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雀 形目 > 椋鳥科 > 八哥屬
PASSERIFORMES > Sturnidae > Acridotheres albocinctus
描述:中等體型(26厘米)的黑色八哥。略具羽冠,特徵為具白色的寬頸圈。頸圈冬季皮黃,尾下復羽具寬的白邊。幼鳥色較淺且多褐色。
虹膜-偏藍色或黃色;嘴-黃色;腳-艷黃。
叫聲:尚無記錄。
分布範圍:印度阿薩姆、中國西南、緬甸。
分布狀況:地區性候鳥,見於雲南西北部的濕潤開闊地,高可至海拔1200米。
習性:喜沼澤地帶及牧
形態描述
整個頭黑色,頭頂和羽冠具藍黑色金屬光澤,前額羽簇不甚發達,後頸黑色具白色縱紋,呈黑白相雜狀,頸側有一大的淺棕白色斑,與後頸一起形成白色頸側,其餘上體黑褐色。初級飛羽基部白色,形成白色翅斑。尾黑色具白色端斑,且愈向外側尾羽白色端斑愈大。下體黑灰色,下腹中央具淺棕白色羽端,尾下復羽黑色具白色羽緣。 虹膜黃色、黃白色、藍白色至淡藍色。嘴黃色,基部橙黃色,腳黃色。
外形、大小和林八哥相似,體長22-25cm。整個頭黑色而具藍色金屬光澤,後頸黑色具白色細紋與頸側淺棕白色斑形成白領。上體黑褐色,初級飛羽基部白色形成白色翅斑,飛翔時明顯可見。尾黑色具白色端斑。下體黑灰色,下腹中央和尾下復羽黑色具白色端斑。嘴和腳黃色。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的稀樹草地、林緣和曠野,也出入於農田、牧場和村寨附近的樹上,有時也見於河谷和沼澤。
生活習性
常成對或成3-5隻的小群活動,特別喜歡伴隨牛等家畜活動和覓食。主要以蝗蟲、蚱蜢、金龜子、螻蛄等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也吃蛙類、蜥蜴等脊椎動物,以及穀粒、果實和種子等植物性食物。
分布範圍
分布於印度東北部、緬甸北部和中國(雲南西北部麗江、西部騰衝、盈江、潞西、耿馬和南盡部勐海。)。
繁殖
卵生
白領八哥的繁殖期在4-7月。營巢於樹洞或河岸洞穴中。距地高多在2-6m,巢用枯草樹皮纖維、紙屑和羽毛構成。每窩產卵4-6枚。卵的大小為27.4mm×20.9mm,最大28.8mm ×21.7mm和28.5mm×22.0mm,最小為26.1mm×20.0mm。雌雄輪流孵卵。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較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
白領八哥在我國僅分布於雲南西北部、西部和南部等少數地方,分布區域狹窄,種群數量稀少,不常見。已被列入國際鳥類聯盟世界瀕危鳥類名錄。我國還未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資料庫--
拉丁目名 | Passeriformes |
中文目名 | 雀形目 |
拉丁亞目名 | |
中文亞目名 | |
拉丁科名 | Sturnidae |
中文科名 | 椋鳥科 |
拉丁亞科名 | |
中文亞科名 | |
拉丁屬名 | Acridotheres |
中文屬名 | 八哥屬 |
拉丁種名 | albocinctus |
中文名 | 白領八哥 |
拉丁亞種名 | |
命名人 | Godwin-Austen et Walden |
原始屬名 | |
原始文獻 | Chen Fuguan Luo Shiyou et al.,1998.FAUNA SINICA AVES Vol. 9: Passeriformes (Bombycillidae-Prunellidae). Science Press, Beijing;Godwin-Austen et Walden,1875.Ibis (3) 5: 251;Zheng Zuoxin,1989.BIRDS OF THE WORLD(Latin, Chinese and English names). Beijing: Science Press. |
同物異名 | Acridotheres albocinctus Godwin-Austen et Walden; |
英文名 | Collared Myna,White-collared Myna, |
海拔上限 | |
海拔下限 | |
特有種 | |
國內分布 | 雲南, |
資料來源 | CoL China 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