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於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益智鄉,地處益智鄉西邊,距益智鄉政府所在地4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景谷縣城66公里。東鄰中和村民委員會,南鄰碧安鄉,西鄰碧安鄉,北鄰碧安鄉。轄鹽水箐、勐堆、芒冒、石寨、沙壩、筏口、昔俄7個村民小組。至08年底有農戶425戶,有鄉村人口1333人,其中農業人口1332人,勞動力99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879人。
全村國土面積128.23平方公里,海拔800米,年平均氣溫21℃,年降水量119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3235畝,人均耕地2.46畝,林地184265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77.6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42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橡膠、松脂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235畝(其中:田894畝,地2341 畝),人均耕地2.46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8426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777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5.92畝,主要種植橡膠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51畝,其中養殖面積51畝。其他面積480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425戶通自來水。有425戶通電,有42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2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00%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0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233戶(分別占總數的73.80%和56.01%)。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4公里,距離集貿市場4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拖拉機5輛,機車20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620畝,有效灌溉率為19.17%,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2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7畝。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82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03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03戶,全村有7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 7個自然村已通電;有6個自然村已通路;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不通路燈。
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5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6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77.6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47.52萬元,占總收入的53.13%;畜牧業收入41.5萬元,占總收入的14.9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782頭,肉牛112頭);漁業收入4.5萬元,占總收入的1.6%;林業收入26萬元,占總收入的9.3%;第二、三產業收入13.82萬元,占總收入的4.9%;工資性收入39.11萬元,占總收入的14%。農民人均純收入1442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橡膠、松脂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5.79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110人(占勞動力的11%),在省內務工110人。
人口衛生
該村至08年底有農戶425戶,鄉村人口共1333人,其中男性664人,女性669人。其中農業人口1332人,勞動力996人。該村以傣族為主(是傣、漢族混居地),其中傣族984人,漢族249人,其他民族100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815人,參合率62.07%;享受低保65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3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4公里。該村建有公廁5個,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村內無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文化教育
該村無國小,在校學生177人,距離益智鄉中學4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77人,其中小學生98人,中學生79人。
全村無文化活動室,有圖書室1個,無業餘文娛宣傳隊伍。
人文地理
石寨村委會位於益智鄉西南邊,威遠江下游西岸,與威遠江自然保護區山水相連,村委會駐地石寨,距鄉政府4公里,轄7個村民小組。
該村有豐富的土地、熱區、森林、勞動力資源,有珍稀植物藥材龍血樹群落,威遠江河流沖積形成的低熱河谷地帶,熱量充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宜耕性好,適宜發展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是益智鄉水稻、芒果、橡膠、中藥材蔓荊子的主產區,有“魚米之鄉”的美譽。
這裡世居著漢、彝、傣等民族,是益智鄉主要的傣族聚居地,各民族團結和睦,勤勞勇敢,用智慧的雙手,勾繪著建設新家園的宏偉藍圖。
傳統節日有傣族的潑水節、“開門節”、“關門節”、“新米節”;彝族的火把節。傳統美食有“香苞”、“香苞魚”、“涼米線”等,具有濃厚的地方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