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原因

歷史

相比其他玩具,皮筋槍具有動手性強,安全,易組裝等優點,超過七成出生於該年代的男孩曾經製作或使用過皮筋槍。進入21世紀後,皮筋槍已不僅是一類兒童玩具,因其蘊含的年代記憶和改進潛力巨大的製作技巧,也成為收到廣大收藏者及模型愛好者的推崇。
發展現狀

製作

玩法
皮筋槍的玩法十分簡單。一般情況下,皮筋槍的槍頭與齒輪設有鉤定皮筋的位置,將橡皮筋拉伸,兩端分別鉤定在皮筋槍前端的槍頭上和扳機後的齒輪上,射擊時鬆開鉤在齒輪的一端,橡皮筋就會由於自身的彈性勢能發射出去。
打靶

不少製作皮筋槍的廠家也會隨包裝贈送槍靶,以提高產品的競爭性。很多生產者甚至將槍靶設計成齒輪狀,使槍靶與槍身齒輪可以進行替換。這一巧妙的設計很好地解決了皮筋槍齒輪易耗的問題,極大地延長了皮筋槍的使用壽命。
連發
傳統皮筋槍每次至多只能發射一枚橡皮筋“子彈”,這也降低了遊戲的連貫性和趣味性。一些興趣愛好者則通過對齒輪的改良設計,使皮筋槍能夠連發。
曾有國外網友曾在國外知名視頻平台上傳自己組裝的皮筋槍,可以連發約七百次。當然,這種一次性可以發射七百次的皮筋槍可能更加適合“發燒友”,對於普通收藏者或兒童來說,十發以內的連發已經很“酷炫”了。
衍生文化
皮筋槍作為一款風靡於70-80年代的經典玩具,其內部蘊含的文化意義早已超過玩具本身的趣味性。對於很多70後、80後的中國人來說,皮筋槍代表的是樸素而快樂的童年生活,是純粹而偉大的童年理想。這些曾經的赤子如今大多已經步入中年,對於多數人來講,責任和義務早已取代理想。
皮筋槍等舊玩具代表著懷舊精神,代表著夢想與情懷,這種人類靈魂深處的內在共鳴正逐漸受到社會心理學等領域的關注,也出現了一些針對於類似情懷的文化活動,如“上膛舊時光”等平台就為廣大皮筋槍愛好者提供了一個交流情感、切磋技術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