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文街道

白文街道

山西行政區劃名,鄉鎮單位。

基本信息

介紹

白文街道白文街道
漢字曾是東亞世界的通用文字,是構成東亞漢文化圈的要素之一,而且是其中最基本的要素。它曾在歷史上發生過極大影響,其影響到現在也綿延不絕。中國境內各民族、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都曾以它為正式甚至唯一的書寫系統。

漢字成為東亞世界的通用文字,與儒教(中國周邊地區對於儒學的稱呼)、佛教等的傳播密切相關,其情形正如基督教傳播對拉丁文所起的作用。在朝鮮半島,漢字的傳入與使用,與儒教經典的傳入與使用同步。在日本,最早的漢字傳入的記載,同時也就是最早的儒教經典傳入的記載,那就是百濟博士王仁傳入《論語》等漢籍,《論語》便是標準的儒教經典。在越南,漢字隨“化訓國俗”的儒教《詩》《書》傳入,所以古代越南人又把漢字稱作“儒字”。隨著東亞各國傳統教育制度的確立,儒教經典成了東亞各國的通用教科書。這樣的歷史延續了一二千年,學習漢字的歷史便也同步延伸。當然,後來還得加上佛教乃至道教的作用。即使在今天,東亞各國所使用的佛經,還依然是中古時翻譯過來的漢文佛經,除了讀音的區別,其他毫無二致。

在使用漢字的同時,有些民族或遲或早也創製了自己的文字。在創製自己的文字時,漢字往往會成為參照的樣本。日本的“假名”利用了漢字的偏旁,而“假名”的說法與“真名”(漢字)相對,顯示了濃厚的漢字尊崇意識。朝鮮半島的“諺文”雖然是拼音文字,但也利用了漢字的筆畫和結構方式,而“諺文”的說法也與“真書”相對。越南的“字喃”(又稱“喃字”,即“南字”——“南方之字”之義),利用了漢字的構件(偏旁)和構字法(“六書”中的假借、會意、形聲等法),讀音依據“漢越音”(唐代傳入越南的漢字讀音),以“南字”與“中字”或“北字”(漢字)相對。中國歷史上的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等,都利用了漢字的偏旁和筆畫。西夏文字型也仿照漢字,有篆、楷、行、草各體。水字借用漢字創新,造出四百餘字。

在使用漢字與創製本民族文字之間,很多民族都經歷過一個階段,即利用漢字來表達本民族語,或借其音,或借其義,或音義同借。如朝鮮半島新羅時起有“鄉扎”、“吏讀”,日本奈良時代有“萬葉假名”,中國的壯族、瑤族有“土俗字”,納西族有“哥巴文”,南詔、大理有“僰文”(今白族稱“白文”)。其中“白文”即利用漢字,又增損筆畫,記錄白語語音,兼具利用和造字兩種性質(白族最終沒有創製本民族文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