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皂莢亦稱皂角。《群芳譜》上說:“一名鳥犀,一名懸刀,一名雞棲子。”作為地名始見於遼代。皇后店“在京城西北六十里,與皂角鈉缽相近,每歲大駕往還皆經於此”(《析津志》)。文中說皇后店與皂角屯相距不遠。“大駕北巡上京,例當扈從,是日啟行,至大口,留信宿,歷皇后店,皂角,至龍虎台,皆鈉缽也。”(元周伯琦《近光集·扈從詩》)元代稱“皂角”。明代稱皂角屯,又稱皂角鋪。清代康熙十二年(1673),《昌平州志》鋪舍條中亦稱“皂角鋪”,又宮屯條中稱“皂角屯”。又麻兆慶《昌平外志·河渠考》云:“造甲屯”。與附近的亮甲店,再遠一點的掛甲屯,附近會宋遼之戰的楊家將在此造甲。民國六年(1917)稱皂家屯鋪(見《北京歷史地圖集》)。新中國成立後稱“造甲屯村,所屬昌平水窪鄉”。1958年3月劃入海淀區。
經濟
皂甲屯東有“東園子”,南有“南園子”,由於這裡水源充足,土地甘厚所產李子顏色紅紫,果肉金黃,醇香可口,詔進內務府作國“貢品”。《光緒昌平州志》志載:“李,皂角屯貢李,最佳。”東園子和南園子共有地七十餘畝也被封為“御果園”。麻兆慶在同諸公來往函札中云:“吾鄉皂角屯,有御果園,例貢李,色紫味甘,他李不及也。”五十年代,御果園中一部分蓋起民宅,一部分改為農田,1968年將果樹全部刨光。有幸的是管理過御果園的後人應選茹家中院內尚存李子樹二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