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盛康年(1914年~1965年),又名仲悟,浙江慈谿(今屬寧波市)人。肄業于震旦大學。
青年時期起,廣交朋友,接觸了許多左翼文人、藝術家、中共黨員。九一八事變後,他對蔣介石不抵抗政策不滿,激於民族義憤,積極探尋救國之路。民國22年(1933年),他任《新社會半月刊》雜誌主編,把原來只談風花雪月的雜誌,改進為評論時政、宣傳抗日的進步刊物,影響到外省、北平等地,在中層知識分子中深受歡迎。後遭國民黨政府查封。民國23年,盛康年參與了由宋慶齡、何香凝、馬相伯等發起組織的中國民族武裝自衛委員會。他還到青年學生中發展“武衛會”組織,投入學生界、文化界、職業界的抗日救亡活動。
民國28年,在其父親盛丕華任紅棉酒家董事長時期,協同組織“星期聚餐會”,吸收愛國民主人士參加,聚餐會逐漸成為議論時局的宴會。民國35年初他加入民主建國會,把紅棉酒家三樓改為“紅樓”,專供愛國民主人士活動之用。民國37年,中共中央發出五一號召,盛康年身負重任,從白色恐怖的上海去香港,傳遞訊息,匯報情況,與潘漢年、章漢夫、許滌新等中共負責人取得聯繫。
1949年5月上海解放,盛康年隨軍南下,在上海市副市長潘漢年的支持幫助下,組織“七一”學習會,以聚餐、講座等方式廣泛聯絡上海工商界上層人士,向他們宣傳黨的工商政策,並介紹榮毅仁、郭棣活、劉靖基等著名工商界代表性人士與中共上海市委領導人會見,在中共與工商業者之間聯繫反映工商界的情況和意見。1949年9月,他作為民建會的代表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1953年擔任民建上海市分會秘書長,在宣傳貫徹《共同綱領》,推動私營工商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盛康年曆任政務院參事,上海市政協副秘書長,上海市第二商業局副局長,民建中央第一、二屆委員,民建上海市委第一、二、三屆常委,是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一、二、三屆上海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委員,第一、二屆上海市人大代表,第二、三、四屆上海市政協常委。
統戰工作
解放軍進入上海時,之前北上的盛氏父子與解放軍一同南下,盛康年換下中山裝便穿上日常的西裝,開始找榮毅仁、經叔平等做工作了,胡實聲說:“上海的工商界也並不是很好接近的,太左的‘土八路’可能完全跟他們談不攏,所以康氏父子這樣的民主人士最適合,他們本身就在工商界有影響。”盛家的開美科藥廠總經理是謝曜,他與榮毅仁、經叔平等是聖約翰的同學,非常熟悉,盛康年便通過謝曜認識了榮毅仁等人,由於年紀相當,又都是“小開”,因此很快便談得來。盛康年又將共產黨的幹部介紹給他們,後來便有了陳毅、潘漢年與榮毅仁的直接接觸。
整風反右
整風反右運動前夕,榮毅仁、盛康年、經叔平等經常聚在一起,議論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等。到大鳴大放時,他們提的意見比較尖銳,也有偏激之處。一些原來就認為他們搞小圈圈的人,說他們密謀策劃,拉幫結派;說榮毅仁借“四明堂事件”放了火云云。當時已調全國工商聯任副秘書長的經叔平,也被從北京叫回上海接受批判 。
“四明堂事件”,是指上海延安路四明堂藥局公方代表刀傷私方經理的事。這個私方經理(老闆)平時對夥計態度不好,與公方代表(原為學徒)矛盾尖銳。一天,雙方發生爭吵,學徒一時來了火,用水果刀劃傷了老闆的手臂。一向法治觀念較強的榮毅仁得知此事後,認為資方罵人不對,但持刀傷人牽涉到法紀問題,他就在市裡的一次會議上作了“要發揚民主必須維護法紀”的發言。這樣事情就鬧大了。
有些人抓住這件事不放,並連同章乃器等問題一起向榮毅仁、盛康年等開火,說他們是“榮盛小集團”。
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李維漢在北京南河沿全國政協俱樂部專門找了榮毅仁、盛丕華、向德(湖南省工商聯主任委員),請他們吃飯。席間,李維漢說:“毛主席說了,你們三人不打右派,但要回去好好檢查。”
憂心忡忡的榮毅仁,聽了李維漢傳達的毛澤東的話,心裡有說不出來的感激,籠罩在心頭的愁雲慘霧散開了。在危急關頭,繼“三反”、“五反”運動之後,毛澤東又一次出面保護了榮毅仁。
在上海市工商聯和民建召開的大小會議上,對盛康年等的批判相當厲害。
在整風反右運動中,榮毅仁和盛康年等沒少作檢查。盛康年曾先後寫了11次書面交代。
在民建上海市委會副主任孫更舵、市工商聯副主任杜大公等受命力保下,榮毅仁、盛康年等在反右運動中總算過了關,但“榮盛小集團”的黑鍋一直背著。反右運動以後,盛康年思想包袱更重,一直思想不服,以致成天悶悶不樂,吃爛酒,本來胃就有病,1965年10月因食道癌去世,年僅5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