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所屬團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26集團軍
軍部駐地:山東濰坊
原 代 號:54685部隊
著名部隊:
“紅軍師”----步兵第199師
“白老虎連”----裝甲第8師裝甲步兵團某連
“攻如猛虎連”----裝甲第8師裝甲步兵團某連
“登城尖刀連”----裝甲第8師裝甲步兵團某連
歷史沿革
第 26集團軍前身是華東野戰軍第8縱隊。該縱隊是由八路軍山東軍區所屬魯中軍區部隊發展而來的。其76師最早的前身是1938年1月1日,狙徠山起義成立的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4支隊。12月成立八路軍山東縱隊,該部為第山東縱隊第4支隊,1941年改為山東縱隊第4旅。1942年8月改為山東軍區魯中軍區部隊。1945年8月組成魯中軍區第4師,11月又以魯中軍區警備第2旅和第3旅各一部組成第9師。
解放戰爭中,1947年2月魯中軍區第4師、第9師和警備旅(1946年7月組建)合編為華東野戰軍第8縱隊,司令員王建安,政委向明,各旅分別改為第22、第23和第24師。轉戰於華東,中原戰場,先後參加了魯南、萊蕪、孟良崮、沙土集、洛陽、開封、淮海等著名戰役,逐漸成為華東野戰軍的主力之一,華東戰場曾流傳著一句話“飛機大炮轟不動,不是3縱,便是8縱”。在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戰役中,該縱隊先後攻占萬泉山、蘆山,有力保證了兄弟部隊全殲敵整編74師。
1949年1月第8縱隊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6軍,屬第3野戰軍第8兵團,軍長張仁初,政委王一平,各師分別改為第76、第77和第78師。4月參加了渡江戰役。戰後在蘇南地區整訓,作為解放台灣戰役的預備隊。
1950 年11月第26軍奔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先後參加第二、第四和第五次戰役。在1951年3月第四次戰役中,該軍部隊先後遭遇美第187空降團和直升機降步兵的攻擊,這是我軍歷史上第一次與敵空降部隊作戰,而後者(旺方山戰鬥)則是世界戰爭史上第首次直接使用直升機進行地面作戰的戰例。1952年6月該軍回國,一直擔負膠東半島以及渤海長山列島的守備任務。1960年代第76師調往福建,重建第29軍時改為第86師。1985年陸軍第26軍改編為陸軍第26集團軍,原第46軍步兵第138師調入該軍,並編入原第46軍137師部改編的高炮旅。原步兵第78師撤銷。
步兵第138師的前身是冀東地區的抗日武裝,1946年改編為冀熱遼軍區獨立第13旅,1947年8月改為東北野戰軍第8縱隊22旅。1948年11月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 45軍133師,1952年8月調歸第46軍建制,1969年12月改稱第138師。該師隨第4野戰軍先後參加了遼瀋、平津、湘贛、衡寶、廣西等戰役。 1952年入朝參戰,參加了金城反擊戰,1955年10月回國,駐防吉林,參加了1969年3月的珍寶島戰鬥,著名戰鬥英雄楊林和陳紹光當時便是該師 397團的班長和副班長。1975年4月第46軍與第68軍對調防務,該師南調山東。1984-1985年參加了老山地區防禦作戰。
1992年炮兵第8師調入該軍。1990年代中期以後,全軍編制體制進行了重大調整。1998年後,步兵第77師改為摩步旅。原第67集團軍撤銷,步兵第199師和裝甲第8師轉歸第26集團軍,軍部也從山東萊陽移至濰坊。步兵第76師則改編為山東省陸軍預備役第76師。
步兵第199師的前身是抗日戰爭時期,原“紅一師”一部發展而成的挺進冀東的“鄧華支隊”,後編入八路軍第4縱隊、冀熱察挺進軍、冀東第11軍分區。 1945年秋成立冀察縱隊第7旅,1946年7月改為華北野戰軍第2縱隊第5旅,1949年2月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7軍199師。1949年10月1 日組成陸軍方陣參加了開國大典,1951年6月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湧現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李家發(第595團1連戰士),1954年9月回國駐防山東,1985-1986年又參加了老山地區防禦作戰。
2003年,摩步第139、199師改編為摩步旅,摩步第200旅撤消,炮兵第八師改為軍炮兵旅,某直升機團和軍區特種大隊轉隸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