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識
人類的恆牙列共有三十二顆牙,其中最後萌出的四顆第三大臼齒,位於上下左右牙弓的最後方,因為萌出在智慧型成長後十六到廿四歲,所以又有智慧型齒之稱,簡稱智齒。
然而,由於演化及食物精化,人類的頜骨,因為不再需要強大的咀嚼力而有逐漸變小的趨勢,在這變小的頜骨上如要容納跟以往相同數目及大小的牙齒,則牙跟牙之間往往會有空間不足的問題,於是擁擠,長倒,長彎,或長不出來的情形便發生,這就是阻生。就統計上而言,長不出來的情形最常發生在智齒,所以習慣上常稱這種長不出來的智齒為阻生智齒。
在臨床上看起來,大多數的人應該都有智齒,所以可以自己照鏡子看看由中線算起的上下左右是不是都有第八顆牙?長的好不好?正不正?是不是常常會發炎疼痛?而且算完之後,不管有沒有第八顆牙,在定期檢查時都應請牙醫師確認一下,如果是天生缺牙時倒還值得慶賀,因為一切沒事,如果不幸發生了長不出來的情形,那隻好請牙醫師儘早將它拔除,因為長不出來的智齒位於口腔最後方不易清潔的位置,殘留的食物殘渣容易被細菌所利用來侵害人體。
在平時,細菌造成的慢性感染會使牙齦發炎,容易流血,骨吸收,蛀牙及牙痛,最後因牙周病的牙齒鬆動或牙髓壞死而拔牙,這時隔壁有用的第二大臼齒往往也會受到波及而造成不等程度的傷害,甚至拔牙,這也是最可惜的地方。在身體疲累虛弱或重病時,細菌引起的急性發炎反應更是厲害,輕者造成智齒周邊紅熱腫脹,疼痛不堪,張口、吞咽、咀嚼困難及淋巴腺腫等等,重者引起大範圍感染腫脹之蜂窩織炎,化膿性腫脹及發燒惡寒等全身性症狀,如未予以適當處置(抗生素及切開引流手術),甚至會有致命危險。
雖說智齒長不出來有可能帶來以上之種種問題,但它最早通常都是以牙冠周圍發炎疼痛的症狀被發現,此時不要害怕,應該痛下決心,聽從牙醫師的指示,按時服藥,忍痛刷牙,務必清潔乾淨以利復原,一旦牙冠周圍炎之症狀解除,立刻安排拔牙,才可永除後患。
問題
發炎危害
盡頭牙經治療不會造成很大危害。但一旦忽略了對它的治療,其後果將很嚴重。輕者可造成患者發燒、飲食困難,張口受限;重者可導致頜面部間隙感染,甚至引起全身併發症,如敗血病、膿毒血症等。
要不要拔
智齒也就是第三磨牙,在十八歲以後萌出,由於人類牙頜骨的退化,智齒在萌出的時候沒有足夠的空間,形成阻生智齒。那些阻生智齒,也就是智齒所處位置不利,被埋在牙床骨中無法順利長出,並引發牙齦腫痛,發炎等症狀的,最好拔掉,否則炎症可能會危害全身健康,如果智齒和其他牙齒擠在一起,也應該拔掉。
此外,如果患者嘴巴較小,最好也考慮拔掉智齒。因為嘴巴小的人,刷牙時牙刷很難達到智齒部位,用牙籤或牙線清潔也不容易,經常會引發感染、蛀牙等問題,並危及整個口腔。
專家表示,對於萌出正常的牙齒,不會帶來不良影響的智齒,可以保留。如果智齒萌出不正常,會帶來不良影響,則需要儘快進行拔牙。
應該拔除的智齒
智齒牙位不正常,與鄰牙形成間隙者;智齒牙位雖正常,但智齒牙冠有骨組織或牙齦瓣覆蓋,經常發生冠周軟組織發炎,腫脹,疼痛者智齒已齲壞,或發生牙髓炎,又不便進行牙體牙髓治療者;因正畸需要,如預防後牙向前移動和防止前牙擁擠加重者,均可考慮拔除。
應該保留的智齒
智齒的位置比較正,預計能正常萌出者;智齒冠周軟組織沒有發炎和疼痛史,智齒沒有齲壞者;有對牙合牙齒並有咬合關係者;通過齦瓣切除可消除盲袋者,應考慮保留該智齒。
拔除的後果
拔盡頭牙對口腔功能沒有影響。28顆牙已能完成咀嚼,發音等各種功能。拔"盡頭牙"一般不會引起前面的牙鬆動。除了一種情況,即"盡頭牙"是水平阻生,其牙冠位於前面牙的根部,拔牙後前面的牙由於失去後面牙的支撐,可能出現暫時性鬆動,但可以逐漸恢復穩固。
換牙期注意事項
人類有兩副牙齒——乳牙和恆牙。乳牙20顆,大致在半歲到兩歲萌出,六歲左右開始脫落,一般到十二歲掉完。恆牙大致在六歲開始萌出,十八歲左右出齊,共32顆,有的人不長“盡頭牙”(智齒),那么十二歲就出齊28顆。六歲以前全是乳牙,稱“乳牙列期”,六歲至十二歲正在換牙,稱“替牙列期”,十二歲以後乳牙掉完,稱“恆牙列期”。
乳恆牙替換對兒童牙頜發育影響很大。常有家長說,孩子換牙前牙齒長得很整齊,換牙後長亂了,既不易刷淨,又影響美觀,這話有道理。
每顆牙都有大致萌出時期,乳恆牙交替是很自然的程式,即乳牙根一邊吸收,在其內的恆牙冠就一邊萌出,乳牙脫落,後繼恆牙便跟著萌出,但是有時乳牙未脫,恆牙就萌出,形成雙重牙,即長背牙,那就是乳牙遲脫和恆牙早萌,也有乳牙落後數個月或更長的時間不見恆牙萌出,就是乳牙早脫或恆牙遲萌,還有少數是先天缺少恆牙,都得請醫生作出正確診斷,進行適當處理。有時孩子的上頜中乳切牙(大門齒)脫落後,長出一個畸形牙,多半是不規則的錐形牙,應儘快請醫生診斷,如醫生確定是“額外牙”,便可及時拔除,以免占據恆中切牙的位置,使它錯位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