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5-30厘米,全體被具節的長柔毛,具較長的匍匐莖,上升,逐節生根。
莖四棱形,基部有時帶紫色。
葉草質,莖中部的最大,心臟形,長2-4.2厘米,寬1.9-3.8厘米,先端急尖,通常具針狀小尖頭,基部心形,具長方形基凹,邊緣具卵形粗圓齒,齒頂端鈍,兩面被具節長柔毛,下面通常帶紫色,葉柄長1.2-2.5厘米,被長柔毛;莖基部的葉片同形較小,葉柄細長,長約為葉片之3倍。
聚傘花序通常3花,呈輪傘花序;苞片及小苞片線形,長約4毫米,具緣毛。花萼管狀,微彎,長1-1.2厘米,外面被長柔毛及微柔毛,內面無毛,齒5,略呈二唇形,上唇3齒,較長,下唇2齒,稍短,齒均狹三角形,長4-5毫米,先端漸尖呈芒狀,邊緣被緣毛。花冠粉紅至淡紫色,鐘形,長2-2.4厘米,外面被疏長柔毛,內面僅在下唇中裂片下方被長柔毛,冠筒自花萼喉部向上漸寬大,至喉部寬達6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寬卵形,先端凹入,下唇伸長,斜展,3裂,中裂片最大,扇形,先端微凹,兩側裂片卵形。雄蕊4,後對著生於上唇下面近喉部,短於上唇,前對著生於下唇側裂片下方花冠筒中部,長僅達花冠筒喉部,花絲細長,長2.5-4毫米,花葯2室,室叉開。子房4裂,無毛。花盤杯狀,裂片不明顯,前方呈指狀膨大。花柱細長,花時與上唇等長,先端2裂。成熟小堅果長圓形,深褐色,具小凹點,無毛,基部略呈三棱形,果臍位於基部。
花期4-5月,果期5-6月。
分布範圍
產陝西南部秦嶺一帶;等模式標本采自陝西澇峪河附近的關爺山或澇峪山及光頭山。
生長環境
生於溪邊、林緣陰濕肥沃土上,海拔11000-1700米。
栽培技術
是否栽培:野生。
主要價值
【藥 名】:白透骨消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唇形科活血丹屬植物白透骨消的全草。
【功 效】:舒筋止痛、活血消腫。
【主 治】:治筋骨痛、外傷紅腫。
【性味歸經】:甘、辛,平。入肝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一15克。外用:煎水外洗。
【別 名】:長管活血丹(陝西)
【拉丁名】:Glechoma biondiana Diels C. Y. Wu et c. Chen.Drococephalum biondiana piels.
命名來源:[Act.Phytotax. 12(1): 31. 1974]
中國植物志:65(2):318
模式采自:陝西東南部
【考 證】:始載於《中國植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