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爭獄知名
盧鈞祖籍范陽( 今北京西南),後徙居京兆藍田( 今陝西藍田)。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盧鈞以進士射策科及第 ,經書判拔萃科考試,被選為秘書省正字( 《 舊唐書 》作 校書郎)。
大和二年(828年),盧鈞于山南西道節度使李絳府中任推官一職,成為其幕僚。又調任長安縣尉,隨宰相裴度外出,任太原觀察支使,入朝為監察御史。
大和五年(831年),盧鈞改任左補闕。當時唐文宗與宰相宋申錫密議誅除宦官,此事卻被神策中尉王守澄及其黨鄭注得知。鄭注令神策都虞候豆盧著誣告宋申錫謀立文宗之弟、漳王李湊。文宗信以為真,大為惱怒,召集宰相等人商議,時任左補闕的盧鈞與右散騎常侍崔玄亮等人都乞求文宗重新和宰相商議,並由相關部門來調查。最終使宋申錫免死,僅被貶為開州( 今四川 開縣)司馬。 盧鈞因此知名,此後歷任尚書郎、常州刺史等職。
踐歷中外
大和九年(835年),入朝任給事中。但凡有重要的詔令下達,盧鈞一定反覆審閱,駁正奏章違誤時毫不留情。
開成元年(836年),盧鈞出任華州( 治今陝西華縣)刺史及潼關防禦、鎮國軍等使。 關輔地區驛馬或疲或損,效率大為降低。針對此種情況,盧鈞下令購置善走良馬,每三年更換一次,自此提高了驛馬的工作效率。 同年冬,他接替李從易任廣州( 治今廣東廣州)刺史、御史大夫、嶺南節度使。
嶺南作為海上商道的起點,匯聚了大量奇珍異寶,前任節度使,都想方設法來獲取這些財寶,每到離任時,總能滿載而歸。盧鈞為政清廉仁惠,對於珍寶分毫不取,並請監軍兼領市舶使一職,自己也不加干預。
之前,嶺南當地少數民族與漢人雜居,婚嫁互通,常常私占耕地、建設住宅,官吏有時加以阻擾,便演變為混亂衝突。盧鈞下令禁止少數民族與漢人通婚,並嚴禁以私人名義占有田產。百姓都嚴格遵守,不敢違犯。
自唐德宗貞元(785年—805年)年間以來,士人多有獲罪而被流放嶺南者,他們的子孫貧困不堪,又無法得赦返鄉。盧鈞同情其遭遇,拿出自己的俸祿為他們營造棺槨,以送回鄉中安葬;如果碰到他們患病,則出錢買藥救治,或出面將不治者安葬;對於無人照料的孤兒寡女,也資助他們的生活,或助其尋覓夫家。盧鈞前後幫助了數百家人,感動了嶺南之人,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山越的舊俗。在任上,盧鈞又廢除了剝削百姓的採金稅。等到他三年任滿時,各族百姓數千人前往長安,請求為他立生祠,以紀念其功德,盧鈞極力推辭。
唐武宗會昌(841年—846年)初年,漢水決入襄陽,造成嚴重災害。武宗授盧鈞為襄州( 治今湖北襄樊)刺史、山南東道節度使,命其前往治災。盧鈞就任後,築河堤六千步,以遏制水患。
會昌三年(843年),朝廷出兵征討叛亂的昭義( 治今山西長治)節度使劉稹。武宗因盧鈞為人寬厚,頗得眾心,於是命他兼任昭義軍節度使。劉稹之亂平定後,武宗敕令盧鈞即刻前往就職,拜其為檢校兵部尚書兼潞州大都督府長史、昭義節度、澤潞邢洺磁觀察等使,專任昭義軍節度使。 盧鈞抵達潞州前,劉稹部將白惟信率三千餘人抗拒唐軍,拒絕大將石雄的招降。待盧鈞到後,白惟信主動歸降。當時,石雄想要殺盡參與叛亂的昭義士兵,盧鈞不許,而是安坐堂上審理,石雄只得離開,最後僅有白惟信被送至京師處理,其餘部眾都被赦免。
會昌四年(844年)冬,朝廷命昭義鎮出兵五千,戍守代北。出發前,盧鈞登上城樓踐行,士兵的家人都在帳幕中觀送。昭義軍素來驕橫,與家人訣別時大醉,竟乘機反攻潞州城門。昭義監軍率潞州兵抵禦,直到晚上才撫定譁變。此次事變後,盧鈞被調入朝,拜戶部侍郎、判度支,改任戶部尚書。
唐宣宗大中(847年—860年)初年,盧鈞外授檢校尚書右僕射、汴州( 治今河南開封)刺史、御史大夫、宣武軍節度、宋亳汴潁觀察等使(宣武節度使),並加檢校司空銜。
大中四年(850年),入朝授太子少師、上柱國,封范陽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
大中六年(852年),盧鈞再次外出,獲拜檢校司空、太原( 治今山西太原)尹、北都留守、河東節度使。
失志怨望
大中九年(855年),盧鈞獲召入朝,任尚書左僕射。
盧鈞遍歷朝廷內外之職,功勳愈著,年高望重,其晚輩子弟大多都已位至台司,而他本人卻屢遭外調。待到此次內調,本以為應當拜相,結果卻僅獲僕射之職,盧鈞內心深感失望。在左僕射任上,他常常稱病不理事,與親友前往長安城南的別墅遊玩,有時候幾天才回到城內。宰相令狐綯對盧鈞此種行為頗為不滿,於是將其罷為檢校司空、守太子太師。
大中十一年(857年)正月一日,宣宗在於元旦在含元殿舉行朝會,盧鈞年已八十,便在群臣之首向宣宗稱頌祝賀。含元殿較遠,他步行抵達時,卻仍精神不改,稱賀有禮,士大夫都為之稱嘆。 當時輿論紛紛同情失職的盧鈞,攻擊令狐綯“弄權”、“媢賢”。令狐綯迫於壓力,只得再向宣宗進言,於九月改授盧鈞為檢校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興元( 治今陝西漢中)尹、山南西道節度使,成為使相。後以檢校司徒銜改任東都留守,又拜太子太師。
高壽辭世
唐懿宗初年,盧鈞推辭了宣武節度使的任命,以太保之職致仕。
鹹通五年(864年),盧鈞逝世,享年八十七歲。朝廷追贈太傅,諡號“元”。
主要成就
審駁詔旨:盧鈞任給事中時,嚴審重要詔令,防止奏章中出現違誤之處。
揚名地方:盧鈞任鎮國軍使時,出資購置良馬,並下令定期更換,提高了驛馬的工作效率; 任嶺南節度使期間,盧鈞不憑私權蒐集珍寶,並讓市舶使職讓予監軍,以防干預。他下令禁止少數民族與漢人通婚,嚴禁私人占有土地。又廢除了採金稅,減輕百姓負擔。盧鈞對流放士人的子孫妥當安置,使嶺南風俗為之一變; 任山南東道節度使時,盧鈞築堤六千步,遏制了嚴重的水患; 劉稹之亂平定後,盧鈞作為新任昭義軍節度使,以寬厚為本,穩定了軍民之心。
個人作品
《全唐詩》錄有其詩一篇:《薦冰》。
《全唐文》錄有其文一篇:《嶺南官吏請停吏部注擬奏》。
人物評價
李石:盧鈞除嶺南,朝士皆相賀。 ( 《 資治通鑑 》引)
李忱:長才博達,敏識宏深,藹山河之靈,抱瑚璉之器,多能不耀,用晦而彰。由嶺表而至太原,五換節鉞,仁聲載路,公論彌高。藩垣之和氣不衰,台閣之清風常在,宜升揆路,以表群寮。 ( 《加盧鈞尚書左僕射制》)
沈砌:玉山當晝,水鑒澄秋。揣摩政經,淬勵心術。蘊賢人之大業,蹈君子之中庸。進取不爭於險夷,操尚無移於風雨。歷踐華貫,早揚淑聲。便蕃大僚,始終一致。屢委戎寄,亟聞獻功。番禺清紹於隱之,江漢愛侔於叔子。壺關所復,污俗惟新。解亂繩而有條,遷惡子而從化。洎佩囊天府,受鉞夷門。克樹風猷,薦舉方策。……爾其賞罰無私,德刑公用。以清靜之方,闡吾聲教;以愷悌之義,宣我化條。理必成於恩威,政無庸於煩紊。 ( 《授盧鈞太原節度使制》)
封敖:以卿端厚可以鎮俗,誠明可以訓戎。 ( 《批盧鈞謝上表》)
宋祁:鈞與人交,始若澹薄,既久乃益固。所居官必有績,大抵根仁恕至誠而施於事。玩服不為鮮明,位將相,沒而無贏財。 ( 《 新唐書 》)
逸聞趣事
感通神明
盧鈞剛剛及第時,不擅應酬。不久後,有一個人願意給他當月傭,此人衣著鮮艷整潔,而勤勞幹練也與尋常僕人不同。他見盧鈞應酬無方,常常給予幫助。每到設大宴時,盧鈞都因忙碌、草率,難以籌辦,急得抓耳撓腮,僕人見狀便向他請罪,並問何事如此犯難。盧鈞把實際情況都告訴他,僕人說:“這是件很容易的小事情。你可以擔當辦理此事,最先應該做什麼事?”盧鈞開始懷疑他說大話,後來則想考驗、觀察一下再說,便騙他道:“你若有辦法,我就當主宴。首先要有一處大的房舍,作為置備酒宴的場所。其他事情都在其次,可以慢慢想辦法。”僕人應諾之後就走了,很快就回來了,和盧鈞說:“房子已經借到了,請郎官去檢閱一下。”第二天,盧鈞勉強地去看房子,到那裡一看,竟是一所朱漆大門的華貴宅第,可與宮苑比擬。盧鈞非常高興,又說:“宴會的處所很符合標準,這就更加不容易布置。”僕人說:“請把選好的開宴日期告訴我,我可以幫助你布置,我也可以請求由自己專門掌管這件事。”盧鈞開始懷疑他說的不是真話,反覆盤問,僕人只微笑並不回答。盧鈞心想,他一定不是常人,也就不再猜疑。
到了宴會前的那天,盧鈞就住在這所房子裡,一會兒便看到窗簾、帷幕、座墊、地毯之類的裝飾一應俱全,華麗無比。此外,松竹花卉等裝點物品,也都擺放布置得各得其所。開宴那天,盧鈞邀請的賓客全都到了,列席的公卿大臣無不稱讚此次宴會的成功,並對華麗、考究的布置感到驚詫。次日早晨,僕人向盧鈞請假,以退還所借的各種用具為由,藉機一去不回。十日後,盧釣對此事感到奇怪,急忙到舉辦宴會的舊地去訪問那個僕人。但是原先的花竹已經一無所有,只有一堆殘破的牆壁和斷折的房梁而已。時人認為是盧鈞的仁厚感動了神明,使其在暗中幫助他成全了這次盛會,而此事便成就了他終生的美名。
修煉養生
盧鈞曾帶病出任均州刺史。到州後病情加重,瘦得很厲害,不願見人,常常在州治後山的齋中養性獨居。他的侍從也都離得遠遠的,不是盧鈞召呼,沒有人敢到他面前。忽然有一人打扮破舊,從牆外跳進來,自稱姓王。盧鈞問他從哪裡來,他說從山中來。盧鈞笑著對他說:“你就是王山人了,這次來用什麼指教我呢?”王山人說:“您的祿位高,將位極人臣,然而壽命不長,災運正深,因此有久治不愈的疾病,所以來救你。”山齋沒有水,盧鈞想要喚人送湯茶之類,王山人阻止他,只用腰帶到井中蘸水,拿出一粒仙丹,擰出腰帶中的水,讓盧鈞把藥服下,與盧鈞約定說:“此後五天,病該好了,康健超過平常一倍。兩年後,當有大厄運。你該勤立陰功,以救人憫物為念,那時就再相遇,時間在初夏。”此後十餘日,盧鈞成功康復。
第二年,盧鈞解職回京,暫任鹽鐵判官。此年四月,在務本東門道旁,他忽然見到王山人,隨即到盧家,高興地說:“您今年第二次壽限過去了。本來為災很重,因為你治理均州,去年昭雪冤獄,救活三個人的性命,所以災禍已經平息。在這個月內,有三、五天小病而已,當然不必憂慮了。”次日,王山人讓兩個僕人拿著十千錢,到狗脊坡分發施捨給貧窮有病的人。從此又離去,說:“二十三年五月五日午時,可令一個道士到萬山頂上等我。這時你鎮守漢中,當有月華交給你,不要誤期呀!”從此盧鈞步步高升,富貴極盛。後來出鎮漢南的第二年,二十三年之約已到,盧鈞就令道士牛知微在此年五日的午時登上萬山之頂。王山人已在那裡,拿兩粒金丹,叫牛知微把它吞服下去,對他說:“你有道氣而缺少陰功,不合道品,應該勤修。”又拿十粒金丹,讓牛知微給盧鈞。說:“能享長壽,不要忘記修煉。塵世期限完畢以後,等他回蓬萊仙宮吧!”王山人與牛知微一揖告別,忽然消失。
盧鈞年近九十歲時,仍氣力未衰。他死後,有異香充滿房屋。
親屬成員
第一代 | 第二代 | 第三代 | 第四代 | 第五代 |
盧炅(大理主簿) | 盧計(揚州兵曹參軍) | 盧銳(平陸尉) | ||
盧鉥(大理評事) | ||||
盧鋼(睦州刺史) | 盧珪 | |||
盧鈞 | 盧鄴(秘書省校書郎) | 盧肅 | ||
盧鍇(左庶子) | ||||
盧庚(檢校比部郎中) | ||||
盧群 |
表格 參考資料 :
史料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七十七·列傳第一百二十七》
《新唐書·卷一百八十二·列傳第一百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