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謐年二十始勤學

皇甫謐年二十始勤學

皇甫謐,字士安,小時候名叫靜,是安定朝那人,漢代太尉皇甫嵩的曾孫。皇甫謐過繼給他叔父為子,隨叔父遷居新安。

原文

(皇甫謐)年二十,不好學,遊蕩無度,或以為痴⑤。嘗得瓜果,輒進所後叔母任氏。任氏曰:

“《孝經》云:‘三牲之養⑥,猶為不孝。’汝今年餘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無以慰我。”

因嘆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⑦,曾父烹豕以存教⑧,豈我居不卜鄰⑨,教有所闕⑩7.何爾魯

鈍之甚也④!修身篤學⑩,自汝得之12,於我何有?”因對之流涕。謐乃感激13,就鄉人席坦受11

書14,勤力不怠。

居貧,躬自稼穡15,帶經而農16,遂博綜典籍百家之言。沉靜寡慾,始有

高尚之志,以著述為務,自號玄晏先生。著《禮樂》、《聖真》之論。

出處

《晉書·皇甫謐傳》

翻譯

譯文

皇甫謐到二十歲還不好好學習,終日無限度的遊蕩,有的人認為他是傻子。皇甫謐曾經得到一些瓜果,總是進呈給他的叔母任氏。任氏說:“《孝經》說‘即使每天用牛、羊、豬三牲來奉養父母,仍然是不孝之人。’你今年二十多歲,眼中沒有學習,心思不入正道,沒有什麼可以拿來安慰我的。”因此嘆息說:“從前,孟母三遷,使孟子成為仁德的大儒;曾父殺豬使信守諾言的教育常存,難道是我沒有選擇好鄰居,教育方法有所缺欠么?不然,你怎么會如此魯莽愚蠢呢!修身立德,專心學習,受益的是你自己,跟我有什麼關係呢!”叔母面對皇甫謐流淚。皇甫謐深受感動,於是到同鄉席坦處學習,勤讀不倦。他家很貧窮,他在親身參加農業勞動的時候帶著儒家經典著作學習,終於博覽通曉各種典籍和諸子百家的著作,(皇甫謐)性格恬靜,沒有奢望,並從此樹立了高尚的志向,把寫書作為自已的事業,自已取號玄晏先生,寫有《禮樂》、《聖真》等論著。

注釋

①安定:郡名。漢置,在今甘肅靈台。 朝(ZHU朱)那:縣名。今靈台朝那。

②漢太尉嵩:即皇甫嵩。東漢靈帝時為北地太守,以破黃巾功,領冀州牧,拜太尉。

③出後叔父:過繼給叔父。出後,出繼,過繼給他人為後代。

④叔母任氏:指撫養他的任姓叔母。

⑤徙:遷移。 新安:郡名。在今浙江淳安西。

⑥疲:“痴”的異體字。

⑦三牲之養,猶為不孝:意為即使每天給父母吃牛、羊、豬(三牲)肉,仍稱不上是孝子。三牲,此指用於祭祀的牛、羊、豬。

⑧孟母三徙:相傳孟軻幼年時,居住環境不好,孟母為教育孟軻,三次遷居。事見《列

女傳·母儀》和趙岐《孟子題辭》。後喻母教之德。

⑨曾父烹豕(SHI史):曾參妻攜子到市場,其子啼哭,母說歸後為子殺豬。歸後,見曾

參正要捕豬殺之,妻止之,說與兒戲言,曾參認為不能失信於子,終殺豬以取信。事見《韓

非子·外儲說左上》。 存,保存,保全。

10. 道 :正道。

11.卜:選擇。

12.闕:通“缺”。缺失。

13.爾:你。 魯鈍:愚鈍;愚笨。

14.修身;修養自身。 篤學:勤學。

15.感激:感動激奮。

16.就:跟從。 席坦:人名。一作“坦席”

17.躬自:親自。 稼穡(色):播種和收穫。此泛指從事農業勞動。

18.農:種田;從事農活。

19.禮樂、聖真;皇甫謐早年著作,已佚。清吳士鑒《補晉書經籍志》有載。

20.輟(chu6齪):停止。

21.怠:疲憊

22.篤學:專心學習。

中考真題

1.解釋:①度 ②或 ③輒 ④進 ⑤余 ⑥篤 ⑦涕 ⑧居 ⑨務

2.翻譯:①目不存教 ②無以慰我

③何爾魯鈍之甚也 ④自汝得之,於我何有!

⑤躬身稼穡

3.“就鄉人席坦受書”有以下理解,哪一項是正確的?

① 就在同鄉人席坦那裡讀書;

② ②到同鄉人席坦那裡借書讀;

③ ③到同鄉人席坦那裡去讀書。

4.理解:①“孟母三徙”的故事說明什麼?

②曾父烹豕(同“豬”)的故事說明什麼?

參考答案:

皇甫謐年二十始勤學

1.①限制②有人③就④送給⑤超過⑥專心⑦淚⑧生活⑨工作、職業 2.①心目中沒有接受教育(的念頭);②沒什麼可以用來安慰我的;③你為什麼十分的愚笨啊!④受益的是你自己,跟我有什麼關係!⑤親自種田。 3.③ 4.①小孩要有良好的環境;②對孩子不能不講信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