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鮮

白鮮

白鮮為多年生草本。有濃烈香氣。根肉質,淡黃白色,羽狀複葉,總狀花序頂生,花大,白色或淡紫色。根皮入藥,稱白鮮皮。性寒、味苦,主治濕疹、疥癬、風濕熱痹等症。

基本信息

植物基本信息

白鮮白鮮
種中文名:白鮮
種拉丁名:DictamnusdasycarpusTurcz.
種別名:羊擅草、羊癬草、山牡丹、臭根皮、千金拔
科中文名:芸香科
科拉丁名:Rutaceae
屬中文名:白鮮屬
屬拉丁名:Dictamnus
國內分布:產黑龍江,內蒙古,河北,新疆,寧夏,甘肅,西南至陝西西北部安徽,浙江,南,江西,福建,四川。
國外分布:朝鮮,蒙古俄羅斯(遠東地區)也有。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
最低海拔:以下
最高海拔:1800
生境:山地,丘陵,平原山坡,山谷疏林下,草地,
是否栽培:野生
湖北分布:荊門,棗陽,孝感,大悟,荊州

氣味

氣味(根皮)苦、寒、無毒。
白鮮皮
白鮮皮

形態特徵

白蘚白蘚

莖基部木質化的多年生宿根草本,高40-100厘米。根斜生,肉質粗長,淡黃白色。莖直立,幼嫩部分密被長毛及水泡狀凸起的油點。葉有小葉9-13片,小葉對生,無柄,位於頂端的一片則具長柄,橢圓至長圓形,長3-12厘米,寬1-5厘米,生於葉軸上部的較大,葉緣有細鋸齒,葉脈不甚明顯,中脈被毛,成長葉的毛逐漸脫落;葉軸有甚狹窄的冀葉。總狀花序長可達30厘米;花梗長1-1.5厘米;苞片狹披針形;萼片長6-8毫米,寬2-3毫米;雄蕊伸出於花瓣外;萼片及花瓣均密生透明油點。成熟的果(蓇葖)沿腹縫線開裂為5個分果瓣,每分果瓣又深裂為2小瓣,瓣的頂角短尖,內果皮蠟黃色,有光澤,每分果瓣有種子2-3粒;種子闊卵形或近圓球形,長3-4毫米,厚約3毫米,光滑。花期5月,果期8-9月。

分布

白鮮皮
白鮮皮

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東河南山西寧夏甘肅陝西新疆安徽江蘇江西(北部)、四川等省區。生於丘陵土坡或平地灌木叢中或草地或疏林下,石灰岩山地亦常見。朝鮮蒙古俄羅斯(遠東)也有。

介紹

白鮮白鮮

白鮮又名白蘚,原產我國。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較耐寒,耐半陰.怕強光曝曬和枳水, 宜深厚、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
●品 種
常用播種和分株繁殖。播種在春秋播均可,播後15—20天發芽.分株在春秋季均可進行,以秋季為好,開花早,一般2—3年分株1次.
●繁 殖
播種苗需間苗1—2次,不耐移植,土壤保持稍濕潤.盆栽用肥沃、排水好的腐葉土.生長期每半月施肥1次.夏季陽光過強時適當遮陰保護.

栽 培

白鮮
白鮮

有葉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灑;蟲害則用1O%除蟲精乳油3 00O倍液噴殺。
●應 用
白蘚在春末夏初.從葉叢中抽出粉紅或白色花序,恬靜典雅,可配植花境和作切花.

藥用價值

為芸香科植物白鮮DictamnusdasycarpusTurcz.的乾燥根皮。主產於遼寧、河北、四川、江蘇等地。春、秋二季採挖根部,除去泥沙及粗皮,剝取根皮,切片,乾燥。生用。可治療頭風、黃疸、咳逆、風瘡、疥癬、赤爛等症。產後中風,但體虛不能服他藥的病人,可用白癬皮加新汲水三升煮成一升,溫服。李明珍指出:白鮮是治各種黃疸病和風痹的要藥,但許多醫生只用之於瘡科,這是不夠的。白鮮皮是常用的外科藥物,對於皮膚發癢的治療效果很好的哈。白鮮皮能夠祛風,燥濕,清熱,解毒。臨床常用於治風熱瘡毒,疥癬,皮膚痒疹,風濕痹痛,黃疸等等。下面響石潭詳細說一下白鮮皮的功效與作用。

【藥性】苦,寒。歸脾、胃、膀胱經。 

【功效】清熱燥濕,祛風解毒。 

白鮮皮
白鮮皮
【套用】: 
1.濕熱瘡毒、濕疹,疥癬。本品性味苦寒,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祛風止癢之功。常用治濕熱瘡毒、肌膚潰爛、黃水淋漓者,可配蒼朮苦參連翹等藥用;治濕疹、風疹、疥癬,又配苦參、防風、地膚子等藥用,煎湯內服、外洗。
2.濕熱黃疸,風濕熱痹。本品善清熱燥濕,可治濕熱蘊蒸之黃疸、尿赤,常配茵陳等藥用,如茵陳湯(《聖濟總錄》);取其既能清熱燥濕,又能祛風通痹,可治風濕熱痹,關節紅腫熱痛者,常配蒼朮、黃柏、薏苡仁等藥用。 
【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者慎用。 
【古籍摘錄】 
1.《神農本草經》:“主頭風,黃疸,咳逆,淋瀝。女子陰中腫痛,濕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 
2.《藥性論》:“治一切熱毒風、惡風,風瘡疥癬赤爛……主解熱黃、酒黃、急黃、谷黃、勞黃等良。” 
3.《本草綱目》:“白鮮皮,氣寒善行,味苦性燥,足太陰、陽明經,去濕熱藥也。兼入手太陰、陽明,為諸黃風痹要藥。世醫止施之瘡科,淺矣!” 
【現代研究】 
白鮮皮
白鮮皮
1.化學成份:本品含白鮮鹼,白鮮內酯,葫蘆巴鹼、膽鹼、谷甾醇、白鮮腦交酯、梣皮酮、黃柏酮、黃柏酮酸等。 
2.藥理作用:本品水浸劑對堇色毛癬菌、同心性毛癬菌、許蘭氏黃癬菌、奧杜盎氏小芽孢癬菌、鐵鏽色小芽孢癬菌、羊毛狀小芽孢癬菌、腹股溝表皮癬菌、星形奴卡氏菌等多種致病性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並有解熱作用;白鮮鹼對家兔和豚鼠子宮平滑肌有強力的收縮作用,小劑量白鮮鹼對離體蛙心有興奮作用,對離體兔耳血管有明顯的收縮作用;本品揮髮油在體外有抗癌作用。
①治肺藏風熱,毒氣攻皮膚瘙癢,胸膈不利,時發煩躁:白鮮皮、防風(去叉)、人參、知母(焙)、沙參各一兩,黃苓(去黑心)三分。上六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煎至六分,溫服,食後臨臥。(《聖濟總錄》白鮮皮散)
②治癇黃:白鮮皮、茵陳蒿各等分。水二鍾煎服,日二服。(《沈氏尊生書》白鮮皮湯)
③治鼠疫已有核,膿血出者:白鮮皮,煮服一升。(《補缺肘後方》)
④療產後中風,虛人不可服他藥者:白鮮皮三兩。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服。耐酒者可酒、水等分煮之。(《小品方》一物白鮮湯)

鑑別方法

(1)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為10餘列細胞。皮層狹窄,纖維多單個散在,黃色,直徑25~100μm,壁厚,層紋明顯。韌皮部寬廣,射線寬1~3列細胞;纖維單個散在。薄壁組織中有多數草酸鈣簇晶,直徑5~30μm。
(2)取本品1g,粉碎,加氯仿20ml,超聲處理1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白鮮皮對照藥材1g,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正已烷-醋酸乙酯(3: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碘蒸氣中熏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2]
白鮮皮
白鮮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