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唇形科母草屬植物]

益母草[唇形科母草屬植物]
益母草[唇形科母草屬植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益母草,又名:蓷、茺蔚、坤草、九重樓、雲母草、森蒂 ,拉丁學名:Leonurus artemisia (Laur.)S. Y. Hu F,為唇形科、益母草屬植物,夏季開花。其乾燥地上部分為常用中藥,中國大部分地區均產,生用或熬膏用。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生於山野荒地、田埂、草地等。在夏季生長茂盛花未全開時採摘, 味辛苦、涼,活血、祛淤、調經、消水,治療婦女月經不調,胎漏難產,胞衣不下,產後血暈,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瀉血,癰腫瘡瘍。 益母草有利尿消腫、收縮子宮作用的作用,是歷代醫家用來治療婦科病的要藥。 益母草可全草入藥,有效成分為益母草素,益母草含益母草鹼、水蘇鹼、益母草定、益母草寧等多種生物鹼及苯甲酸、氯化鉀等。 益母草製劑有興奮動物子宮的作用,與腦垂體後葉素相似,益母草浸膏及煎劑對子宮有強而持久的興奮作用,不但能增強其收縮力,同時能提高其緊張度和收縮率。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益母草是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有於其上密生鬚根的主根。

益母草[唇形科母草屬植物] 益母草[唇形科母草屬植物]

莖直立,通常高30-120厘米,鈍四棱形,微具槽,有倒向糙伏毛,在節及棱上尤為密集,在基部有時近於無毛,多分枝,或僅於莖中部以上有能育的小枝條。

葉輪廓變化很大,莖下部葉輪廓為卵形,基部寬楔形,掌狀3裂,裂片呈長圓狀菱形至卵圓形,通常長2.5-6厘米,寬1.5-4厘米,裂片上再分裂,上面綠色,有糙伏毛,葉脈稍下陷,下面淡綠色,被疏柔毛及腺點,葉脈突出,葉柄纖細,長2-3厘米,由於葉基下延而在上部略具翅,腹面具槽,背面圓形,被糙伏毛;莖中部葉輪廓為菱形,較小,通常分裂成3個或偶有多個長圓狀線形的裂片,基部狹楔形,葉柄長0.5-2厘米。

花序最上部的苞葉近於無柄,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3-12厘米,寬2-8毫米,全緣或具稀少牙齒。輪傘花序腋生,具8-15花,輪廓為圓球形,徑2-2.5厘米,多數遠離而組成長穗狀花序;小苞片刺狀,向上伸出,基部略彎曲,比萼筒短,長約5毫米,有貼生的微柔毛;花梗無。

花萼:花萼管狀鐘形,長6-8毫米,外面有貼生微柔毛,內面於離基部1/3以上被微柔毛,5脈,顯著,齒5,前2齒靠合,長約3毫米,後3齒較短,等長,長約2毫米,齒均寬三角形,先端刺尖。

益母草 益母草

花冠:花冠粉紅至淡紫紅色,長1-1.2厘米,外面於伸出萼筒部分被柔毛,冠筒長約6毫米,等大,內面在離基部1/3處有近水平向的不明顯鱗毛毛環,毛環在背 面間斷,其上部多少有鱗狀毛,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內凹,長圓形,長約7毫米,寬4毫米,全緣,內面無毛,邊緣具纖毛,下唇略短於上唇,內面在基部疏被鱗狀毛,3裂,中裂片倒心形,先端微缺,邊緣薄膜質,基部收縮,側裂片卵圓形,細小。

雄蕊:雄蕊4,均延伸至上唇片之下,平行,前對較長,花絲絲狀,扁平,疏被鱗狀毛,花葯卵圓形,二室。

雌蕊:花柱絲狀,略超出於雄蕊而與上唇片等長,無毛,先端相等2淺裂,裂片鑽形。花盤平頂。子房褐色,無毛。小堅果長圓狀三棱形,長2.5毫米,頂端截平而略寬大,基部楔形,淡褐色,光滑。花期通常在6-9月,果期9-10月。

生長習性

益母草喜溫暖濕潤氣候,喜陽光,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土壤和荒山坡地均可種植,以較肥沃的土壤為佳,需要充足水分條件,但不宜積水,怕澇。生長於多種環境,海拔可高達3400米。 野荒地、路旁、田埂、山坡草地、河邊,以向陽處為多。

分布情況

產中國各地;俄羅斯,朝鮮,日本,熱帶亞洲,非洲,以及美洲各地有分布。

變種分類

益母草可分兩變種。一為原變種 var. artemisia。二為白花變種 var. albiflorus (Migo) S. Y. Hu, l. c. 381.1974——Leonurus sibiricus Linn. var. albiflorus Migo in Journ. Shangh. Sci. Inst. III, 3: 7. 1935,又名白花益母草(福建南平)、野毛草、油麻松(廣西陽朔),與原變型不同僅在於花冠白色,產江蘇、福建、江西、廣東、廣西、貴州、雲南及四川。

栽培技術

益母草分早熟益母草和冬性益母草,一般均採用種子繁殖,以直播方法種植,育苗移栽者亦有,但產量較低,僅為直播的60%,故多不採用。 播種期因品種羽性不同耐異,冬性益母草,必須秋播種均可開花結果。播種按行距27cm,穴距20cm,深3-5cm,開淺穴播種。

種植方法

備種

益母草採用種子繁殖,以直播方法種植,播種前將種子混入火灰或細土雜肥,再用人畜糞尿和新高脂膜拌種,驅避地下病蟲,隔離病毒感染,加強呼吸強度,提高種子發芽率。選當年新鮮的、發芽率—般在80%以上的籽種。穴播者每畝—般備種400~450g,條播者每畝備種500~600g。

整地

播種前整地,每畝施堆肥或腐熟廄肥1500~2000kg作底肥,施後耕翻,耙細整平。條播者整130cm寬的高畦,穴播者可不整畦,但均要根據地勢,因地制宜地開好大小排水溝。

播種

整地下種後,再用新高脂膜600——800倍液噴霧土壤表面,可保墒防水分蒸發、防曬抗旱、防土層板結,窒息和隔離病蟲源,提高出苗率。也應及時間苗補苗,中耕除草,追肥澆水,雨季雨水集中時,要防止積水,應注意適時排水。並在植物表面噴施新高脂膜,增強肥效,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災害能力,提高光合作用效能,保護幼苗茁壯成長。並適時噴施蔬菜壯莖靈使植物桿莖粗壯、植株茂盛。同時可提升抗災害能力,減少農藥化肥用量,降低殘毒。同時要加強對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應遵循有病治病、有蟲殺蟲,無者則防的原則並噴施新高脂膜增強防治效果。

早熟益母草秋播、春播、夏播均可,冬性益母草必須秋播。春播以雨水至驚蟄期間(2月下旬至3月上旬)為宜;北方為利用夏季休閒地種植,採用夏播,在芒種收麥以後種植,產量不高;低溫地區多採取秋播,以秋分至寒露期間(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土壤濕潤時最好。秋播播種期的選擇,直接關係到產品的產量和質量,過早,易受蚜蟲侵害;過遲,則受氣溫低和土壤乾燥等影響,當年不能發芽,翌年春分至清明才能發芽,且發芽不整、不齊,多不能抽苔開花。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播種分條播、穴播和撒播。平原地區多採用條播,坡地多採用穴播,撒 播管理不方便,多不採用。播種前,將種子混入火灰或細土雜肥,再用人畜糞尿拌種,濕度以能夠散開為度,一般每畝用火灰或土雜肥250~300kg、人畜糞尿35~40kg。條播者,在畦內開橫溝,溝心距約25cm,播幅10cm左右,深4~7cm,溝底要平,播前在溝中施人畜糞尿2500~3000kg然後將種子灰均勻撒入,不必蓋土。穴播者,按穴行距各約25cm開穴,穴直徑10cm左右,深3~7cm,穴底要平,先在穴內畝施1000~1200kg人畜糞尿後,再均勻撒入種子灰,不必蓋土。

田間管理

間苗補苗:苗高5cm左右開始間苗,以後陸續進行2~3次,當苗高15~20cm時定苗。條播者採取錯株留苗,株距在10cm左右;穴播者每穴留苗2~3株。間苗時發現缺苗,要及時移栽補植。

中耕除草:春播者,中耕除草3次,分別在苗高5cm、15cm、30cm左右時進行;夏播者,按植株生長情況適時進行;秋播者,在當年以幼苗長出3~4片真葉時進行第一次中耕除草,翌年再中耕除草三次,方法與春播相同。中耕除草時,耕翻不要過深,以免傷根;幼苗期中耕,要保護好幼苗,防止被土塊壓迫,更不可碰傷苗莖;最後一次中耕後,要培土護根。

追肥:澆水每次中耕除草後,要追肥一次,以施氮肥為佳,用尿素、硫酸銨、餅肥或人畜糞尿均可,追肥時要注意澆水,切忌肥料過濃,以免傷苗。尤其是在施餅肥時,強調打碎後,用水腐熟透加水稀釋後再施用。雨季雨水集中時,要防止積水,應注意適時排水。

病蟲防治

病害有白粉病,在發病前後用25%銹粉寧1000倍液防治。菌核病,可噴1:500的瑞枯霉;或噴1:1:300倍波爾多液;或噴40%菌核利500倍液等防治。還有花葉病等為害。蟲害有蚜蟲,春、秋季發生,用估學製劑防治。小地老虎於早晨捕殺,或堆草誘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