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白糖黃皮又名白糖甜黃皮,產於廣西梧州昭平、鐘山及柳州的柳城等 地。果實心臟形,單果重6.7~7.3克,果皮淺黃色、較厚,果肉黃白色、肉脆;可溶性固形物13%~20%,味清甜,有香氣,種子1~5粒。果實7月上旬~8月上旬成熟,可種植。
灌木或小喬木;葉為奇數羽狀複葉;花小,排成頂生或腋生的圓錐花序;萼4-5裂;花瓣4-5;花盤短;雄蕊8-10,插生於花盤基部四周,花絲下部常增粗;子房4-5室,每室有胚珠2顆;果為一漿果。
生長環境
白糖黃皮喜溫暖、濕潤的環境,對土壤要求不高,山坡地、池塘邊、屋前屋後的粘壤土、砂壤土都可種植。以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1月平均溫度在12℃以上為最。白糖黃皮坐果率的高低與花粉萌發率有很大的關係,而花粉萌發率則受開花狀態不同、品種差異和氣候條件的影響。在生產中,白糖黃皮的坐果率差異很大,且不同年份開花坐果也不同
分布範圍
芸香科(Rutaceae)黃皮屬(Clausena)植物全世界約有30種,分布於熱帶、亞熱帶地區。我國近10種,分布於長江以南各省,大部分集中於雲南、廣東、廣西、海南及台灣等省區。
主要價值
1.防治流感,感冒,瘧疾:白糖黃皮葉五錢至一兩。水煎服。
2.肝胃氣痛:生黃皮果曬乾,每日10個,水煎服。或用白糖黃皮樹根l至2兩,水煎後去渣,加黃酒沖服。
3.疝氣偏墜:白糖黃皮樹根2兩,小茵香5錢,水煎後去渣,沖入黃酒適量,溫服,一日 2次。
4.風痰流注,寒性膿瘍:白糖黃皮樹嫩葉,白糖黃皮果核焙燥研細,龜板砂炒研末,各4兩,煉蜜為丸,如小豆大,每服2錢,一日2次,以黃酒送下。
5.蛔蟲上攻,心下痛:白糖黃皮果6錢(鮮者2兩),水煎空腹服。
6.毒蛇、狂犬咬傷:白糖黃皮樹葉2兩,焙燥,研細,用適量好黃酒隔水燉煮,一月分2次溫服,並以藥渣敷於傷口。
7.腸痙攣,腸癌痛,胃神經痛:白糖黃皮果核炒香,研細末,以水或黃酒送下,每服2錢,一日2至3次。
品種分類
崗黃皮 齒葉黃皮 齒葉黃皮(原變種) 光滑黃皮 海南黃皮 湖北黃皮 黃皮 黃皮屬 假黃皮 毛齒葉黃皮 毛葉黃皮 細葉黃皮 香花黃皮 小黃皮 雲南黃皮 雲南黃皮(原變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