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秀英

皮秀英

”2008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系列之一——淮海戲悲喜劇《皮秀英》在民族文化宮大劇院上演,這是全戲序曲開頭的一句詞,也是全戲的魂。 為了保護淮海戲這一古老的地方劇種,淮海戲工作者們整理改編了大量的傳統劇目,同時也新編了許多劇目。 “淮海戲是農民和普通市民的藝術,寄託的是人民的希望,渴求的是百姓的共鳴,我們這不是迎合,而是讓淮海戲永遠散發新的活力。

簡介

一出祝壽的酒席惹出一連串意想不到的故事,一個年輕的女子為個“理”字獨身闖京上告,一場公堂審問卻成全了失散多年的夫妻的相認,一番齊心的努力使正義得到伸張,善惡得到明辨。
“莫道女子肩嫩,大山也能擔承,心中認一個理,只求世道公平。”2008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系列之一——淮海戲悲喜劇《皮秀英》在民族文化宮大劇院上演,這是全戲序曲開頭的一句詞,也是全戲的魂。
濃重的地方特色,緊湊的故事情節,到位的唱腔和身段表演,華麗的舞台美術讓在座的觀眾沉浸在獨特的文化氛圍中,淮海戲獨特而牽人心弦的“拉魂腔”久久迴蕩……

地方名戲 由來已久

淮海戲是有著200多年歷史的地方戲劇,舊稱“淮海小戲”。它是江蘇省地方劇種,流行於江蘇淮陰地區連雲港市及鹽城徐州揚州地區的部分鄉鎮和皖北一帶。源出於海州沭陽灌雲一帶流行的“拉魂腔”,因以三弦伴奏,又稱“三括調”。
早期的淮海戲是沿門說唱民間故事的“門頭詞”,也就是說,它不僅能在舞台上演出,也能在街頭、鄉村“擺地攤”。
與同是江蘇戲曲的崑曲評彈不同,淮海戲總是充滿鄉風野趣,人物的個性是那么鮮明特異,情感分明,給人爽朗明快、清新生動的感覺,又不時地流露出一絲絲詼諧。貼近老百姓的內容和表演讓淮海戲在江淮一帶十分流行,從孩童到老人都會隨口哼唱幾句,誰認不懂淮海戲?
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的貼近,1940年中國共產黨建立淮海地區抗日民主根據地時先後組織了“藝人救國會”及“實驗小組”,編演《柴米河畔》、《三星路》、《反內戰》等現代戲,用於黨的宣傳。1947年成立了大眾淮海劇團,從此,小戲正式搬上舞台演出,並定名為“淮海戲”。
直到現在,淮海戲仍舊在江淮地區十分流行,淮海戲傳統劇目有《樊梨花》、《皮秀英四告》等32大本和《罵雞》、《催租》等64單出。這些經典都得以傳承下來,繼續給當地的百姓帶來飯後茶餘的歡樂。
在我國第三個“文化遺產日”到來之際,淮海戲出現在國務院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

老戲新編 煥發光彩

《皮秀英》改編自傳統劇目《皮秀英四告》,這原本是個簡單的公案故事:女子皮秀英為了代小叔伸冤而不顧一切阻力和困難,勇闖重重難關,甚至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換取小叔的清白;在王府告狀時,無意之間遇到離別六載的夫婿,最後小叔冤案伸雪,全家團圓的故事。而《皮秀英》卻在這條線索下有了更為豐滿的劇情。
廖壽儒編劇說“傳統的《皮秀英四告》情節過於簡單,這不利於塑造人物形象與表現人物情感,讓觀眾會有莫名奇妙的感覺。於是我就對情節與人物的設定做了些變動。”

改編之後,該劇開頭就加進了這一場熱鬧的祝壽酒席的戲份。皮秀英小叔子李賢貴的岳父黃閣老過壽,舞台背景是官宦府第,燈火輝煌,舞台美術與人物的行為都展現出那種高高在上的官宦人家的氣息,這為後來黃閣老嫌貧愛富陷害女婿作了鋪墊,也才有皮秀英為小叔清白上京四告的一系列故事。而傳統的劇目直接就從皮秀英上京告狀演起,新劇讓劇情也更為連貫。
除劇情的改變之外,一個角色的增加也讓新劇無論從劇情還是趣味上都更具吸引力,這個角色就是:公主。女主角皮秀英是位可敬可愛的女子,她有堅強剛毅、不向惡勢力屈服的一面,也有後面情感戲裡的柔媚嬌羞的一面。但公主的角色端莊秀麗識大體,又不失俏皮可愛,絲毫不遜於主角皮秀英。這部劇的高潮部分在皮秀英歷盡千辛萬苦到達京城告狀時,竟然在堂上遇到自己失散多年的丈夫,這一情節是那么的富有戲劇性,也有著一種掩飾不住的喜劇色彩。但這卻與之前皮秀英所經歷的悲苦形成巨大的反差,猛然的轉變有些突兀,這是由悲到喜的突兀,於是公主這個角色便發揮了作用。皮秀英在上京路上甚至遭受了親哥哥的阻撓,險些喪命。這齣戲結束後,場景一轉,來到京城,公主出場,竟是女扮男裝,這無形中慢慢開始了氣氛的轉變,並且這個公主偏偏暗戀皮秀英的丈夫、身為平西王的李賢明。她假借想看王爺審案接近王爺,但在審案的過程中卻發現了皮秀英的身份,並且對她抱有深深的同情,不計較自己對李賢明的感情,成人之美,最終撮合了這對夫婦的相認。
公主的可貴之處在於,雖然她也愛著李賢明,但沒有嫉妒她,甚至在聽完皮秀英的敘述後,反而由衷地同情她,讚許她,製造機會讓兩個人相認,這樣的品質讓公主受到觀眾的認可,她知曉二人身份後的撮合也顯得詼諧幽默,讓整部劇順利地過渡到喜劇的結局,又增加了這部劇的樂趣。“公主的活潑可愛與成人之美的品質從側面襯託了主角皮秀英,這是我的一個心愿,希望表達對這些有著優秀品質的女性的讚美。”廖壽儒這樣解釋,“這些改變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和價值觀,我們的戲劇才會一直有觀眾。”

非物保護 傳承發展

淮海戲是綻開在淮海平原上的一枝絢麗的藝術之花,在通過2008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驗收後,它仍舊面臨著傳承下去的艱巨任務。
6月20日上午,中國劇協在京舉辦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淮海戲晉京演出專家座談會,專家提出了傳承發展淮海戲的課題。“非物質文化遺產注定只有代代相傳才能得到延續與發展,我們的寶貝太多,留下的卻越來越少,不能讓這些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變成屍體。”廖壽儒感慨道。
為了保護淮海戲這一古老的地方劇種,淮海戲工作者們整理改編了大量的傳統劇目,同時也新編了許多劇目。他們堅信,要想發展這一劇種,首要的就是繼承歷史的精華。但是現狀卻不容樂觀,由於電視網路等現代傳媒的普及,人民民眾文化生活的日益多元化,人們對淮海戲的興趣也逐漸變淡。專業學習淮海戲的人越來越少,專門開設有淮海戲的淮安藝校最初生源非常匱乏,最後學校只好承諾,免除學生學費與生活費,才找到足夠的學生。
想讓這一個劇種存活下去,最根本的是保持它的特色。廖壽儒說:“現階段,很多劇種都逐漸有被京劇這些著名劇種同化的傾向。雖然要學習京劇的優點,但是卻一定得保留我們淮海戲自身的文化特點。”
“拉魂腔”的唱法就是淮海戲的一大特點,在研討會上專家也提出:拉魂腔非常獨特,那種震撼力真是可以拉動觀眾的心魂。例如這部新編《皮秀英》就將拉魂腔的技巧發揮到了極致,充分地彰顯了淮海戲的特色。
在傳承的基礎上,勢必要對劇種進行發展才能讓它在流傳時也散發新的活力。江蘇省淮海戲劇團一直注意讓劇情符合當代人的興趣。“淮海戲是農民和普通市民的藝術,寄託的是人民的希望,渴求的是百姓的共鳴,我們這不是迎合,而是讓淮海戲永遠散發新的活力。”廖壽儒如是說。
除此之外該劇在一些細節上也注意改進,讓語言更為朗朗上口,容易理解。裡面不時冒出一些很現代的辭彙,如“帥哥”、“美眉”、“第三者”之類,每次都會把下面的觀眾逗樂。
該劇在服飾、造型、舞台美術上更加要求精益求精。《皮秀英》中皮秀英一角原本是衣,但是為了讓戲劇更有觀賞性,又糅合了花旦的一些特色,讓皮秀英這一角色更豐滿更富於魅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