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育性語言障礙

發育性語言障礙(developmental language disorder)是指由於發育延遲而引起的語言障礙,並不是由於聽力障礙、中樞神經系統的器質性損害及嚴重的精神發育遲緩造成的。

本症有表達性和感受性語言障礙兩種,前者能理解語言但不能表達,後者對語言的理解和表達均受限制。

【病因】

目前病因尚無定論,可能與腦組織的某些感知覺功能,特別是精細的聽覺分辨能力損傷有關。更有人提出,可能是由於聽覺知覺、聽覺記憶、聽覺整合、聽覺理解及聽覺表達等腦功能不足所致。

【臨床表現】

假如孩子已近2歲,仍然未曾說出隻言片語,或難以聽懂簡單的要求,那么就請教醫生。應該先解決聽力問題,並接受特殊教育。 
 
經過治療,孩子的言語技巧僅稍晚於同年齡兒童,而其他方面發育正常的患兒,他們的語言能力通常會在稍後趕上同伴。但是有些患兒可能會在以後發生閱讀或書寫障礙
以語言發育遲滯為其主要表現。1歲多還不會叫“爸爸”、“媽媽”,為了表達自己的願望、感情和需要,常藉手勢、眼神及其他動作。
發育性語言障礙的患兒當其開始學語時,語言缺陷即顯現出來。小兒可發出一些音節,但不能組成詞,記不住普通的名詞,辭彙十分貧乏,不能用完整的句子去描述他需要的東西,因此語句十分生澀難懂。患兒對語言的學習速度很慢,常比正常兒童慢2—3倍。
有表達性語言障礙者,語言理解尚好,但表達能力差。1歲半左右時可理解他人給他的簡單命令,例如讓他指出或去拿某種常見的物體時,小兒都可理解,並附之以行動。而感受性語言障礙的患兒則不能理解簡單的命令,不能根據語言要求指出或拿到某種物體。這類患兒能聽到聲音,但對言語卻無反應,包括父母的言語。但如給以手勢、表情,或看電視時則有情緒反應。聽力檢查雖有輕度的聽力減退,但與臨床上所見到的對語言的毫無反應卻極不相符。電測聽檢查的聽力曲線常很不穩定,波動大。因而患兒平時似乎有點聾,有時又顯得不聾。
入學後小兒有明顯的學習困難,主要是閱讀困難,其中感受性語言障礙患兒閱讀能力更差,且常伴計算困難,常需接受特殊教育。表達性語言障礙者可在普通學校學習。
發育性語言障礙兒在學前階段可無明顯的情緒障礙,仍然活潑、愉快。入學後由於學習困難及其他種種不便常出現焦慮、注意短暫、多動、退縮或違拗等問題。但這類兒童內在語言發育正常,可參加一些帶有創造性的遊戲;也可以繪畫;並有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能很好地了解音樂的節律及音調;有完善的視覺感受及視覺—空間知覺。智力測驗操作能力正常。

【診斷與鑑別診斷】

發育性語言障礙的診斷可參考以下標準:
1。語言發育遲緩為最主要的症狀。
2。聽力正常,感受性語言障礙者聽力可下降,但波動性大,與其語言發育遲滯的嚴重程度極不相稱。患兒對語言可能毫無反應,而對其他聲響可有探究反應。
3。內在語言功能發育正常,如可與布娃娃玩遊戲。
4.人際交往正常,如能以眼神對人凝視,用表情或行動表示自己的情緒與需要,對母親能表示依戀,能與其它小朋友一齊玩耍。
5.視覺及視-空間知覺正常,音樂的了解及模仿能力正常。
6.智力測驗時,操作分常在正常範圍內。
7.應排除腦器質性疾病及五官疾病。
主要與以下疾病相鑑別:
(一)聾啞症 早期嚴重失聰患兒,由於聽不到任何語音,故無法學習講話以致成為聾啞。由於這類患兒的智力、人際交往、運動功能以及操作智商等均可正常,因而常造成與發育性語言障礙在鑑別上的困難。主要鑑別點在於,聾啞兒對於語聲及噪音均無反應;部分失聰者,僅對高頻率聲音喪失反應,而對低頻率聲音及噪音等可有反應。語言障礙兒對非語言的聲音有反應。
(二)精神發育遲緩 該症特點是智慧型低下,其中操作智商也明顯降低。
(三)選擇性緘默 該症患兒有語言能力,但拒絕表達,在熟悉環境中可以正常交談。
(四)發育性語言不清 患兒有語言能力,僅對某些詞發音不清,造成語詞不通。其他方面無明顯異常。
(五)嬰兒孤獨症患兒語言很少,或講自己編造的生詞使人無法理解,故需與嚴重的感受性語言障礙進行鑑別。本症除語言障礙外,尚有明顯的精神症狀,如孤癖,對周圍毫無興趣,人際交往很差,無手勢語言,對人很少凝視,不會用眼神與人交流感情,情感缺乏,對自己的母親也毫無高興的表示。內在語言喪失,有刻板的儀式性行為動作。

【防治】

主要對語言進行特殊訓練。感受性語言障礙者,重點在於訓練對語音的理解、聽覺記憶及聽覺知覺等。對表達性語言障礙者,重點在於訓練患兒模仿別人講話,父母最好也參與訓練。
表達性語言障礙者預後良好,不經治療也可隨年齡的增長逐漸獲得語言能力,但學習可能出現困難。感受語言障礙者預後較差,專門訓練後語言能力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復。輕症患兒恢復較好,重度較差。嚴重者同時伴部分聽力損害者,幾乎不可能治癒。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