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盧鐵柱,安徽宿州人,
2011年碩士研究生畢業與天津美術學院,
同年應聘於天津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任教,工作至今。
藝評網合作藝術家
參展記錄:
1、2015年工藝美術創作《莫道桑榆晚》獲得國家藝術基金青年藝術人才資助項目。
2、漆畫《吾鄉吾親》參加12屆全國美展獲得優秀獎獎提名,
3、2013年漆畫《鄉音》參加(廈門)中國漆畫展獲優秀獎並被廈門美術館收藏。
4、2012年漆畫《相守》參加第三屆全國漆畫展獲優秀獎並被組委會收藏
5、2013年漆器《漆韻》參加第7屆中國手工藝學院展獲優秀作品獎
6、2013年漆器《漆韻》獲得1895中國當代漆藝展優秀獎
7、2013年漆器《漆韻》(濱海)天津創意展三等獎
8、2015年漆器《雨落知秋》獲得天津市工藝美術精品展銀獎。
9、2014年水粉畫《相依》首屆全國水粉畫大展優秀獎並被石家莊美術館收藏
10、2015年水彩(粉)作品《青春無悔》參加第五屆全國青年美展
11、2009年水彩(粉)作品《園林系列》獲得11屆全國美展安徽展區既第三屆安徽美術大展銅獎
12、2012年水彩(粉)參加第三屆中國高校美術學年展榮獲教師組三等獎
藝術評論:
堅守漆性,創新語言
作者:盧鐵柱
摘要:漆畫藝術的發展必須建立在堅持漆性之美的基礎上,同時,不封閉,不因循守舊,大膽借鑑其他藝術門類的優秀成果。
關鍵字:堅守漆性借鑑發展
天然大漆是我國的特產之一,來自於自然原始森林和漆樹科類中。中華民族用它作塗裝材料的歷史源遠流長,中外聞名,沿古至今,可追溯到公元前七千多年前,據史籍記載“漆之為用也,始於書竹簡,而舜作食器,黑漆之,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畫其內。”《莊子·人世間》就有“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的記載。浙江餘姚河河姆渡文化的第三文化層出土一木碗,造型美觀,內外都有朱紅色塗料,色澤鮮艷,在遼寧敖漢旗大甸子古墓中出土的觚形薄胎朱漆器,距今約3400——3600年。
從戰國一直到明清漆的藝術不斷發展,不斷創新,這樣一種古老的塗料何以生生不息,在中華文明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我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有其他顏彩無可比擬的漆性之美
一,漆性之美
漆畫創作中,天然漆料的可塑性很強,其中最顯著的特色就是經過一層一層的髹塗,蔭乾後又可以一遍一遍磨顯,漆畫磨顯創造出的肌理效果——迷離的、斑駁的色層,是其他畫種不具備的,這種機理不僅會給你一種視覺上的衝擊,也會產生音樂般的韻律美,斑斑點點,有疏有密,猶如打擊樂,又似管弦吹奏出來的樂曲,那么美妙,那么讓人陶醉。漆畫可塑性創造的意韻還在於將錯就錯的美上,比如,一幅漆畫經過預埋,罩漆,磨顯後沒有達到預先期望的效果,但卻出現意外的收穫,偶發了比漆畫家創作構想更好的效果。漆畫讓人著迷,不願輕放的特性此處盡顯。
同時,大漆,這種中華民族發現的特有顏料又像中華民族一樣包容性很強,與其結合使用的材料非常廣泛,因為可以層層覆蓋、磨顯,所以諸如金、銀、鋁箔之類的材料,蛋殼、螺鈿,金屬,織物、紙張等鑲嵌材料以及木粉、碳粉、漆粉、箔粉等粉質材料可以無限發揮功用,很多可遇不可求的“畫機”(鬼斧神工般的效果,天然去雕飾的趣味),就在漆與其他材料的結合中創造出來了。
大漆的美還在於它有著溫潤的光澤,優雅的氣質。由於漆中含有天然有機活性成分,故而這種色彩年代越久越迷人,越能散發出東方文化的特有魅力。其美感和表現力是其它畫種管裝代用品所無法比擬的,是一種品格相當高的繪畫材料。這種顏料透明性較強,經過層層髤塗,推光,揩清,漆層表面溫婉柔滑,猶如孩兒肌膚般潤澤,再者,像透明紅,透明藍,透明綠等漆罩在金銀箔或其他漆色之上可產生新的色感——深沉含蓄,形成新的力量——深邃內斂。北京人民大會堂福建廳、台灣廳的大型漆壁畫《武夷之春》、《雙潭映月》,湖北荊州博物館大型漆壁畫《火中鳳凰》等成功佳作都淋漓盡致的體現天然大漆獨具的溫潤之美。
二,堅守漆畫特性,借鑑其他藝術元素,探索新的語言形式
藝術的生命力就在於創新,在於給人新的感官享受,從畢卡索到塞尚他們開創了一個時代,完成的重要作品使人類視覺感受的領域大大擴展,人們對繪畫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
中國漆畫藝術創作也像其它繪畫形式一樣,正在努力探索著新的語言樣式。如何探索新語言,怎樣探索新形式,這是每個漆畫家思考的課題,課題關係到現代漆畫能否以大美術的姿態,獨具個性的被大眾所承認,融入到當代繪畫主流的藝術行列之中。
漆畫姓漆,漆畫之美根植於漆性之美。新的語言創新離不開漆的傳統。現代漆畫脫胎於華夏幾千年文明形成的漆藝技法,隨著歷史的發展,能工巧匠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口傳身授,到了明朝,漆藝家黃成對唐宋以來的漆工藝進行總結著成《髹飾錄》,可以說是中華六千多年髹漆工藝的總結。《髹飾錄》有乾、坤兩集,十八章,479種表現技法。如:純素黑朱者似美玉珊瑚之美,罩色濃金者有淳樸光瑩之美;描金畫漆者有燦然殊雅之美;填嵌彰髹者有華彩繽然、璀璨選目之美陽識堆起者有清雅妍媚、精巧高雅之美;雕鏤款彩者有圓滑精細、絢艷悅目之美…。割裂傳統,孤立的談漆畫語言創新是庸俗的語言創新,或者說,不成其為創新。
越南漆畫把傳統髹漆工藝與現代審美相結合,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就,1962年集中在我國北京和上海展出了大量的作品,引起轟動。
其中重要代表人物阮德農的《和平保衛戰》就是運用金箔和灑金粉罩透明漆的方法,表現天空和水田的豐富變化。前景的農民手捧簸箕呈現出強烈的視覺衝擊力,但由於漆語言到位,漆性盡顯,整件作品表現出深沉含蓄的力量。
越南漆畫表現人物的膚色匠心獨具,表現男性的皮膚常用金粉墊底,然後厚塗透明漆,逐步磨顯人體肌肉結構,這種在漆性基礎上的語言創新讓人印象深刻。
漆畫是畫,畫在漆先,漆畫語言的發展除了要堅持漆性的特色,還要積極借鑑其他畫種及其他藝術形式的發展成果。油畫,國畫等在語言的探索上成績斐然,發展上早已呈現出多元化的局面,漆畫家研究其眾多的語言樣式定會有所啟發,使漆畫不僅漆意無限,而且畫意盎然。
20世紀中後期越南參與漆畫創作的人數愈來愈多,他們中有油畫家,雕塑家,版畫家,絹畫家。這些藝術家不僅參與進來,而且還帶來了新鮮的視角,他們吸收了漆藝的傳統(如貼金銀和撒金銀粉),在此基礎上與其他畫種相結合,創造出了燦爛的語言形式。《山區互助組》是越南著名漆畫家黃積鑄的作品。他吸收了油畫的表現方式,利用透明漆罩金箔表現逆光的竹叢林和水中的倒影黑漆上粘蛋殼表現在水田中操作的農民,構成了畫面上閃耀的輝點。近山的色彩表現非常豐富,先用刮刀刮漆,再貼銀箔再塗以兩層墨綠色透明漆,在其間撒少許螺鈿粉,最後通過磨顯呈現林山景色,色彩含蓄豐富,遠山則以透明漆罩銀粉表現了陽光下的山崗。用灰藍色漆罩塗金粉漆和銀粉表現陽光透過雲層,雲層,山林,遠山,人物相應成趣,構成了一幅畫味十足,又漆味十足的成功畫作。
越南漆畫家在傳統上的創新極大豐富了漆語言,使漆畫的表現力更加多樣。我國現代的一大批漆畫家在這方面也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三,堅守不等於守舊
數千年來漆工藝形成的歷史積澱是我國的寶貴財富,給現代漆畫的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漆性美是漆畫生存的根本,必須堅持,但堅守漆性之美並不等於沉溺於傳統工藝。傳統工藝是特定時代的產物,過於追求精工細緻,以滿足王公貴族的奢華享樂,用現代審美來看束縛了藝術家的自由,限制了人們創造飽含情感因素和靈魂寄託的漆畫藝術。
藝術性思想性在漆畫中永遠都應是第一位的,技術材料只能依附於它而不能居於主導地位。不能過分倚重材料,片面追求傳統工藝技術,應該把他們有機結合在藝術之中,否則,就會導致畫面空洞,缺少情趣。
依據大美術的藝術精神,有選擇的吸收傳統養分才是正道。
越南漆畫家黎輝和所作的一件漆畫《靜物》就是傳統工藝與藝術家才華相結合的產物。用最經典的漆黑和漆紅作為背景,巧妙運用金色竹靠背椅對大面積的黑色塊進行分割,在葵花優美曲線的調節下,黑背景顯得的外生動。椅子用傳統髹漆做了精細的紋樣,花瓶表面的處理自由而奔放。整件作品裡,藝術家以爛漫的才情向觀者詮釋了什麼是漆工藝,什麼是漆性美,什麼是現代藝術。
結語:
現代漆畫在眾多先生前輩的推動下取得了巨大的成績。雖成果斐然,但它依然面臨著艱巨的探索任務。在新的形勢下,應該如何發展?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在眾多藝術面前,漆性之美是漆畫與生俱來的特色。我們應該堅守漆性,同時大膽借鑑其他藝術形式,努力吸收傳統養分,創造性的推動漆畫語言藝術的發展。
參考文獻:
黃成《髹飾錄》
沈福文《中國漆藝美術史》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年1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