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預警雷達

早期預警雷達

用於早期發現洲際飛彈、潛地飛彈和遠程轟炸機等目標的遠程雷達,是地面雷達預警網的組成部分。它的特點是作用距離遠和目標容量大。早期預警雷達在其責任方位觀測區的俯仰角上形成波束搜尋扇面,不間斷地對空監視,將探測到的上千個飛行體編成星曆表,按衰變期不同,濾除衛星、隕石和極光等空間目標。

正文

其在對空監視的過程中,一旦發現有可疑的來襲目標時,就可以立即增加探測次數,算出來襲目標的彈著區和落地時間,估計威脅程度,並開始向空間防禦中心報警,同時將目標參數送給目標截獲和識別雷達,供反飛彈攔截系統和防空系統參考。早期預警雷達的作用距離為4000~5000公里,對洲際飛彈能提供15~25分鐘的預警時間,對潛地飛彈能提供2.5~20分鐘的預警時間。對距離為400~600公里、高度40公里以下的巡航速度的轟炸機,能提供20~30分鐘的預警時間。早期預警雷達大致經歷了兩個發展階段。60年代採用固定陣面的機電掃描和拋物面單脈衝體制(圖1、2)。大型固定陣面機電掃描體制的早期預警雷達採用截拋物面天線,對錐形彈頭的作用距離約為4800公里,在俯仰面上形成雙波束。大型拋物面單脈衝體制的早期預警雷達的拋物面天線,口徑達25米。它對1平方米目標的作用距離為3200公里。70年代以來,電掃描成為預警雷達的主要體制。它又分為頻相掃描體制和相控陣體制兩種。頻相掃描體制的早期預警雷達的天線陣列寬300米、高15米、峰值功率10兆瓦、作用距離為 5000公里。有一種對潛地飛彈早期預警的全固態相控陣雷達,它的工作頻率為420~450兆赫,收發陣分開,採用共饋式陣面、低旁瓣,作用距離為5500公里,能對付射程為7800公里的潛地飛彈。早期預警雷達的發展方向是:採用全固態化相控陣體制、提高抗核能力、加大目標容量和採用分散式結構體系的計算機;設計複雜的發射波形,自適應於地面雜波、海浪雜波和各種干擾環境,提高抗干擾能力。
早期預警雷達早期預警雷達
早期預警雷達早期預警雷達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