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渡鎮

白馬渡鎮

白馬渡鎮位於道縣東部。境內有尖坡嶺和龍神坳等山,東南高,西北低,屬平崗區,多為紅壤。

基本信息

白馬渡鎮馬渡
白馬渡鎮位於道縣東部。鎮政府駐地距縣城15公里。東與柑子園鄉交界,南與白芒鋪鄉相鄰,西與梅花鎮上關鄉、東門鄉相望,北與雙牌縣理家坪鄉和寧遠縣中和鎮接壤。鎮政府駐地白馬渡圩。轄白馬渡、清溪、南沖、海龍、瓜地、鴨子坪、社福、泉家塘、東山、報國、青口、倒水洞、古木洞、大坪地、大陽、泥江口、雷家洞、唐家山、宜山坪、樟武坊、申尾、廟頭,武家灘等23個村,254個村民組。

概況

白馬渡鎮白馬渡鎮
1951年以駐地命名建立清溪鄉。1956年撤區並鄉為原名。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5年撤區並鄉與原青口鄉合併為白馬渡鎮。全鎮總面積98.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16.2公頃,林地5455.4公頃,7861戶,33885人。境內有尖坡嶺和龍神坳等山,東南高,西北低,屬平崗區,多為紅壤。瀟水、清溪貫穿全境,瀟水、宜水、寧遠河在境內匯合,沿河村莊多為水淹,是雙牌水庫水淹區。田地靠電排灌溉。盛產稻穀、油菜、柑桔、烤菸等。鎮年工農業總產值7497萬元,年財政收入72萬元。

境內設有中學1所、國小27所,醫療機構35個,有道縣萬畝臍橙基地和建材廠、竹木加工廠等。簡易公路四通八達,道縣至油湘公路橫穿境內,瀟水四季通航,白馬渡圩是道縣東部農、副產品集散地。

鄉村面貌

白馬渡鎮白馬渡鎮
【白馬渡】Báimǎdù
昔日有仙人騎馬至此,會江水陡漲,濁浪如山,仙人飛騰而去,而馬不能渡,化為白石,立於渡口,取名白馬渡。村委會駐白馬渡,轄白馬渡、宋家、何家洞、大嶺背、石壩等17個村民組。總面積3.9平方公里,耕地93.7公頃,567戶,2345人。
【清溪】Qīngxī
由七條山沖水匯成小溪、溪水清澈見底、取名清溪。村委會駐老屋,轄老屋、清溪、桃子園、富竹壩、六旺等17個村民組。總面積6.3平方公里,耕地158.6公頃,458戶,1826人。
【南沖】Nánchōng
地處高山南面,取名南沖。村委會駐老屋。轄老屋、南沖、秦家、新屋、黃陡坡、梁家、沙子嶺、黑山嶺等15個村民組。總面積6.1平方公里,耕地66.7公頃,457戶,1826人。
【海龍】hǎiLóng
以地形象海龍,得名。村委會駐富竹山,轄富竹山、海龍、龍外、香爐石、上梘、大栗山、磨家山、何家、李家、胡家、龍船石等17個村民組。總面積5.6平方公里,耕地113.3公頃,464戶,1989人。
【瓜地】Guādì
清時,從鴨子坪遷來。常在此地種而得名。村委會駐藕塘,轄藕塘、鬼崽屋、瓜地、野牛洞、高山洞、旱田、牛凹嶺等8個村民組。總面積2.5平方公里,耕地48公頃,256戶,1170人。
【鴨子坪】Yāzǐpíng
明朝時,有人在此設廠牧鴨,後定居成家,取名鴨子坪。村委會駐鴨子坪,轄王家、對門村等6個村民組。總面積1.9平方公里,耕地36公頃215戶,820人。
【社福】Shèfú
明朝時,有位江西人,在此開鋪賣布,能給人方便,賒了很多布給人家,人稱為賒布村,解放後諧音改為社復。後該村靠黨的政策致了富,村民說享了社會主義的福,現改為社福。村委會駐社福,轄社福、開竹鋪等4個村民組。總面積1.6平方公里,耕地25.3公頃,183戶,728人。
【泉家塘】Quánjiātáng
村南有泉,村前有塘,取名泉家塘。村委會駐泉家塘,轄泉家塘、劉家、魏家等7個村民組。總面積1.8平方公里,耕地16.7公頃,173戶,766人。
【東山】Dōngshān
1958年建隊,以片村命名塘洞大隊,1966年為和平大隊,後改名東山大隊即東山村。村委會駐紅地,轄梅田、塘洞、熊家、上尹、紅地、梅田橋、竹元腳、梘槽背、廖家等21個村民組。總面積9.7平方公里,耕地194.4公頃,788戶,3308人。
【報國】Bàoguó
以姓取村名。村委會駐鋪市,轄報國、鋪市、新屋、涼亭、九沖壘、獅藤等12個村民組。總面積5.8平方公里,耕地63公頃,376戶,1588人。
【青口】Qīngkǒu
此地是瀟水與寧遠河的匯合口,河水清澈,取名青口。村委會駐黃家,轄黃家、青口、養牛坪、劉家、施家、莫家、何家、寨子嶺等18個村民組。總面積4.5平方公里,耕地38.7公頃,570戶,2285人。
【倒水洞】Dàoshuǐdòng
四面高山,下雨時,水倒流歸洞,取名倒水洞。村委會駐下周家,轄下周家、上周家、張家、夏家、界牌嶺、芭蕉累等7個村民組。總面積5平方公里,耕地34.7公頃,209戶,806人。
【古木洞】Gǔmùdòng
村後古木參天,村前田洞如茵,取名古木洞。村委會駐古木洞,轄古木洞、油井、蔣家等16個村民組。總面積7.1平方公里,耕地94公頃,405戶,1542人。
【大坪地】Dàpíngdì
此地昔日是一塊平原,得名大坪地。村委會駐對門村。轄對門村、亥竹、堆子頭、楊柳井、大山沖、大坪地等9個村民組。總面積5.1平方公里,耕地71.3公頃,357戶,1870人。
【大陽】Dàyáng
明朝時,從衡陽遷來,以陽姓多,取名大陽。村委會駐大陽,轄大陽、岩頭背、河源車、黑灣、胡家等9個村民組。總面積2.4平方公里,耕地33.7公頃,296戶,910人。
【泥江口】Níjiāngkǒu
從江西遷來,立村於宜水與沱水匯合之口,得名泥江口。村委會駐泥江口,轄泥江口、藤家等8個村民組。總面積1.5平方公里,耕地14.7公頃,161戶,588人。
【雷家洞】Léijiādòng
陳姓從江西遷來,昔為雷家所居之地,取名雷家洞。村委會駐雷家洞,轄雷家洞、拱橋邊、對游山等10個村民組。總面積2.2平方公里,耕地27.2公頃,288戶,1121人。
【唐家山】Tángjiāshān
明朝時,唐姓從零陵遷來,村後有山,取名唐家山。村委會駐唐家山,轄唐家山、許家洞、魯家山、牛下河、小河邊等12個村民組。總面積3.5平方公里,耕地37.7公頃,376戶,1204人。
【樟武坊】Zhāngwǔfāng
村邊昔有巨樟,取名樟木山,後訛為樟武坊。村委會駐樟武坊,轄樟武坊、洞頭上、沙累里、清明塘、五家窯等15個村民組。總面積8.1平方公里,耕地80公頃,589戶,2178人。
【申尾】Shēnwěi
清時,由樟武坊分居,立村建宅,正值申時尾竣工,取名申尾。村委會駐申尾,轄申尾、石馬神、大累口等5個村民組。總面積3.9平方公里,耕地33.3公頃,159戶,550人。
【宜山坪】Yíshānpíng
建村於宜山大嶺山麓,地勢平坦,取名宜山坪。村委會駐宜山坪,轄宜山坪、響堂屋等6個村民組。總面積2.1平方公里,耕地20公頃,215戶,800人。
【廟頭】Miàotóu
建村於古廟前頭而得名。村委會駐廟頭,轄廟頭、楊梅嶺、三里塘、秀峰廟等11個村民組。總面積10平方公里,耕地26.7公頃,273戶,1042人。
【武家灘】Wǔjiātān
昔有武姓秀才,居家河灘之畔,初名伍家灘,後改武家灘。村委會駐武家灘,轄武家灘、魏家、鄭家等7個村民組。總面積4.8平方公里,耕地21.4公頃,195戶,721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