瘧疾統論

參之屬,不能已也。 瘧邪在陽者,其證多汗,感而即發,邪不能留。 陰,非瘧邪能變傷寒也。

少陽膽為風木之府,瘧家寒熱之邪,必歸少陽,是以瘧脈多弦。少陽居半表半里之間, 其氣從陽則熱,從陰則寒也。瘧者金火交診,故其病寒熱並作也。 氣分受邪,發於六陽時;血分受邪,發於六陰時。淺者每日一發,深者間日一發,極深 者三 日發也。淺者屬陽,陽性易動,故日行之氣,觸著便發。深者屬陰,陰性常靜,故日行之氣 ,屢觸而始發也。 瘧發時,雖大熱大渴,必以淡生薑湯適寒溫飲之。若恣飲冷水瓜果,脾胃轉傷,邪氣不 達,綿延難愈。 凡瘧疾多熱,久而不解者,其人必本陰虛,法當益陰除熱,非當歸、鱉甲、制首烏、牛 膝之 屬,不能除也。多寒而久不解者,其人必本陽虛,法當甘溫散邪,非乾薑、附子、桂枝、人 參之屬,不能已也。 瘧邪在陽者,其證多汗,感而即發,邪不能留。其留藏不去者,惟陰邪耳,陰邪不能作 汗 ,雖以汗藥發之亦不得,惟甘潤和陰,如當歸、牛膝之屬,多服久服,自能出汗而解也。 傷寒往來寒熱,勞瘵寒熱如瘧,傷食勞役,香港腳疝氣,腫毒初起,俱有寒熱。陰虛證, 每日 午後發熱惡寒,至晚亦得微汗而解。脈弦而數,但不大弦為辨耳,俱不可誤認為瘧也。凡病 寒熱,有期者瘧也,無期者諸病也。 凡瘧病自陰而漸陽,自遲而漸早者,由重而輕也。自早而漸遲,自陽而漸陰者,由輕而 重也 。凡感邪極深,發愈晏而作愈遲者,必使漸早漸近,方是佳兆。故治此疾者,春夏為易,秋 冬為難。 瘧邪必從汗出,邪在陰者,必汗出至足乃佳,然非麻、葛輩可發,但開郁通經,其邪熱 即散,而為汗矣。其虛者,非參、 、歸、地,則終不能得汗也。 古稱風寒暑濕,皆能成瘧,然必客於營衛之舍,然後成瘧,不爾不成瘧也。夫營之有舍 ,猶 行人之有傳舍也。營衛之氣,日行一周,歷五臟六腑、十二經絡之界分,必其舍有邪,與日 行之衛氣相遇則病作;離則病休,故發作有時,與傷寒大異也。 俗有傷寒變瘧、瘧變傷寒之說,愚謂傷寒變瘧者,本是瘧邪,因其氣特甚,故一發而不 止, 迨汗出氣衰,乃復返於舍而後日作,非傷寒能變瘧也。瘧變傷寒者,本是傷寒,因邪氣先中 少陽,故寒熱如瘧,其邪遞引遞出,遍滿三陽之界,因而發熱不止,設不解,則又轉而之三 陰,非瘧邪能變傷寒也。是以始先似瘧之證,熱雖退,身表尚有餘熱,不似瘧之熱退即涼也 。始先似傷寒者,汗常浹體而熱不退,過一二日,忽振寒而發熱,或熱退一日而復作寒熱, 非如傷寒之汗出即熱退而邪解也。學人智識既具,自當獨斷,豈可習焉不察,自同眾人也。 久瘧不退,邪氣陷入陰分,虧損營血,有熱無寒,口燥唇乾,有似傷寒,人皆謂之變傷 寒,不知其為傳勞瘵也,脈將散大,或細數,而死期至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