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截獲和識別雷達

在寬廣的搜尋空域內對來襲目標進行截獲、跟蹤和識別的雷達。 目標截獲和識別雷達根據早期預警雷達的引導數據,在指定的兩維角度和徑向距離上同時進行快速搜尋。 目標截獲和識別雷達能夠識別可疑目標,排除假目標,只留下真目標。

目標截獲和識別雷達

正文

在寬廣的搜尋空域內對來襲目標進行截獲、跟蹤和識別的雷達。它通常是早期預警雷達網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接受早期預警雷達的引導數據,在指定的空域內搜尋並截獲目標。通過對目標的自動跟蹤過程,完成對各種可疑目標的篩選、分類和識別(見目標識別技術)。然後將真實的攻擊性目標(彈道飛彈的彈頭、轟炸機和空地飛彈等)分配給反彈道飛彈防禦系統和防空系統的引導雷達。目標截獲和識別雷達是從6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採用相控陣體制(見相控陣雷達),工作於P頻段(400~500兆赫),作用距離為3000~4500公里。其特點是搜尋周期短、截獲機率高、反應快、發射波形多變和識別能力強。截獲機率等於目標存在於搜尋空域內的機率乘以被發現的機率,後一機率完全由雷達的能力和檢測裝置性能所決定。目標截獲和識別雷達根據早期預警雷達的引導數據,在指定的兩維角度和徑向距離上同時進行快速搜尋。針狀天線波束有螺旋、扇形和光柵狀等多種掃描方式。距離搜尋波門一般作勻速運動。目標被截獲後,雷達立即轉入自動跟蹤狀態。雷達轉入自動跟蹤狀態後,能夠對多個目標進行測距、測速和測角,計算它們的位置和運動參數,同時進行極化狀態變換、發射波形變換,並計算目標特徵信號,以供識別判斷。被截獲的目標雖然經過早期預警雷達的初選,但由於電子對抗的發展,真實目標還會伴有許多假目標(如彈體碎塊、箔條誘餌和熱誘餌等)。目標截獲和識別雷達能夠識別可疑目標,排除假目標,只留下真目標。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