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瑟福原子

盧瑟福原子是人們一直都認為原子是物質的最小組成單元。

盧瑟福原子,人們一直都認為原子是物質的最小組成單元。早在20世紀初,歐內斯特·盧瑟福等物理學家就已經開始研究原子的內部結構,指出原子是由電子層和原子核組成的。為解釋核子之間的束縛作用,一種新的基本作用力——強核力被提出。
葡萄乾補丁模型:人們研究原子結構,首先發現的是電子。1887年,湯姆遜從原子中激發出了電子。1904年,湯姆遜提出了原子的“葡萄乾補丁模型”:帶負電的電子像葡萄乾一樣點綴在一團正電荷上。人們現在將該模型稱為“藍莓松糕模型”。湯姆遜的原子模型實質上是包含電子的正電荷雲模型,且電子很容易釋放出來。電子和正電荷在整個“布丁”中混在一起。
原子核:1909年,盧瑟福認為湯姆遜的葡萄乾布丁模型無法解釋他實驗時所產生的現象。因此,他認為金原子內部一定有一個硬核,稱為“原子核”(希臘語是“堅果的核”之意)。從此,原子核物理誕生了。
強核力:1934年湯川秀樹提出核力是由一種特殊粒子(稱為介子)產生的,作用方式與質子類似。質子和中子通過交換介子結合在一起。人們尚不清楚為什麼強核力會在這樣的特定距離尺度下發揮作用。為什麼強核力在核外很弱,而在近距離時卻很強?它好像就是為了使核子以精確間距離結合在一起而存在的。強核力和萬有引力、電磁力和弱核力一樣,也是四種基本力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