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鮮皮湯

白鮮皮湯

白鮮皮湯,中醫方劑名。出自《瘍匾大全》《瘍醫大全》。為劑,具有清熱解毒,除濕祛風之功效。主治濕熱風毒,遍身膿窠,黃水淋漓,肌肉破爛等證。

趣味記憶

白鮮皮湯用荊防,銀翹木通苦參蒼,生何首烏同甘草,濕疹膿窠是妙方。

歌訣

白鮮皮湯用荊防,銀翹木通苦參蒼,生何首烏同甘草,濕疹膿窠是妙方。

組成

白鮮皮15g,金銀花9g,連翹9g,荊芥6g,防風6g,蒼朮9g,苦參15g,生何首烏15g,木通6g,甘草6g。

用法

水煎二次兌勻,分二次溫服。

功用

清熱解毒,除濕祛風。

主治

濕熱風毒,遍身膿窠,黃水淋漓,肌肉破爛等證。

方義

方中以清熱解毒、除濕祛風的白鮮皮為主,輔以銀花、連翹清熱解毒,以荊芥、防風、蒼朮、苦參祛風除濕為兼制,首烏、甘草解毒消腫,木通清熱利濕為引和。

運用

此方本方為治療皮膚諸病之通劑。可用於多種皮膚病。

附註

附方 白鮮皮湯

組成 白鮮皮、款冬花、柴胡(去苗)、車前子、枳殼(去瓢,麩炒)、黃芩(去黑心)各一兩(30g),甘草(炙)半兩(15g),百合二兩(60g),菊花、蔓荊實(炒)各一兩半(45g)。

功用 清熱解毒,祛風明目

主治 目膚翳遮眼,及瞳人上有物如蠅翅狀,令人食物不明。現在用於翼狀胬肉,老年性白內障早期,角膜潰瘍恢復期等。

出處 《聖濟總錄》卷一一一

附方白鮮皮湯

組成 白鮮皮、大黃、甘草各一兩,芍藥、茯苓、細辛、桂心各十八銖。

主治 少小客鬾挾實。

出處 《千金》卷五

附方 白鮮皮湯

組成 白鮮皮、人參各一分,芍藥,芎藭各三分,知母一兩,款冬花二兩,百合一兩,前胡(去蘆頭)一兩,茯神(去木)一兩半,防風(去叉)三兩,黃芩(去黑心)三分。

主治 肝虛中風,目眩,視物不明,筋肉抽摯。

出處 《聖濟總錄》卷五

附方 白鮮皮湯

組成 白鮮皮、女萎、防風(去叉)、細辛(去苗葉)、升麻、蒼耳(炒)、桂(去粗皮)、附子(炮裂,去皮臍)、五味子、菖蒲(九節者,去須節,米泔浸,切,焙)、蒺藜子(炒,去角)各一兩半,黃芪(炙,銼)三兩。

主治 風腰腳不隨,四肢麻痹,口噤不語。

出處 《聖濟總錄》卷八

附方 白鮮皮湯

組成 白鮮皮一分半,麻黃(去根節)半兩,白茯苓(去黑皮)三分,防風(去叉)、獨活(去蘆頭)、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研)、當歸(銼,焙)、芍藥各一分半,桂(去粗皮)一分。

主治 風邪入髒,狂言妄語,精神錯亂。

出處 《聖濟總錄》卷十四

附方 白鮮皮湯

組成 白鮮皮、菊花、石膏(研)、荊芥穗各一兩,桂(去粗皮)一分,甘草(炙)半兩,麻黃(去節)二兩。

主治 傷寒頭痛。

出處 《聖濟總錄》卷二十四

附方 白鮮皮湯

組成 白鮮皮、麥門冬(去心,焙)白茯苓(去黑皮),白芷各一兩半,桑根白皮(切),石膏(碎)各二兩,細辛(去苗葉)、杏仁(去皮尖雙仁,炒,研)各一兩半。

出處 《聖濟總錄》卷一一六

附方 白鮮皮湯

組成 白鮮皮、桑根白皮(銼)、玄參、漏蘆(去蘆頭)、升麻各一兩,犀角屑半兩,敗醬三分。

主治 癰疽日月久遠,膿水不盡,心中煩悶。

出處 《聖濟總錄》卷一二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