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集鎮

白集鎮

白集鎮轄38個行政村,97個自然村,234個村民組。總戶數13724戶,其中非農業人口1105人,回族21人。白集鎮域地勢基本平坦,南部、東部相對稍低,西北較高,最高點在王崗,海拔高度45米,最低處在張小廟,海拔高度為38米。

基本信息

概況

白集鎮位於沈丘縣西北部,距縣城9千米。轄白集、高莊、李竹元、楊樓、田營、梁廟、查大莊、常樓、張美莊、韋莊、王崗、李宋樓、大王樓、新、李樓、程營、張單莊、王營子、老官林、兗營、河灘、胡小樓、劉院、胡院、白莊、後三莊、劉樓、尹莊、大灘李、張小廟、中庭湖、大許莊、魯寨、顧營、苗營、耿莊36個行政村。商(丘)臨(泉)公路穿境。
[代碼]411624108:~200白集村 ~201高莊村 ~203李竹元村 ~204楊樓村 ~205田營村 ~207梁廟村 ~208查大莊村 ~209常樓村 ~210張美莊村 ~211韋莊村 ~212王崗村 ~213李宋樓村 ~214大王樓村 ~215新村 ~217李樓村 ~218程營村 ~219張單莊村 ~220王營子村 ~221老官林村 ~222兗營村 ~223河灘村 ~224胡小樓村 ~225劉院村 ~226胡院村 ~227白莊村 ~228後三莊村 ~229劉樓村 ~230尹莊村 ~231大灘李村 ~232張小廟村 ~233中庭湖村 ~234大許莊村 ~235魯寨村 ~236顧營村 ~237苗營村 ~238耿莊村

沿革

1951年為十一區,1958年設白集管理區,1959年建公社,1983年改鄉,1988年改鎮。1997年,面積60平方千米,人口6.1萬,轄新村、程營、大王樓、李宋樓、王崗、韋莊、張美莊、常樓、查大莊、田營、王營子、老官林、啟營、張單莊、高莊、楊樓、梁廟、李竹園、鹿樓、耿莊、苗營、魯寨、李樓、大許莊、中心湖、張小廟、大灘李、尹莊、白集、劉樓、後白莊、白莊、胡橋、河灘34個行政村。

環境資源

鎮域地下水源豐富,自集以東、南、西為富水域,以北相對貧乏。溝渠縱橫,排灌自如,在全縣農副業生產中處於較高的水平,為白集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中庭湖884.8畝;西蔡河、老蔡河、老母豬溝、紅旗乾渠,全長32.3公里。支流37條,全長68公里,水域總面積為5600畝,建有橋、閘、涵577座。土壤多為黃河泛濫漫流沖積而成,50年代土壤普查,分為沙土、紅淤土、鹼土種類,其中沙土占總面積50%,紅淤土占40%,鹼土10%。經土壤改良,1985年土壤普查探明兩合土占總面積的73%,淤土、黑底潮土、灰質老土,三合土占總面積的27%。總人口60945人,總戶數13381戶,其中非農業人口1105人,回族21人。白集鎮域地勢基本平坦,南部、東部相對稍低,西北較高,最高點在王崗,海拔高度45米,最低處在張小廟,海拔高度為38米。

經濟建設

白集鎮民營工業發展迅速。早在七、八十年代,白集鎮的勞保手套、皮革製品、篩網羅底就享譽全國,企業久旺不衰。目前,全鎮民營經濟蓬勃發展,有工業項目600多家。其中,勞保手套生產有3個專業屍,1200個加工戶;皮革製品有135個加工戶;篩網羅底加工輻射4個行政村9個自然村,共有織機1300多台,從原料到成品全部流水作業,一條龍生產;高檔產品聚酯網現已發展3家。翻砂鑄造、木材加工、脫水蔬菜、紙業印刷、建築建材等企業項目發展紅火。其中,周口新大紙業有限公司是乾法成型熱合無塵紙生產企業,占地面積1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500平方米,固定資產380萬元,流資180萬元,引進丹麥、瑞典設備主機和生產技術,年產熱合無塵紙1500噸,創產值2000萬元,實現稅利590萬元,產品暢銷國內20多個省市。2001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1.06億元,利稅1700多萬元,居全縣前列。

農業發展

白集鎮農業向產業化快速推進。2001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85元。2002年,全鎮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科技投入為動力,快速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種植優質小麥2萬畝,優質雜糧3.5萬畝,各類蔬菜6000畝,黃花菜、無鈴山藥4000畝,西瓜、甜瓜2000畝,精品雜1500畝,已基本形成以優質小麥生產為主導,以優質小雜糧為重點,以優質瓜果菜為主攻方向的三大特色產業。鎮黨委府引導農產消化秸稈資源,興建規模養牛場3個,年出欄肉牛1500頭以上,建槐山羊養殖場2個,生豬養殖場7個。畜牧業規模養殖成為自集鎮農業產業化新的亮點。

城鎮建設

該鎮是縣委、縣政府規劃內4個重點建設的鄉鎮之一。白集鎮自古以來就是當地商貿集散地,輻射周邊五鄉百村近30華里。2002年,鎮黨委、政府決定抓住沈丘縣被定為國家重點扶貧縣的政策機遇,興建大型專業市場,把白集鎮真正建成區域性中心集鎮,改寫白集鎮多年來沒有固定市場,沒有專業市場,只有“馬路市場”的歷史。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運作的思路,全面啟動“一街一路市場”工程。一是修復900米政府大街,抬高路基、鋪油硬化、修砌邊溝,邊緣綠化;二是改造商臨路兩側舊建築,共拆除1日房84戶263間,改造平房13戶54間,裝修樓房65戶213間,新建樓房要求兩層次以上;三是在商臨路西側建南、北、中3個型專業市場,總占地5萬平方米,安排攤位600個,門店240家。“一街一路三市場”主體工程2002年底竣工,配套工程2003年完成。城鎮化建設將帶動其他各業的發展,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將匯聚白集鎮,實現當地農民增收、農村富裕。

社會事業

白鎮是河南省科技鄉鎮,工業、農業等先進實用技術得到普遍推廣。教育教學條件不斷完善,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通過省政府驗收,現有高中1處,國中5處,國小36處,在校學生6300人。衛生保建體系健全,鎮衛生院1994年被國家衛生部定為“一級甲等醫院”,“四苗接種”防疫率達97.6%,兒童保償率98%以上。交通事業快速發展。境內有省級幹線1條,10.公里;二線路3條,15公里;圍鎮環城路5公里;鎮至村主要幹道硬化22公里。廣播電視電話發展迅猛。村級廣播普及率100%;電視普及率95%,90%以上行政村安裝了有線電視;村村通程控電話,人民民眾文化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發展規劃

第一、強力推進工業化進程。白集工業發展要實現三馬領跑、四龍騰飛”。“三馬”即重點發展三業:無塵紙業,聚酯網業,勞保產業。“四龍”即新大紙業有限公司的乾法成型熱合無塵紙及深加工項目高檔衛生棉產品,永豐實業有限公司大型寬幅系列聚酯網產品,顧營網業龍頭公司的310個加工戶、近千台織機生產的各類絲網系列產品,皮件廠及3個專業村168個加工產生產的新型出口勞保手套系列產品。

第二、加大城鎮化建設力度。運用經營城鎮理念,完成組裝城鎮規劃項目,打造白集經濟事業發展的“晶片”。下步城鎮建設重點項目是實施“二三一工程”。二是修建兩條路,一條白集一徐集的輻射路,長8000米;另一條是白集一中庭湖的環線路,長2000米。三是組裝3個小區,即鎮政府門前東環路兩側的行政區,省道。商臨路兩側的商貿區,南環路一中庭湖的民營經濟開發區。

第三、加速農業現代化發展。白集鎮的農業產業化發展要立足結構最佳化,突出小步快跑,建好四個基地:一是橫跨兩場五村千戶的肉牛擴繁養殖基地,實現年存欄肉牛30000萬頭目標。二是2000畝新型優質高蛋白牧草“哥侖比亞”2號基地。三是以夏煙為主體的5000畝“三熟制”耕作基地。四是建設30000畝“訂單優質小麥”基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