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山[雲南省牟定縣白馬山]

白馬山又名馬蹤山、馬足跡山而得名。位於縣城東北安樂鄉、蟠貓鄉、新橋鎮交界處。

白馬山[雲南省牟定縣白馬山] 白馬山[雲南省牟定縣白馬山]

白馬山距縣城30公里,面積約3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485.4米。形似巨佛跌坐,頂峰早晚常現祥光,古剎藏於林間,彝家圍篝火踏歌起舞,曬經松傳誦著古老的神話。

一、恐龍化石遺址

白馬山腳安樂村大沙地山坡,1978年9月發現恐龍大腿骨化石1塊,省博物館在進一步考察中採集到恐龍腿骨、肢骨、脊椎骨化石。經考古工作者鑑定,與祿豐恐龍屬同一類型、同一時代,距今7000萬年至2億年。

二、冰川遺蹟

白馬山之所以得名“馬蹤山”、“馬足跡山”,蓋因山頂岩石上有馬蹄形臼形石坑而得名。其實,從東麓海子沖村登山,這種臼形石坑從半山延至山頂,呈帶狀分布,據查對照冰川資料,這是地球演化史上第四紀冰川活動時形成,為冰川遺蹟,有極高的科研和觀光價值。

三、龍崗神廟

安樂村後有一嶺崗,上有一廟,供奉山神。1976年初夏的一天下午,當地村民正在薅秧,突然大睛天雷聲隆隆,大雨突降。人們直腰抬頭,只見對面山神廟(當時是牛廄)的山崗上戰鼓擂鳴,兩群古代武士正在戰鼓聲中廝殺。有騎馬將軍提馬揮刀,刀起處人頭落地。人們驚奇地看了5、6分鐘,煞時人影消失,一片紅光。

據地質學家說這裡是一巨大磁鐵礦,如同一台巨大的錄音錄影機,在一個特定條件下,把一場古代戰爭錄了下來,又在一個特殊的適當氣候條件下重現出來。神哉。

四、建文帝遁跡連城寺

連城寺在白馬山南麓一個隱蔽的峽谷中,有一條從石崖上開鑿的“五尺通道”直通山後,寺在峽谷中央。明朝建文皇帝於1402年在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全川門當天,焚宮逃遁,在連城寺出家為僧法名過峰。

明朝末年,永曆帝見大勢已去,山河欲崩,遂派高僧清宣和尚至白馬山重建連城寺,為自己後事做準備。當吳三桂抓到永曆帝後,帝曾請求不要殺他,願出家為僧。永曆帝被縊死後,清宣仰面長嘆,跪拜痛哭,絕食而死。現存清宣和尚之塔。

五、絕斗崖下園通寺

園通寺是500多年前玄機祖師創建。寺在一條東西向隱蔽峽谷中,地形險要,“東有獻花絕斗之崖,南有飛泉瀑溪之嶺,西則連其脈於天竺之國,北則邑其潤於金沙元江”。乃“天開淨界”。今古剎重輝,傳暮鼓晨鐘,伴白雲飛渡。

六、擔當駐錫傳經寺

位於白馬山主峰之東的傳經寺是白馬山規模最大的寺院,呈三軸三進九院布局,曾建殿宇寮房100多間,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蜀僧性壽創建。著名畫僧擔當和尚住持該寺多年,曾鑄有鐵扁擔和鐵鞋以紀念。寺毀於文化大革命。

白馬山東北面還有文殊寺等遺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