was seized with the despairing sense of his helplessness.

譯為:他忽然產生了束手無策的絕望感覺。

由於英、漢兩種語言的文化差異,有一些修辭不能採用直譯,我們必須求助於意譯。

例如漢語:她怕碰一鼻子灰,話到了嘴邊,她又把它吞了下去。

譯為:She was afraid of being snubbed. So she swallowed the words that came to her tips.

如果我們用直譯翻譯“碰一鼻子灰”,外國人肯定不能理解它的意思。當我們採用直譯來保持原作的想像時,我們也可採用意譯做適當的補充,這就使譯文能清楚地、準確地傳達原作的意思。

例如:漢語:“她一個單身人,無親無故。”

譯為:This girl was all by herself and far from home, without a single relative or friend to help her.

在任何翻譯中,幾乎都要用到直譯和意譯。我們很難想像,沒有其中任何一種翻譯方法的譯品會是什麼樣的。因此我們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翻譯過程中,我們應該把直譯與意譯相結合。作為一部優秀的譯品,甚至一個長句子,既不是靠單純的直譯也不是靠單純的意譯,而是靠直譯和意譯的結合。從上述分析來看,直譯和意譯互為補充。直譯和意譯僅僅是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採取的翻譯手段。在翻譯工作中,二者是合作夥伴,緊密相連的,因此他們是不可分割的。在翻譯中,雖然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同時被使用,但直譯使用的頻率要比意譯少得多。不論是直譯還是意譯都有他們存在的依據和理由。雖然英語和漢語存在很大差異,但二者仍然有一些共同性。因此,在原語和譯語之間仍存在著內容和形式一致的可能性,這是直譯存在的依據和理由。相反,由於英語和漢語之間存在很大差異,那么原語和譯語之間在內容和形式上必然存在許多區別,這是意譯存在的依據和理由。

應遵守的原則

在翻譯過程中,應避免兩種極端。在運用直譯和意譯時,我們必須首先要透徹了解作者的思想和原文所要表達的情感,然後根據一些基本的翻譯準則和方法把原語翻譯成符合語言習慣的譯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說既是對作者負責又是對讀者負責。所有這些都是他們的共同點。另外,在直譯時,我們應該竭力擺脫僵硬的模式並且嚴格堅持翻譯準則,設法靈活運用;在意譯實踐中,我們應該謹慎,避免主觀性、無根據的斷言或任意的組合。他們的最終目標就是:譯文必須忠於原作並且譯語通順流暢。不論在何種情況下,如果有必要,我們可以交替使用這兩種方法或者把二者相結合,當讀者讀譯品時,能夠收到和讀原作一樣的效果。從上述分析,我們可以斷定,直譯與意譯是相互協調、互相滲透的,他們互為補充、不可分割。我們不能否認其中任何一方。它們之間也沒有任何排斥的關係。在翻譯過程中,如果不能把直譯與意譯完美地結合,那么將不會有完美的譯品產生。總之,在翻譯過程中,直譯和意譯是相互依存、密切聯繫的,二者有其各自的功能,二者之間的差異和共同點是它們存在的依據和理由。我們反對任何否定或忽視直譯與意譯並存價值的觀點。我們也反對強調其一而忽視另一方的觀點。錢歌川先生說,“翻譯沒有固定的規則和方法”。我們只能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尋找出一些規律,把直譯和意譯自由地運用到翻譯實踐中。此外,還要深深體會直譯和意譯之間的關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