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溝清真寺

白溝清真寺

重建後的清真寺位於白辛莊中心地段,占地面積四畝。 正殿組合包括前殿三間,後窯殿三間,天溝間五間,禮拜大廳十間。 殿前夏廳左右矗立石碑兩座,鐫刻重修清真寺大事記。

白溝清真寺始建於清道光(1821-1850)初年,原址在仁和莊東街。後年久失修,且回民日眾,遂於光緒十三年(1887年)遷建於白辛莊村,至今有127年歷史。
重建後的清真寺位於白辛莊中心地段,占地面積四畝。院內古柏參天。寺植株體建築為硬心卷棚,四脊八坡、木架連體式正殿,灰磚青瓦。正殿組合包括前殿三間,後窯殿三間,天溝間五間,禮拜大廳十間。窯殿二層之上建有望月樓一座。正殿大廳20棵明柱矗立,地面紅松地板鋪設,上覆羊毛氈毯,為教民禮拜及阿訇講經處。正殿門三:正門一,兩側偏門各一。前有平台30平方米許。進殿五級白石台階。仰觀前殿,匾額高懸,黑底金字”教闡清真“ ”默祖衣缽“ ”認主獨一“,乃清光緒間翰林院編修華金壽書。殿前夏廳左右矗立石碑兩座,鐫刻重修清真寺大事記。
圍繞主殿,北側建有講堂8間,南側建有講堂三間及教民沐浴用水房一座,東有對廳與主殿相映。四周高牆圍繞,東北角為寺之正門,石階五級,兩側石獅護衛(已被盜一隻),西北角有偏門,雖設而常關,乃為教民亡故者搬運經匣、架子時出入。
此寺建後逾百年,屢經修葺,至今依舊氣勢恢宏,蔚為壯觀。1997年2月,由河北省民族宗教事務廳、河北省伊斯蘭教協會命名為“模範清真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