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用途
孕初,噁心,嘔吐清水,時出淸涎,食人即吐,精神疲乏,身體倦怠,嗜臥,易驚易恐,身有寒意,脈緩無力,面色咣白,白朮棗參湯主治。《靈樞·五音五味》云:“沖脈、任脈,皆起於胞中,上循背里,為經絡之海,循腹上行,會於咽喉。”《靈樞·動腧》云:“沖脈者,十二經之海也,與少陰之大絡,起於腎,下出於氣街。”《素問·骨空論篇》云:“沖脈者,起於氣街,並少陰之經,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誠然,胞脈,既絡之於腎,亦絡之於心。《靈樞·經脈》云:“心手少陰之脈,起於心中。腎足少陰之脈,……其支者,從肺出絡心。”因胎兒阻遏了沖、任、督、帶等脈的正常運轉,心腎之脈不能順利進出於心,故發作噁心。
腎與肝同源,又為胃之關,且貫通於五臟。《靈樞·經脈》云:“腎足少陰之脈,……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肝足厥陰之脈,……抵小腹,挾胃。”因胞中的胚胎加大了少陰之經脈之負荷,難以正常運作,心火衰弱不能生旺脾土,腎陽虛弱不能胃把好關,使脾與胃不能共同完成對飲食物的接納、吸收、消化、運轉,故發作嘔吐淸水。
《素問·宣明五氣篇》云:“五臟化液,……脾為涎。”脾氣獨升,胃氣無降,故有時出清涎。脾虛不能為胃行其津液,不能納食,故其病變則如《靈樞.經脈》云:“脾足太陰之脈,……是動則病……食即嘔。”《素問·六節藏象論篇》云:“心者,生之本,神之變。……腎者,精之處也。”心腎之血氣因要供應胚胎的成長而虛弱,故精神疲乏。
《素問·六節藏象論篇》又云:“肝者,……罷極之本,……以生血氣。”肝為木髒,能生心火,心陽不足,其木亦不及,亦難與腎同源,從而導致身體倦怠。腎是衛氣之出處,且與蹺脈相通,《靈樞·大惑> 云:“衛氣留於柄,不得人於陽,留於陰則陰氣盛,陰氣盛則陰蹺滿,不得入於陽則陽氣虛,故目閉也。”故使之總想睡覺,正如《傷寒論·辨少陰病脈證並治篇》云:“少陰之為病,但欲寐。”《素問·金匱真言論篇》云:“藏精於肝,病發驚駭。”《素問·宣明五氣篇》云:“五精所並,……並於腎則恐,虛則相併者也。”《靈樞·本神》云:“肝藏血,血舍魂,肝氣虛則恐。”肝腎俱虛,心陽不能充之,故使之易驚易恐。
《素問·金匱真言論篇》云:“藏精於腎,開竅於二陰。”本已虛之腎不能使胃中之糟粕下於大腸,濟泌之別汁不能下於膀胱,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腎因不足不能供精於脾,故使中氣不足,其病變則如《靈樞· 口問》云:“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故二便不順。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云:“陰勝則身寒,……身常清。”衛氣因腎虛不能順出於其中,心陽衰弱。《素問·生氣通天論篇》云:“陽氣者,衛外而為固也。”衛氣不能充膚熱肉,故身中總有寒意。《素問·脈要精微論篇》云:“脈者,血之府也。”因血氣不足,故脈緩無力。《素問·六節藏象論篇》云:“心者,其華在面。”心陽不足,故面色咣白。正如《靈樞·五色》云:“白為寒。”究其治法,《素問·至真要大論篇》云:“寒者熱之,……衰者補之,……損者溫之。”白朮棗參湯主治。
方劑介紹
【配伍】白朮20克大棗20克黨參20克薯蕷20克
巴戟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
【煎服方法】上七味,用淸水三碗煎至一碗,於晚上臨睡前服用。
【方歌】妊娠惡阻脾腎虛,呃逆吐清身無力,術棗參茯署戟草,補益任沖義不辭。
【方解】本方是補益脾腎陽虛之方劑。此為妊娠惡阻,證見噁心嘔吐淸水,時出清涎,食入即吐,精神疲乏,身體倦怠,嗜臥,易驚易恐,二便不順,身有寒意,脈緩無力,面色咣白所用。
虛者,寒也。《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云:“寒則厥。”寒氣與沖氣傷逆,故發作惡阻。又云:“寒傷血,……寒傷形。……形不足,溫之以氣;精不足,補之以味。”《素問·調經論篇》云:“血氣者,喜溫而惡寒。”從以上形證可見,病情雖著重表現在心腎,但亦兼及於五臟。肺司衛,主周身之氣,又主肅降;肝主疏泄,是藏血之髒;脾主藏營,是血氣生化之源。故因心腎血氣因胚胎需要而致母體發作惡阻者,在補益心腎的同時,也要兼顧五臟。在藥物方面,《素問·髒氣法時論篇》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又云:“肝病者,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 h病者,心欲軟,急食……甘以瀉之;……脾病者,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用苦瀉之,甘補之;……肺病者,肺欲收,急食……辛瀉之;……腎病者,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
苦為心所喜,甘為脾所需,辛為肺所益,故方中以白朮為君。《神農本草經》云:“白朮味苦溫。”憑其氣味,人通於心、脾、肺、腎之中,既可溫之以氣,又能補之以味:入於心,助心主其營血和全身血脈,使新生之血既能供之於胞脈,又能供之於胞中之胚胎,使胚胎能健康成長,母體血氣的以充盛,並生旺脾胃之陽;人於脾,溫脾濕而瀉之,脾不化生本為陰寒之濕,胃脘之陽則能復之,就可化赤而位血,以供養於五臟六腑,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入於肺,主宰衛氣,恢復其主肅降和敷布的功能,且與脾出之營氣相隨於上下,出人於內外;入於腎,不但能堅其脆弱,也能補之不足,而且還能使衛氣順出於其中,並灌通於沖、任、督、帶、蹺等奇經之脈。不但能補益母體血氣之不足,又能使胚胎能正常的成長狀大,故能治其主病。
以大棗、黨參為臣。《神農本草經》云:“大棗味甘平,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助十二經,平胃氣,通九竅,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黨參味甘微寒,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開心益智。《素問·生氣通天論篇》云:“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陽不勝其陰,則五臟氣爭,九竅不通。”憑其氣味,此兩味入通於脾、肝、心之中,既能溫之以氣,又補之以味:入於脾,將後天之精供於腎,將浸淫滋養於經筋,食氣供於心,淫精於脈,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並為胃行其津液,且生旺肺金之氣,益肅降和敷布;入於肝,緩其急,使之能與脾相和,與腎同源,並生心陽之火;入於心,瀉邪而助生胃脘之陽,且使血脈即能營養孕婦,又能培養胚胎。《靈樞·營衛生會》云:“營衛者,精氣也。血者,神氣也。故血之與氣,異名同類焉。”故它們協同白朮,就使心、脾、肺、腎、肝等五臟等生理功能得到恢復,而加強白朮治療孕初噁心嘔吐淸水,時出清涎,食入即吐,精神疲乏,身體倦怠,嗜臥,易驚易恐,二便不順,脈緩無力,面色咣白的功能。
以茯苓、薯蕷、巴戟為佐。《神農本草經》云:“茯苓味甘平,主胸脅逆氣,憂恚驚邪,恐悸,寒熱煩滿。薯蕷味甘溫,主傷中,補虛羸,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巴戟味辛微溫,主……強筋骨,安五臟,補中,增志益氣。”《素問·太陰陽明論篇》云:“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時長四髒。土者,生萬物而法天地。”
憑其氣味,茯苓與薯蕷人通於脾、肝、心之中,與臣藥一道,溫之以氣,補之以味:人於脾,助以中焦受氣、取汁,化而為血,加強其所藏營氣之功能。《靈樞·營氣》云:“營氣之道,內谷為寶。谷入於胃,乃傳之肺,流溢於中,布散於外。精專者,行於經隧,常營無已,終而復始。”入於肝,緩急而使新生血液歸之所藏,疏泄氣機,並輸血於腎作精;入於心,卻寒氣而使脈通於胞中,有助於生旺胃脘之陽。
憑其氣味,巴戟入通於肺、肝、腎之中,溫而補之:《靈樞·九針》云:“肺者,人之陽也。”《素問·生氣通天論篇》云:“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入於肺,卻其所惡之寒,益以肅降和敷布,將精氣下通於大腸,並通調水道,下輸膀胱,且充膚熱肉,從而恢復其所主的衛氣之功能。《素問·調經論篇》云:“衛氣得復,邪氣乃索”;入於肝,散寒而補之,恢復其“罷極”之本能,且助生血氣;人於腎,潤其素惡之燥,生津液,且使衛氣順出於其中,並貫通沖、任、督、帶、蹺等奇經之脈。此三味協助白朮,既能發揮白朮補益孕婦血氣,又能營養胚胎的作用。
以甘草為使。《神農本草經》云:“甘草味甘平,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憑其氣味,甘草領諸藥氣味入於心中,卻寒而補血氣之不足,使之能貫通於腎及奇經之脈,從而收到母、胎雙養之目的。《素問·玉機真藏論篇》云:“漿粥入胃,則虛者活。”故服後吃熱粥一碗,以加強藥效。本方是方劑中之小劑。正如《素問·至真要大論篇》云:“君一臣二,制之小也。”
病例
文某24歲初診時間2000年3月
【病因與證候】平素體虛。今次已停經四十餘天,十天以來時而噁心且嘔吐清水,時出清涎,食人即吐,精神疲乏,身體倦怠,易驚易恐,二便不順,身有寒意。面色咣白,舌質淡苔白。脈緩無力。
【證候分析】此為妊娠惡阻,是因心腎之陽氣不足所導致。《素問·刺志論篇》云:“氣虛者,寒也。”因於平素身體衰弱,血氣不足,氣不溫煦,血不濡養,胞脈失榮,寒氣並沖脈上逆,衛陽之氣不能榮於膚表,營衛失調,現病雖無礙於胎,但必須以“治未病”之治則來治之。正如《素問·八正神明論篇》云:“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巳成,救其已成者敗。”沖為血海,任主胞胎,督司孕育,三脈俱繫於腎,都與孕育相關。《素問·骨空論篇》云:“督脈者,起於少腹以下骨中,……其絡循陰器,……至少陰,……與巨陽中絡者合,……絡腎,……上貫心人喉。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循腹里,上關元,……至咽喉。”《靈樞·憂恚無言》云:“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嚨者,氣之所以上下者也。”《素問·痿論篇》云:“沖脈者,經脈之海也,上滲灌溪谷,與陽明合於宗筋,陰陽總宗筋之會,會於氣街,而陽明為之長,皆屬於帶脈,而絡於督脈。”故儘管是因於心腎陽虛,但通過臟腑與經絡及生理功能的相互關係,從脾胃著手治療是符合情理的。《靈樞·玉版》云:“人之所受氣者,谷也。谷之所注意者,胃也。胃者,水谷氣血之海也。海之所行雲氣者,天下也。胃之所出氣者,經隧也。經隧者,五臟六腑之大絡也。”針對這樣的病情,應以重甘氣溫平之方劑處治。
【診斷】妊娠惡阻(脾腎氣虛)
【治法】益氣健脾補腎養胎
【處方與醫囑】白朮棗參湯三副,每日一副,於臨睡前服下。忌食生冷、辛酸、肥膩。
複診三日後複診。
【證候】隨著二便暢通,嘔吐減輕,精神有所好轉,有氣力,無寒意。脈緩,趨於有力。
【療效分析】藥已中病。《素問·痹論篇》云:“營者,水谷之精氣也,和調於五臟,灑陳於六腑,乃能入於脈也,故循脈上下,貫五臟,絡六腑也。衛者,水谷之悍氣也,其氣懍疾滑利,不能入於脈也,故循皮膚中,分肉之間,熏於肓膜,散於胸腹。”脾胃強健,心腎之陽氣亦充足,則肺氣充盛,肅降有度;肝氣盛強,疏泄有度,營衛也A能相隨於上下、出人內外,故取得上述療效。
【處方與醫囑】白朮棗參湯一副,如前法服用。
根據《素問·髒氣法時論篇》云:“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其中的養生之道,囑咐患者曰後一段較長時間,用芡實、生薑、豬骨作湯,以調養之。其中芡實可補益脾胃,其氣味甘平,有益於調和營衛血氣。生薑味辛平,可益陽氣而降逆。豬骨味鹹平,加上調味之食鹽可兼補心腎,使水火相濟,陰平陽秘。
[1J溲便:名詞。指大小便。溲,指小便;便,指大便。
[2]起亟:動詞。急起而相應之舉。亟,急之義。
[3]制:通假字,通劑。
[4]上工:指技術最高明的醫生。下工,指技術粗劣的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