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硬質小麥

白色硬質小麥

小麥是小麥屬植物的統稱,是一種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的禾本科植物,起源於中東地區。小麥是世界上總產量第二的糧食作物,僅次於玉米,而稻米則排名第三。小麥的穎果是人類的主食之一,磨成麵粉後可製作麵包、饅頭、餅乾、蛋糕、麵條、油條、油餅、火燒、燒餅、煎餅、水餃、煎餃、包子、餛飩、蛋卷、速食麵、饢餅、意式麵食、古斯米等食物;發酵後可製成啤酒、酒精、伏特加,或生質燃料。小麥富含澱粉、蛋白質、脂肪、礦物質、鈣、鐵、硫胺素、核黃素、煙酸及維生素A等。因品種和環境條件不同,營養成分的差別較大。

白色硬質小麥

科屬分類

【中文名】:小麥 小麥 馬煒梁拍攝於上海市上海農科院

【學名/拉丁語名】:Triticum aestivum Linn.

【英語名字】:Common wheat,bread wheat

白色硬質小麥 白色硬質小麥

【域】:Eukarya

【界】:Plantae

【門】:Magnoliophyta 小麥

【綱】:Liliopsida

【目】:Poales

【科】:Poaceae

【屬】:Triticum

【種】:Triticum aestivum

形態特徵

學名:小麥(古代:麩麥)、浮麥、浮小麥、空空麥、麥子軟粒、麥

白色硬質小麥 白色硬質小麥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中空,葉子寬條形,子實橢圓形,腹面有溝。子實供制麵粉,是主要糧食作物之一。由於播種時期的不同有春小麥、冬小麥等。小麥是禾本科小麥屬的重要栽培穀物。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莖具4~7節,有效分櫱多少與土肥環境相關。葉片長線形;穗狀花序直立,穗軸延續而不折斷;小穗單生,含3~5(~9)花,上部花不育;自花授粉;穎革質,卵圓形至長圓形,具5~9脈;背部具脊;外稃船形,基部不具基盤,其形狀、色澤、毛茸和芒的長短隨品種而異。穎果大,長圓形,頂端有毛,腹面具深縱溝,不與稃片粘合而易脫落。

主要分布

【華北地區】: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

白色硬質小麥 白色硬質小麥

【華東地區】:山東、江蘇、安徽

【華中地區】:江西、湖北

【西北地區】: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

【東北地區】:遼寧、吉林、黑龍江

【西南地區】:重慶、四川、貴州(除雲南)

【北方地區】:內蒙古

人工培植

生物習性

小麥是一種溫帶長日照植物,適應範圍較廣,自北緯17°~50°,從平原到海拔約4000m的高原(如中國西藏)均有種植。按照小麥穗狀花序的疏密程度,小穗的結構,穎片、外稃和芒以及穀粒的性狀、顏色、毛絨等,種下劃分為極多亞種、變種、變型和品種;根據對溫度的要求不同,分冬小麥和春小麥兩個生理型,不同地區種植不同類型。在中國黑龍江、內蒙古和西北種植春小麥,於春天3~4月播種,7~8月成熟,生育期短,約100天左右;在遼東、華北、新疆南部、陝西、長江流域各省及華南一帶栽種冬小麥,秋季10~11月播種,翌年5~6月成熟,生育期長達180天左右。

培植範圍

小麥的世界產量和種植面積,居於栽培穀物的首位,以普通小麥種植最廣,占全世界小麥總面積的90%以上;硬粒小麥的播種面積約為總面積的6%~7%。生產小麥最多的國家有美國、加拿大和阿根廷等。

病蟲防治

為害小麥的病害有:小麥條鏽病、葉鏽病、稈鏽病、腥黑穗病、散黑穗病、黃矮病、紅矮病、全蝕病、葉斑病等。蟲害有小麥蚜蟲、麥種蠅、吸漿蟲、紅蜘蛛、葉蟬、蠐螬、金針蟲、螻蛄、麥葉蜂、麥稈蠅等。

膳食營養

白色硬質小麥膳食 白色硬質小麥膳食

小麥富含澱粉、蛋白質、脂肪、礦物質、鈣、鐵、硫胺素、核黃素、煙酸及維生素A等。因品種和環境條件不同,營養成分的差別較大。從蛋白質的含量看,生長在大陸性乾旱氣候區的麥粒質硬而透明,含蛋白質較高,達14~20%,麵筋強而有彈性,適宜烤麵包;生於潮濕條件下的麥粒含蛋白質8~10%,麥粒軟,麵筋差,可見地理氣候對產物形成過程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

麵粉除供人類食用外,僅少量用來生產澱粉、酒精、麵筋等,加工後副產品均為牲畜的優質飼料。進食全麥可以降低血液循環中的雌激素的含量,從而達到防治乳腺癌的目的;對於更年期婦女,食用未精製的小麥還能緩解更年期綜合症。

適用人群

適宜心血不足的失眠多夢、心悸不安、多呵欠、喜悲傷欲哭,古稱婦人髒燥(癔病)者食用;患有腳氣病、末梢神經炎者宜食小麥;體虛自汗盜汗多汗者,宜食浮小麥;也適宜婦人回乳時食用。

白色硬質小麥 白色硬質小麥
白色硬質小麥 白色硬質小麥
白色硬質小麥粉 白色硬質小麥粉
硬質小麥穗 硬質小麥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