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鎮寺

白馬鎮寺

白馬鎮寺位於洛陽市東出口,有洛陽東大門之稱,因馳名中外的佛教釋源祖庭白馬寺坐落其境而得名。

概況

白馬鎮寺位於北緯112°44′,東經34°7′,衛星經度138 方位139.97 俯仰41.35 極化31.93 洛陽市東出口,有洛陽東大門之稱,因馳名中外的佛教釋源祖庭白馬寺坐落其境而得名。全鎮轄棗園村、白馬寺村等18個行政村,2個社區居委會,人口3萬餘人,總面積2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萬餘畝。2002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鄉鎮”,2003年被評為省級衛生先進單位,2004年獲得省市中外明鎮稱號。白馬寺鎮代碼:410307103.2006年,轄2個社區、18個村委會:白馬寺社區、東明社區、中鐵第十五工程局家屬院、棗園村、白馬寺村、分金溝村、後王村、白王村、黑王村、孫村、周村、下黃村、大里王村、孔寨村、楊灣村、半個店村、帽郭村、董村、十里舖村、呂廟村、馬溝村、欄溝村。

區劃

白馬寺鎮代碼:410307103.2006年,轄2個社區、18個村委會:白馬寺社區、東明社區、中鐵第十五工程局家屬院、棗園村、白馬寺村、分金溝村、後王村、白王村、黑王村、孫村、周村、下黃村、大里王村、孔寨村、楊灣村、半個店村、帽郭村、董村、十里舖村、呂廟村、馬溝村、欄溝村。

交通

白馬寺鎮 交通便利,通訊發達。境域內道路“三縱三橫”。310國道、開洛高速公路、隴海鐵路橫穿東西;洛界高速公路、洛常路、焦枝鐵路縱貫南北。省、市重點工程濟洛高速正在加緊進行。境內有洛陽北站貨場,可提供各種貨運業務。西行15公里即到洛陽機場。市內公共汽車、長途汽車穿境而過,交通優勢獨具。電力、水、通訊設施一應俱全,基礎設施齊備。

資源

白馬寺鎮土地平整肥沃,地下水資源豐富,專業生產條件好,主要盛產小麥、玉米、瓜果、花生、蔬菜等農作物,該鎮已被認定為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丘陵地區農業開發示範園區經國家立項。

白馬寺鎮黨委、政府致力為非公有制經濟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全鎮已擁有各類非公有制企業100餘家,具備化工、建材、機械加工、獸藥、食品、塑膠製品、鞋業、機電產品、特種耐火材料、紙業、高檔家具、特種玻璃等十餘大系列300多個品種的工業生產能力。培育了洛正製藥廠、巨爾乳業、興烽軸承廠、宇通機械、新樂機械、惠中獸藥、森傲家具等一批骨幹企業。高耐磨炭黑、特種耐火材料、剎車盤、蘆罐頭等產品遠銷東南亞。軸承、正骨藥、獸用藥、無塔供水器、飼料機、鞋業產品均銷往全國各地。

旅遊

·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白馬寺鎮旅遊資源豐富。白馬寺鎮殿軒軒昂,鐘聲悠揚,香火鼎旺;金代的齊雲塔、漢魏故城遺址,規模宏大。新石器時代的呂家廟遺址、殷代殷王陵,無不閃爍著中國民族古老文化風采。

近年來,白馬寺鎮黨委、政策搶抓機遇,乘勢而上,依託全鎮“兩區三帶”的經濟發展思路,譜寫全鎮發展的新篇章。東組團區域,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步伐。中房東明小區、鎮政府家屬樓、教師樓、十五局工程公司、汽配集團拔地而起,東方明珠物流中心、華海汽車構建大流通格局,十五局化工廠、洛玻晶華紙業公司等一批高技術彰顯了園區的勃勃生機。在洛白路旅遊帶,花卉、市效農業鬱鬱蔥蔥,孫村蔬菜市場購銷兩旺。

古蹟

在河南洛陽市東郊一片鬱鬱蔥蔥的長林古木之中,有一座被稱為“中國第一古剎”的白馬寺。這座一千九百多年前建造在邙山、洛水之間的寺院,以它那巍峨的殿閣和高峭的寶塔,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遊人。

白馬寺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由官方營造的第一座寺院。它的建設與我國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緊密相連。相傳漢明帝劉莊夜寢南宮,夢金神頭放白光,飛繞殿庭。次日得知夢為佛,遂遣使臣蔡音、秦景等前往西域拜求佛法。蔡、秦等人在月氏(今阿富汗一帶)遇上了在該地游化宣教的天竺(古印度)高僧迦什摩騰、竺法蘭。蔡、秦等於是邀請佛僧到中國宣講佛法,並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跋山涉水,於永平十年(67)來到京城洛陽。漢明帝敕令仿天竺式樣修建寺院。為銘記白馬馱經之功,遂將寺院取名“白馬寺”。

從白馬寺始,我國僧院便泛稱為寺,白馬寺也因此被認為是我國佛教的發源地。歷代高僧甚至外國名僧亦來此覽經求法,所以白馬寺又被尊為“祖庭”和“釋源”。

白馬寺建寺以來,其間幾度興廢、幾度重修,尤以武則天時代興建規模最大。白馬寺為長方院落,坐北朝南,寺內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盧閣、齊雲塔等。遊覽白馬寺,不但可以瞻仰那些宏偉、莊嚴的殿閣和生動傳神的佛像,而且可以領略幾處包含有生動歷史故事的景物。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湖北省荊州市

位置

白馬寺鎮位於江陵縣城區東北,南臨長江黃金水道10公里,觀普公路、郝六公路穿境而過,東臨沙崗,西接熊河,南抵普濟,北倚六合。國土面積149.42平方公里。轄32個村,1個社區居委會,1個養殖場,26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3萬人。耕地面積8.5萬畝,其中水田面積7.1萬畝,旱地面積1.4萬畝。農村總勞力1.7萬個,人均耕地1.68畝。 白馬寺鎮位於江陵縣東北部。國土面積14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8萬畝,總人口5.2萬人。

區劃

白馬寺鎮1949年隸屬江陵縣第五區,1952年後又先後隸屬郝穴區、白馬工委所、熊河區,1975年撤區並社時,以境內白馬寺命名為白馬公社,並新建了譚市、王市、赤湖、白馬、新口5個管理區,1984年改名為白馬區,1987年撤區建鎮改為白馬寺鎮。

2000年至2004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分別為1.5億元、1.9億元、2.6億元、2.7億元、3.6億元,2004年較2000年增137.5%。鎮區面積2平方公里,工業、商貿、住宅區域分布合理,水、電、通訊設施一應俱全;供電系統保障有力,建有35千伏變電站一座,兩台主變容量共9500千伏安;通訊質量安全可靠,建有萬門程控電話,無盲點覆蓋的移動通訊、電視差轉站、有線電視網路。金融、文化、教育、衛生、商業、稅務等服務機構健全。全鎮擁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共196家,形成了造紙、農副產品加工、水產立體開發三大支柱產業。

資源

白馬寺鎮土壤肥沃、物產豐富,環境寬鬆、市場活躍,是湖北省水產板塊建設試點鎮、湖北糧棉基地百強鄉鎮、中國鄉稻生產基地。

白馬寺鎮是湖北省水產板塊建設試點鎮、湖北省糧棉基地百強鄉鎮、中國香稻生產基地.近年來,全鎮以農業綜合開發為契機,最佳化農業品種,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初步形成東菜西魚、南稻北棉的農業產業格局,已建成了生豬繁養、魚蓮共生、魚珠養殖、稻鴨共育、大棚蔬菜、優質油棉等板塊基地,油料、生豬、家信禽、水產品、瓜果、蔬菜、珍珠、優質稻、優質棉等主要農副產品產量均保持良好增長勢頭,糧食產量躋身全省百強。

交通

白馬寺鎮在交通、郵電、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投入,鎮區面積達2平方公里,1000米長的鎮區主幹道與街道縱橫交錯,工業、商貿、住宅區分布合理,水電通訊設施一應俱全,鎮區供排水管全方位覆蓋,水質完全達標;供電系統保障有力,供電線路暢通;通訊質量安全可靠,建有10000門程控電話,無盲點覆蓋的移動通訊,有線電視網路全鎮。

白馬寺鎮在改善城鎮設施的同時,積極抓好新農村建設,整體推進一建三改,建設生態家園,切實關心民眾生活,全面啟動農村改水工程,並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血防綜合治理,因地制宜開展扶貧開發,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日益改善。

由來

相傳白龍馬違反天規,受貶困禁於白馬寺,恰遇唐僧取經經過此地,唐僧救之皈佛西去,終成正果。時人建寺廟以示紀念,因而得名白馬寺(現名白馬寺鎮)。境內現有唐僧師徒取經歸來,路經此地遭受八十一難中的最後一次劫難的見證――曬經台(又名木魚山)和千年老龜等多處遺蹟。遠古時在郢都有四座古寺廟,流傳排序為“上有金枝、金果,下有明月、頭陀”;而白馬寺鎮就占有兩座:金枝和頭陀,尤以金枝寺最為遠古,已1900多年。其歷史之遠久,非州、府、縣廟可比。

金枝寺始名清淨林,於公元502年昭明太子為胡太后祈安改名為金枝寺。建築分前、中、後三殿,樓閣宏開,紺像巍峨,金碧交輝,景陽鐘聲響徹方圓十里。在它1929年的歷史中有3次被毀,3次重建。第一次被吳誥毀,復建於梁太監五年。至北後周時,高祖武帝宇文邕即“公元557年”下詔:滅天下僧道,毀除寺觀,又第二次被毀。唐貞觀九年十一月,即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明下詔,凡天下諸州,有寺之處,仍復建立。原中殿後門左牆上有領修碑文記載,太宗命尉遲恭帶銀督修,加上地方善人躍然資助,三月即成。傳說在修復過程中,獨缺中殿中梁1根,因復寺熱情感動玉帝,速派魯班下凡用刨葉滾成中梁1根。後人不信,上看就有灰塵入眼,奇怪之至。公元1976年“破四舊、立四新”,在極左路線的指引下,第三次被毀,仍未復原。

王光旦先生,於大清五十八年記載了它的興衰過程:

世尊拈花於靈山,妙傳心印,達摩面壁於少林,大悟宗旨。五葉既敷,千花競秀,分宗別派,各立門庭。郢都金枝寺者,三楚叢林之首。山明水秀,襟湖帶河,凡登臨寄傲者,以為東南偉觀。其創自漢章武元年,名“清淨林”,未幾為吳浩所滅,僅存銅像三尊。復至梁天監五年,昭明太子,為胡太后祈安,改為金枝寺。承聖三年,元帝游夢古寺。珠綱交絡,樓閣宏開,紺像巍峨,金碧交輝。遂昭禮畢目聯,云:金色界中兜率院,碧蓮花里梵王宮,荊山居士,陸法和書。景陽鐘鳴仍覺。適值文武朝觀,即問陸太史:“卿曾見此聯否?”奏曰:“離御極東南百里,金枝寺耳。”帝曰:“朕欲往觀。”鄉其保駕即日乘龍舟而下,鑒駕至寺,觀覘上下,與夢中所見無異。召僧法雲見禮畢賜坐,乃跏跌於石。問曰:“請道現成公案。”雲以手打圓,相雲箇中訊息,帝心大悅。即於佛前頂禮發願:願我來世童真入道,廣宏經教,化度含識,共登菩提。游畢迴廊,見華嚴樓前翠柏中,結下一形,仿佛彌勒。帝曰:“此寶樹耳。”因名其山曰“寶樹”。鑒舸返御,捐內帑以壯鍥。自此叢林煥彩,眾教聯輝。至後周時,詔滅天下僧道,毀除寺觀,遂成瓦礫。至唐貞觀九年十一月詔下,凡天下諸州有寺之處,仍復建立。而寺基為居士,楊提所居。居士艱於嗣,聞詔下,即將第址二十七畝,施為佛基,水陸糧田六十畝,及外河灘,均為香火供奉之具。附近檀越,謂天下寺觀,乃聖人開道之場,當今聖人如此崇敬,我等宜當竭力。於是一倡而眾躍然以助,加之內帑,三月而成。沙門智?及諸紳士,延余作記,使事傳而不朽。子曰:今聖上洪福齊天,巍音百代;兼之官秩環居,文墨繼茁,自此千古恆新,則建設諸公,與寺不朽矣,是為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