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包村

百包村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上思縣叫安鄉,地處十萬大山腳下的百包村,是一個住著627戶人家2700多人口的小村莊。

基本信息

發展歷程

之前百包村還是一個貧窮落後的村莊。由於歷史及自然條件制約等原因,村里基礎設施落後,全村18個自然屯,連一條像樣的沙石路都沒有,而且還有兩個自然屯連機耕道都不通;有14個自然屯近2000人生活用水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民眾生活困難,2006年農民的人均純收入只有2000元,比全區平均水平低了800元;村委會辦公條件差,村集體經濟薄弱,基層黨組織基本失去了凝聚力和戰鬥力…… 為了根本改變這種落後的面貌,去年4月份,市委市政府把百包村作為第二批整村推進重點村,選派了優秀的新農村建設指導員進駐百包村,全面指導百包村全體村民進行新農村建設。整村推進工作隊駐村9個多月以來,深入調研,理清思路,抓住關鍵,強力打開工作局面。首先是統一思想,為打開工作局面創造前提。工作隊通過採取召開黨員村乾座談會、進村入戶做工作等方式,把幹部民眾的思想統一到新農村建設上來,克服消極畏難情緒,克服等資金來了慢慢乾、經驗出來學著乾的觀望思想,確定了搶抓新興發展機遇,率先建設新農村的緊迫感、使命感,為迅速打開工作局面創造了前提。第二是突出重點,有序推進各項工作。工作隊按照規劃先行、發展為要、增收為本的思路,及時制定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建工作的目標、計畫、措施,特別是制定了投入200多萬元改善基礎設施的規劃,重點建設道路、橋樑和人畜飲水等工程,受益人口超過4000人(部分附近村也受益)。第三是抓住關鍵,確保目標任務實現。一抓資金落實。採取掛鈎聯繫單位籌一點、向上爭取特殊幫扶補一點、當地企業籌一點、招商引資投一點、民眾投工投勞出一點的辦法籌集建設資金,僅掛鈎聯繫單位就籌資20多萬元;二抓薄弱環節。把新農村建設28項指標的缺項漏項作為薄弱環節來抓,採取針對性措施填補缺漏項,確保各項指標任務完成。第四是整合資源,合力攻堅。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利用好黨政資源,形成了市、縣、鄉和駐村工作隊同心協力推進新農村建設的良好局面。如上思糖廠、上思中學、上思交通局等都不是掛鈎聯繫單位,但都在人力物力財力方面大力支持新農村建設;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動員民眾參加新農村建設,組織黨員幹部民眾投工投勞2000多人次參與城鄉清潔工程,清理垃圾雜物10多噸,使森林公園公路百包段及百包圩髒亂差現象得到明顯改善。

經濟發展

工作隊指導村兩委制定了扶持甘蔗、松脂等主導產業加快發展的詳細規劃,大力推進產業化,全村甘蔗種植初具規模,達到5600畝,預計本榨季原料蔗達到3萬噸,比去年增加2000噸;制定了興辦村級種子、化肥、農藥連鎖店和100畝甘蔗種植基地的規劃,近30萬元啟動資金已到位;對全村49戶貧困戶實行黨員、經濟能人包戶幫扶,駐村工作隊和村委會跟蹤檢查驗收制度,預計年內有20戶脫貧;預計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800元以上,比去年增收800多元。

生產生活條件改善

交通設施建設項目前期工作順利推進。投資20多萬元的米龍、那交等4條5.5公里新修屯級道路已全面完成,投資70多萬元的6路一橋(路總長13公里,一座水中橋)資金已到位,本月將全部開工建設。落實了人畜飲水工程建設資金21萬元,大部分自然村的飲水工程今年初可開工建設,近2000人的飲難水問題將基本解決。超額提前完成了沼氣池建設任務,至去年10月底全村建成了沼氣池204座,沼氣池比例達到31.8%,其中工作隊進村以來新建155座,成為全市第一個提前超額完成建設任務的村。投資11萬元的村委裝修擴建工程進展順利,230平方米舊樓裝修工程基本完成,新建的137平方米村黨員活動室、衛生室、計生室、閱覽室等春節前可交付使用。完成了5戶茅草房改造任務。捐資助學取得了新突破,向百包村國小贈送了1.4萬元的電腦和體育設施,積極落實上級領導重要批示,協調大海糧油、嘉里糧油等單位捐資助學,為村國小落實資金100萬元。

基層組織建設

工作隊多次召開全村黨員及幹部大會,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建立了十七大學習計畫,引導黨員、“兩委”成員樹立科學發展觀、全局觀,結合實際開展“我為百包提合理化有獎建議”活動,增強黨員愛百包、建百包、發展百包的熱情,得到了全村62名黨員的積極回響,紛紛以打電話或書面形式向兩委提出了發展經濟社會的建議60多條。針對村里老黨比較多的問題,工作隊加大培養青年入黨積極分子力度,發展了兩名青年入黨,培養了青年入黨積極分子7名。同時把培養後備幹部作為可持續發展的重點工作來抓,堅持民眾推薦、組織考察、“兩委”成員傳幫帶、駐村指導員有針對性指導、交流的方式培養後備幹部,目前已按程式要求培養了後備幹部6名。

落實科學發展觀 關注民生促發展

上思縣叫安鄉百包村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建設新農村為動力,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以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為根本,始終堅持把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核心放在助農增收、改善民生上。

加快農業農村經濟發展

按照“甘蔗、林果生產為主,勞務輸出為輔”的發展定位,大力實施“十百千”工程,即每個自然屯至少輸出勞務人員10人以上,種植甘蔗200畝以上,林果1000畝以上,村委會投入25萬元建成了80畝甘蔗種植基地和60畝林果生產基地,有力地推動全村經濟發展。2009—2010榨季進廠原料蔗預計3.5萬噸,同比增產0.5萬噸;林果種植1.2萬畝,預計收入140萬元;完成21456畝山林的外業勘界。全村勞務輸出收入達到150萬元。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2009年集體經濟純收入突破8萬元。同時,著力實施“一池三改”工程,建成沼氣池460 座,沼氣池入戶率達到 68 %,形成了家家戶戶養豬、家家戶戶種植甘蔗、家家戶戶用沼氣池照明做飯的一條龍生態致富鏈,走出了一條共同富裕,全面奔小康的成功路子,被自治區扶貧辦確定為全區沼氣生態扶貧示範村,2009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3150元,比上年增加了200元。

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投入160多萬元修建村屯道路6條,建設橋樑1座,解決了3000多人的行路難問題;投入40多萬元建設人飲工程5項,解決了全村的飲水難問題;投入60多萬元新建村衛生所60平方米,教學樓一棟400多平方米,圖書室 1個,籃球場1 個;加大“村村通”工作力度,全村通電率達95 %、有線電視覆蓋率達99%;全面啟動農村醫療保險體系、全村新農合參合率達到了90 %以上。

推行農事村辦

積極開展“農事村辦”活動,周一、周四定期在村委開展黨員服務、生產服務、文化服務、衛生服務、法律服務、政務服務等六大活動,專門幫助農民民眾辦理各種社會事務。通過定期辦、約定辦和代辦等方式實現“證照村里辦,補貼村里發,矛盾村里調,小病村里看,信息村里問,農資村里買,書報村里讀”, 活動開展以來,共受理事項1600多件,為民眾解決實際問題1200件,為民辦實事好事900多件次,既讓民眾得到了實惠,也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