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百丈山風景名勝區位於修水、銅鼓、宜豐、奉新四縣交界的贛西北山區,距奉新縣城83公里,是奉新縣地處縣界上最遠最高的行政區域。全區總面積51.8平方公里。北高南低,境內崇山峻岭,與天狗嶺等連線。最高點九嶺山,海拔1473米,最低點長坪,海拔320米。土地革命時期這裡誕生了奉新縣第一個中國共產黨支部和蘇維埃政府。蘇區人民為中國革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和犧牲,肖克將軍為矗立於九峰橋畔的烈士紀念塔親筆題寫“修、銅、宜、奉革命烈士紀念碑”。
自然資源
境內山清水秀,林木郁蔥,氣溫常年偏低,是避暑的勝地,素有“小廬山”之稱。境內名勝古蹟眾多,是觀光旅遊的佳地。百丈山下的“百丈寺”、犀牛潭瀑布等都是聞名遐邇的旅遊景點。1999年10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奉新百丈山-蘿蔔潭風景區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歷史淵源
百丈寺始建於唐,是中國佛教禪宗“天下清規”發祥地。在中外佛 教界素負盛名。至今有一千二百餘年的歷史。寺原有七進殿堂,因大智懷海禪師在此主持闡法,撰修了“詔天下僧悉依此而行”的禪門宗規,即“天下清規”,而聲名大振。香火極盛,有“三寺五廟四十八庵”之說。唐、宋、元、明、清歷代高僧都會在此住持弘法。唐宣宗亦曾到此留下詩文。
百丈山又名大雄山,山上勝跡甚多。石刻“天下清規”靈境亭、野狐岩、黃娘墓、祖師塔、黃犬墳、仙人舊館、老僧看經石等,猶有跡可尋,歷代名公巨卿如黃庭堅、柳公權、周敦頤都會在此題詩吟詠,留下名篇佳作。
發展規劃
2004年8月中國佛教界泰斗釋本煥與奉新縣人民政府簽訂重建百丈禪寺協定,擬投資1.2億人民幣,分三至五年建成。2004年10月30日舉行百丈寺大雄寶殿奠基,歷時近兩年,大雄寶殿、天王殿、虛懷樓、雲海樓、方丈樓、貴賓樓、齋堂已完成主體工程,禪堂、祖師殿、法堂也已相繼動工,環寺玉帶河修葺一新,已修建完成的高僧塔四處六座。寺廟規劃總占地面積一千餘畝。以百丈寺修復為重點,請來中國佛協咨議會主席本煥老和尚擔任百丈寺住持,已制定了百丈寺修復規劃,預計投資1.2億元,已開工奠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