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地點
物品介紹
957年陝西西安李靜訓墓出土。高27.4厘米,口徑5.9厘米。明器。盤口外侈,圓唇,束腰式細長頸,豐肩,鼓腹下漸收,近底處外撇,平底。頸飾弦紋兩道,肩一側塑一雞首,高冠圓目,張口作昂首啼鳴狀,胸上劃、點羽毛;與之相對的一側為直體曲頸伏首形龍柄,龍口銜接壺口沿,作飲水狀。流、柄間置對稱環式耳,均作雙瓣重合狀。肩、腹部刻劃弦紋。瓷胎呈白色,通體施白釉,近底部無釉,表面有細冰裂紋。
白瓷龍柄雞首壺是隋朝的一件瓷器文物,出土於陝西西安李靜訓墓,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957年陝西西安李靜訓墓出土。高27.4厘米,口徑5.9厘米。明器。盤口外侈,圓唇,束腰式細長頸,豐肩,鼓腹下漸收,近底處外撇,平底。頸飾弦紋兩道,肩一側塑一雞首,高冠圓目,張口作昂首啼鳴狀,胸上劃、點羽毛;與之相對的一側為直體曲頸伏首形龍柄,龍口銜接壺口沿,作飲水狀。流、柄間置對稱環式耳,均作雙瓣重合狀。肩、腹部刻劃弦紋。瓷胎呈白色,通體施白釉,近底部無釉,表面有細冰裂紋。
雞首壺因壺嘴作雞首狀而得名,是西晉至唐初流行的一種瓷壺。雞首壺除在江蘇、浙江大量出土外,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貴州、四川、安徽、山東、河南...
概述 歷史 發展特徵 雞首壺的燒制 黑釉雞首壺欣賞隋白瓷龍柄雞首壺,隋代瓷器,原陝西省西安市李靜訓墓陪葬明器。1957年陝西省西安市李靜訓墓出土,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
白瓷雞首壺盤口外侈,圓唇,束腰式細長頸,豐肩,鼓腹下漸收,近底處外撇,平底。1957年陝西省西安市李靜訓墓出土,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
基本信息 簡介白瓷龍首雙身壺高18.5厘米,口徑5.2厘米,底徑2.5厘米,腹徑11厘米。造型新穎別致,是隋代創新的器型。胎土白中泛黃,胎土施化妝土,器施白釉,釉未掛...
青白瓷是漢族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珍品,宋代以景德鎮為代表創燒的一種瓷器。青白瓷也叫“影青”、“隱青”、“映青”。指的是釉色介於青白二色之間,青中泛白、白中透...
歷史傳承 起源問題 生產概況 例證 重要地位青瓷是中國勞動人民最早生產的瓷器,產生於商代的原始青瓷,至三國兩晉南北朝時已發展成熟。雞頭壺是一種有時代特點的代表器形。屬於民間流行的飲器。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 精品介紹隋白釉雙龍柄聯腹傳瓶,1957年陝西省西安市李靜訓墓出土,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
文物簡介 文物賞析 文物歷史雙身龍耳白瓷瓶,1957年出土於陝西西安市隋代李靜訓墓中,高18.6厘米,白胎白釉,胎質純淨細膩,釉色光亮溫潤,有細小的冰裂紋。一瓶雙腹之設計,獨具風格...
簡介 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