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白鼻綜合徵幾乎可以感染任何穴居蝙蝠。它一般是在蝙蝠在岩洞和礦井里冬眠時發作,時間一般是從10月中旬到4月中旬。自從2006年2月一名洞穴攝影愛好者,在紐約州奧爾巴尼市附近的霍威洞穴首次發現白鼻綜合徵,它就以令人驚駭的速度蔓延開來,從新英格蘭到南大西洋諸州,到處可見它的身影。2007年冬天,人們發現距霍威洞不到20英里的另一些冬眠點被感染,2008年冬天,120英里外的冬眠點被感染,2009年冬天,是650英里外的冬眠點。
研究者懷疑“白鼻綜合徵”是由一種喜冷真菌引起,一些人認為真菌只是蝙蝠免疫系統變弱後出現的繼發性感染,他們也沒有解開從明顯的真菌感染到出現行為偏差到死亡之間一系列事件的演變過程。
科學家現在還不知道白鼻綜合徵是如何傳播的,但是從其迅速擴散的情況分析,應該是蝙蝠之間互相傳染。但也有研究者懷疑,探索岩穴和礦產的人類在其中扮演了一定角色,可能他們在被感染區域活動時衣服或者裝備上無意中沾染了致病真菌,又把它帶到了其他的蝙蝠棲息地。
特徵
這種怪病之所以得名“白鼻綜合徵”,是因為很多被感染的蝙蝠鼻子周圍,還有耳朵、翅膀以及其他暴露的皮膚上面都有著白色真菌,類似糖霜。其特點是皮膚感染,出現潰爛的小洞,傷害蝙蝠翅膀的隔膜,導致它們失去彈性,跟一名運動員的腳受到感染一樣,這種感染會非常活躍地侵入皮膚細胞。1、在任何蝙蝠大批量死亡現場,都發現了Geomyces真菌,這是一種喜冷真菌,這種真菌在洞穴環境的溫度下破壞力較強,生物學家本以為倖存下來的蝙蝠離開冬眠地後,這種相繼死去的過程就會終止。但是從5月到6月,它們會繼續死亡。即便是那些勉強挺過了冬天的蝙蝠翅膀上也是傷痕累累,失去行動能力,不能有效地找到食物。
2、大部分死亡蝙蝠身體都衰弱不堪。真菌刺激了蝙蝠的皮膚,讓它們比平時更容易從冬眠中醒來。這就浪費了蝙蝠儲存的脂肪,直到它們被餓死。
3、平常晝伏夜出的蝙蝠在患上這種病後還會出現其他古怪行徑,比如會聚集在最冷的洞穴入口處,可能是為了降低體溫,以便保存能量,它們還會在冬日的大白天到處亂飛,可能是在絕望地尋找食物。
範圍
白鼻綜合徵的爆發範圍包括新英格蘭地區到南大西洋諸州。紐約州除了麻薩諸塞、紐約和佛蒙特州,康乃狄克、新罕布夏、新澤西、賓夕法尼亞都出現了這種瘟疫般的情形,維吉尼亞和西維吉尼亞也被感染,現在似乎正朝著肯塔基和田納西州的岩洞進軍,可能還包括北卡羅萊納和俄亥俄。
物種危害
有六種蝙蝠受到白鼻綜合徵的折磨,受害最深的是北美最普通的一個品種——小褐蝠。蝙蝠的死亡數量很難計算,但對麻薩諸塞、紐約、佛蒙特20多個蝙蝠過冬地點的監控發現,它們的數目從48626隻下降到2695隻——平均減少94.5%。雌蝙蝠每年只生育一次,每次只生一個或一對。這些蝙蝠大量死去,很難再恢復到以前的數量。
受到影響的六個蝙蝠品種中,只有印第安納蝠名列美國聯邦瀕危物種名單,但是這些瀕危物種即使完全消失,造成的影響也沒有普通的蝙蝠如小褐蝠大批死亡帶來的影響深遠,因為小褐蝠的大量死亡,會使昆蟲和生態圈內其他物種受到顯著影響。
如果白鼻綜合徵將它的閃電戰範圍擴展到南部和中西部,瀕危物種名單上另外三種蝙蝠(灰蝠,維吉尼亞大耳蝠,奧扎克大耳蝠)也很可能遭遇厄運。
2012年,數十萬隻蝙蝠飛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達勒姆的一處洞中冬眠,但僅23隻再次飛出。科學家稱,剩下的蝙蝠均死於了白鼻子綜合症,這種疾病在過去六年導致近700萬隻蝙蝠喪生。此病在蝙蝠鼻子周圍造成白色真菌感染,導致喪失冬眠所需的體內脂肪。
生態影響
所有遭受白鼻綜合徵威脅的蝙蝠品種都特別喜歡吃夜間飛蟲,比如蛾子、甲蟲、葉蟬,這些蟲子會危害莊稼和落葉樹。
蝙蝠數量減少,意味著更少的昆蟲被吃掉,因此也意味著要使用更多的殺蟲劑,而殺蟲劑將引致無法預料的環境後果。蝙蝠也會大量消滅蚊子,它們的死去意味著人們將更多地暴露在蚊子傳播的疾病威脅之下,比如西尼羅河病毒和東方馬型腦炎。
蝙蝠的吃蟲能力令人驚愕:小褐蝠和其他品種一夜可以吃下相當於它們自身體重一半的蟲子。
研究進展
歐洲的科學家們已經在跟蹤研究一種在外表上同白鼻症真菌(Geomyces destructans)類似的菌類,這種菌已經困擾了蝙蝠(與美國蝙蝠屬於不同種類)至少20年了,但並沒有導致死亡。
2012年7月,研究人員發現有一種蝙蝠(小棕蝠)受白鼻綜合徵的威脅程度相對較低。通常這種蝙蝠喜歡獨自冬眠,而非一般蝙蝠那樣聚在一起冬眠。另外,那些在更寒冷、更乾燥洞穴冬眠的蝙蝠感染白鼻綜合徵的比例也比睡在其他地方的蝙蝠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